浙江日报杭州7月16日讯“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如果唐朝诗人韦庄1100多年后故地重游,仍会发出这样的赞叹。
几份检测数据,说出桐庐人的骄傲:连续6年来,富春江桐庐段出境水质优于入境水;去年,阴霾天气减少15%,空气优良天数达340天。桐庐先后获中国最佳人居环境示范奖、国家生态县等称号。
百姓幸福感由此而来。当地流传的三届县委班子接力治水的佳话,隐含着人们的褒奖,也述说着10年坚守的不易。
一场持续8年的保卫战
富春江在桐庐穿境而过,千百年来,乡民沿江而居、人水和谐。
一起突发事件,使桐庐人对“母亲河”顿生忧虑。2003年春天,富春江惊现大片水葫芦,从严子陵钓台直到富春江水库大坝,绵延五六公里。
“母亲河”正遭受污染!这次水危机事件,惊动普通百姓,更震动当地领导。
成立环境治理公司,打捞江面漂浮物;拆除沿江排污口;关闭沿江小造纸厂……在时任县委书记邵胜部署下,桐庐人迅速行动。在当年召开的县党代会上,县委首次提出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治水,被提上重点日程。
“上游虽有污染,但我们更要查找自身的问题。”县领导说。走基层察访时,他们深为乡村的污染忧虑:河岸垃圾遍布,村舍时见污水,“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村民颇有怨言。
一项持续8年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由此拉开序幕。作为试点,全县首个无动力厌氧处理系统,次年在阳山畈村建成,看到污水进、清水出,村民们笑了。此后,这种设施逐步推开。
2006年,桐庐县委换届,戚哮虎接任县委书记,继续力推农村治水。当年12月举行的县党代会,将“环境立县”战略紧列“工业强县”之后。
随后,县委要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还提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完成这两大工程,财政投入至少10亿元,这对当时年财政收入10多亿元的山区县来说,不是个小数字。不少乡镇干部有抵触,有的说:“不抓工业,抓污水、垃圾,不是瞎折腾嘛!”有的抱怨:“花这么多钱,却看不见成绩,值得吗?”
治污的决心未被动摇。县领导态度一致:“老百姓改变生活环境的愿望,我们不该尊重吗?桐庐的好山好水,我们忍心破坏吗?”县委常委会决定,将这两项工作纳入干部考评,措施不力的乡镇一律曝光。
从此,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顺利推进。2011年,现任县委书记毛溪浩调任桐庐时,垃圾处理工程接近尾声,污水处理工程已完成近2/3。有人劝他:“你刚从外地来,不要太专注这类‘地下工程’,何况做得再好也是前任的政绩。”
毛溪浩反问:“老百姓欢迎的事,我们为什么不坚持?”在年底的县党代会上,更是将“环境立县”提至首位战略。
这一民生项目更受重视,到去年底建成处理池2000多个、管网2500多公里,在全国率先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今年,桐庐又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全覆盖工程。
一种放眼长远的新理念
钟山乡地处桐庐中南部,拥有10亿立方米花岗石资源,自古以石材闻名,一条清澈的歌舞溪环抱青山。
两年前,毛溪浩来调研时,看到的却是另一番场景:露天采石、加工场遍地开花,粉尘漫天、污水横流,山上千疮百孔、溪流浊如牛奶。
采石是当地的富民产业,有143家加工企业,年产值超过5亿元。在和乡干部讨论时,毛溪浩说:“破坏山水的行为必须整治!我们不该急功近利。”见乡干部担心经济数据下滑,他说:“这样粗放发展,数据下降才是好事。”
一场大规模的整治迅速展开,83家环保不达标的企业被关停,其余的迁入标准厂房,添置各类环保设施,生态得以逐渐修复。富康石材工艺厂厂长张生潮为此花了130多万元,但他说:“虽然前些年的利润几乎全投进去了,但这钱花得值,我们是在还生态债啊。”
“桐庐最大的优势是生态。宁可速度慢一点,也要保护好山水。”这一届县委提出的这个放眼长远的发展理念,其实在历任县主要领导中一以贯之。
早在2003年,桐庐就先行一步,成立项目把关领导小组,对所有引进项目“环保一票否决”,污染重、能耗高的项目,尤其是化工、造纸、电镀等污染企业被严格限制。
3年前,杭州一家大型化工企业想迁至桐庐,多次找县里商议。个别县领导也找戚哮虎和县长说情,说这个项目不仅能带动就业,还能产生巨额税收,但遭到两位主要领导反对:“我们要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变为靠山养山、靠水护水,这个口子不能开。”
至今,仍有外地的冶炼和水泥企业找上门,一个项目就能带来三四十亿元销售。这对规上工业产值只有400亿元的桐庐来说,是不小的诱惑。但毛溪浩和县长商议后说:“谢谢你们的好意。我们不能为了政绩,破坏这里的规定。”近3年来,已有119个工业项目被拒之门外。
对这种“萧规曹随”的执政风格,更多的百姓在富春江挖沙船治理时感受到。
六七年前,江上曾有30多艘挖沙船,破坏河道和景观,也毁坏水底生态,百姓反映强烈。县里权衡再三,宁可牺牲发展速度,下决心取缔了29艘挖沙船,但有4艘因承包权未到期,仍游荡江面。这段时间,县里多次和船企谈判,准备通过陆地承包权置换,使富春江彻底告别采沙。
一次倒逼转型的巧实践
旷世名作《富春山居图》,其中最精华部分,取景地在芦茨村。
如今,一批批游客提前预订芦茨土屋,在这里慢吃、慢聊、慢游,感受悠闲、安静的乡村生活。这里,正是桐庐重点打造的富春江乡村慢生活体验区。
十年磨一剑。精心呵护的生态优势,正在桐庐演变成发展优势。依托秀丽山水,乡村旅游、休闲养生、文化创意等产业日渐崛起。仅今年上半年,全县已接待游客422万人次,同比增长17.8%;旅游收入达39.4亿元,同比增长19.2%。
“环境也是竞争力。”桐庐人说,治水,不仅为宜居,亦为宜业。从10年前关闭小造纸厂开始,桐庐已关停低小散的电镀、化工、造纸、印染等污染企业近300家。
通过治水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桐庐人一直在摸索前行。
紧挨富春江的梅蓉村,如今洁净秀美。去年此时,这里还是灰尘弥漫、污水流淌,浙江中豪管桩公司等3家建材企业和两个码头,使这里大煞风景。虽然中豪公司年产值超两亿元,县里还是在半年前忍痛关停了企业,腾出来的340多亩土地建造一个旅游综合体,未来将成为新的旅游胜地。
收获“生态果实”的,不仅是旅游业。
在县城核心区,充满现代气息的迎春商务区展露新姿,成为杭州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之一。
在县城东侧,占地37平方公里的生态园区正在崛起。由总部经济园、文化创意园、科技孵化园、软件园等8个园中园组成的富春江科技城,吸引众多海外人才,已进驻企业300多家,未来将成为桐庐经济的生力军。
块状经济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旅游经济振兴、新型服务业倍增“四大计划”相继实施,城市经济新业态初具雏形。去年,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产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产值超120亿元,新产品产值率增速大幅提升。
生态保护无止境。眼下,桐庐改革干部考核机制,山区乡镇取消工业指标考核,其他乡镇增加生态指标权重;乡镇河道交接面水质定期检测,每季通报,并纳入干部综合考评……桐庐人正描绘一幅更美的富春山水图:“今后,这里的河流将逐步从能游泳,变成能饮用。”
- 2500双眼睛盯牢每一条河道 海宁村村都有治水巡防队
- 保护生命之源 提升生活品质 让河流都清澈起来
- 长兴紧抓治水促转型 政府重整山河写锦绣
- 走基层·治水攻坚进行时:浦阳江 梦醒时分
- 浙江八大水系2013年的治水目标及六大计策剖析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