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杭州7月22日讯7月20日上午10时,庆元县张村乡张村村委会门口,一场“干群赛西瓜”的好戏,精彩上演。
“看好啦,这是我们乡干部种的瓜。”张村乡副乡长董文金,边吆喝着,边切开一个约8斤重的西瓜。刀落瓜开,瓤红汁多,赢得群众一阵喝彩。
另一边,张村乡东川村西瓜大户吴继亮也吆喝开了:“看这里,这是我们瓜农种的瓜。”
经过群众评委们的一致鉴定:乡干部种的西瓜个大、味甜,瓜农种的西瓜果形好看,各有千秋。
眼下,正是张村西瓜收获的季节。走进村庄,空气里都漂浮着西瓜的香甜气息。今年张村1200亩西瓜丰收,瓜田里,不仅有瓜农辛勤的果实,也有乡干部首次种瓜的成果,乡民们都叫他们“西瓜干部”。
干部种瓜,这个主意是董文金提出来的。2002年,乡里一村民第一次从外面引进西瓜,并试种成功,到如今,“张村西瓜”已成为该乡的特色产业之一。但在西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西瓜个头大小不一、品质不稳定。
“最关键的原因在于,瓜农种瓜随意,轻视甚至忽视种植技术。”董文金说,比如有农民认为,地开好,苗种下去,肥料下足,就行了;还有农民认为,“一根藤上结好几个小瓜多好,干嘛只留一个瓜”……
为了维护“张村西瓜”的品牌,张村乡的干部们,决定把从农技专家那里学到的种瓜技术,亲身示范给村民看。今年3月份,乡干部们从农民那里流转了近50亩土地,动手种西瓜。
乡干部种西瓜的消息传出后,村民纷纷赶到田头看究竟:“瞧,这帮穿皮鞋的家伙,吃饱了没事干,就不信凭他们也能种出西瓜来”;“我看这些西瓜迟早要烂铺……”
起初,吴继亮是持怀疑态度的村民之一。后来,他的态度悄然转变了。“瓜秧下地那段时间,有一天我路过他们的基地,天下着瓢泼大雨,我看到乡里24个干部,书记、乡长都在,正在地里抢种瓜秧。”
“以前,我们空有一肚子种瓜理论,但没实践经验。举个简单例子,专家说‘催芽时要有一定的温度’,可什么叫‘有一定的温度’?怎样才能‘有一定温度’?今年自己种西瓜,才摸索出‘用电热毯’、‘放衣服口袋里’、‘晚上睡觉放被窝里’等方法催芽,这样跟农民说很实用,他们也好操作。催芽那阵子,人人口袋里都鼓鼓囊囊的,都是在催芽。”
乡干部首次种瓜,效果不赖,亩产2000公斤,亩产高出瓜农50至100公斤,且个头大甜分足。首次种瓜,收获的不仅是果实,张村乡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曾是全县倒数,如今,“给村民们做工作,从前的对抗情绪没有了,说什么他们都很支持。”张村乡党委书记全长荣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