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24日讯 过期变质的袋装卤制品,疑似“回炉”后流入熟食市场,大名鼎鼎的“乡巴佬”口味卤制品,背后竟深藏着这般黑色“回炉链”(详见本报今年6月10日相关报道)。
我们看到的是结果,但更应追问的,关乎始作俑者。
事件曝光之时,警方也已成立专案组介入,旋即抓获40多名嫌疑人。
昨天,温州瓯海警方透露,目前已有7人被依法批捕。
在瓯海看守所,已批捕的3名嫌犯阿昌、阿福(均化名)和瓯海熟食批发商陈某,接受了媒体采访。
从他们口中,或许大致能听出,这件事涉及多少厂家?谁在和他们交易?为何会衍生这样一条“回炉链”?
到底谁提供货源?
事发后,温州当地媒体曾接触过一些“乡巴佬”风味卤制品企业的负责人,他们大致回应是:内部管理不严,导致个别员工(数家企业声称是负责销毁的“锅炉工”)擅自将过期退货卖给不法分子。
按照这种说法,这条“回炉链”的源头,源起个别员工行为,不是企业行为。
真是这样吗?
阿昌和阿福(均化名)都涉嫌参与回收过期变质袋装卤制品,“回炉”后再卖入熟食市场。
问他们,去厂里收退货,都跟谁联系?他们的回答,却和之前厂家的解释截然不同。
阿昌说:“都是老板父母或者老板本人。”
阿福则回答,“老板、办公室主任。”
一般收什么货?他俩说法基本相同,包括条肉(卤猪蹄上的皮肉和筋)和鸭肉片这些边角料(厂家包装时切下来的多余的肉,俗称边角料),另外一块就是退货(过期、临近保质期或真空包装漏气变质的袋装卤制品等)。
怎么交易?“当场交钱。”他俩都说。
至于“个别员工行为”这一说法,阿福反问:“哪个员工有这么大的权力?这么多退货和边角料,员工哪敢卖?大家一想就明白,肯定是厂家卖的。”
拆掉包装卖给下家
阿昌说,货就堆在厂里,他们自己去收,在里面挑一些卖相好的。“卖相特别好的,厂家都自己拿去重新加工了。”
重新加工是什么意思?
阿昌说,就是有些退货,他们(厂家)拆了重新加工包装。“这个我做了这么久了,都知道的。”
货买回去之后,有包装的,会尽快拆掉,“这样就看不到生产日期了嘛。”
阿昌和阿福都说,拆掉包装后,一般他们不会直接加工,因为这道“工序”有“下家”会做。
阿福说,他做这行两年多了,之前做过期货比较少,也是最近才开始的。
每次收购,大概一两百斤到几百斤不等,“他们通知了,就去收。有时候下家要货,我们也主动去收。”
到底有多少利润?
他俩都说,收过来的货,转给“下家”每斤也就赚个5毛钱的差价。
不过,这一说法,却和“下家”之一的熟食批发商陈某的说法,有些出入。
陈某说,他收过来的价格,鸭腿5元,鸡翅7元。(阿福曾提到,他收过来的鸭腿是3元,鸡翅6元)。
初步调查已有七八家企业涉及
他们到底向苍南和平阳一带的多少家“乡巴佬”风味的卤制品企业收货?
阿昌说,苍南和平阳加起来有数十家,“我哪里记得住啊!哪家有货就去哪家收,谁通知我去就去哪家收。”
比较固定的,阿昌说,大概有四五家,“名字前面笔录都做了。”
阿福也提到,经常去收货的,苍南有两家,平阳有两三家。
“价格也是他们(厂家)定的。”阿昌的意思是,在这场交易中,很多东西还是厂家说了算。“涨价了,你不要,就卖给别人了。”
问他们,身边有多少人在做这行?“几十人总是有的。”他俩说,出事前,做这行的人算是越来越多了。
有人问阿昌,你们自己吃不吃这些东西?“偶尔吃,还没过期的吃。”他说。
为什么这么多人做这行?“赚点生活费啊。厂家如果不卖,我们想做也没办法做啊。我们都是农民,没文化,不偷不抢。现在坐牢的是我们。”他低头说。
昨晚,瓯海警方相关人员证实,从前期初步谈话情况看,已有七八家企业涉及这起案子,但具体到谁出面“供货”等,这些都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 温州过期卤制品重入市场 对话嫌疑人揭开黑色利益链
- 过期卤制品后重入市场 企业回应称系个别员工行为
- 江北一超市加强自律 商品是否过期刷条形码可知
- 把关过期食品 宁波商超启用新型条形码 一扫就知道
- ·二季度消费投诉:6岁的孩子拉肚子,原来棒冰变质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