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8月11日讯持续高温,宁海越溪乡种粮大户应可省的汗水湿透了衣背,但他还是守在烈日当头的试验田边,这两天他正在忙活着一个“引水大工程”,拯救水稻田。
“快一个月没有下雨了,前几天一场人工增雨也只降到了宁海城区,我的田连表层也没湿。”应可省急在心里,短短半个月,他已经用过了好几种“治渴法”。
应可省的水稻田可不一般。260亩稻田里种着甬优12号,是全省11个水稻高产示范方之一,去年刚刚攻克亩产900公斤的大关,今年又被专家们评为长势最好的一个,有望冲破亩产1000公斤。可他没想到,这个节骨眼上稻田缺了命脉——水。
几天前,记者曾到过这片试验田,看见稻田里的水已经干枯,泥土泛白,稻叶“渴”得卷缩了起来,田埂上的泥一块块裂开,让人心焦。一旁原本给稻田灌溉的蓄水池有一人多高,六七米宽,应可省说,平时两个水泵只要从水池里抽3天水,就能把稻田灌满。而今高温天把水池也晒得滴水不剩,池底的土地渴得张开了“嘴巴”。
试验田担负着全省水稻提产增速的重任,马虎不得,应可省急着到附近找水源应急。
可是忙了几天,应可省沮丧了。“我们越溪的这片试验田有点特殊,周边没有大型的水库,我找到的几个小水库,也被高温‘榨干’了,我们成了全省试验方里旱情最严重的一个。”应可省无奈之下,想到了最费劲的钻井取水。
保险起见,应可省找专家请教可行性,得到的答复却不乐观。专家估算,打井大概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而且干旱了这么多天,深层的地表水也有可能已经被蒸发掉了,取到水的希望不是很大。“我都已经买好了打井用具,在田里选好了址,可一听专家的话,我又怕水稻撑不下去了,犹豫了。”权衡再三,他放弃了这个方案。
在多方帮助下,应可省扩大了搜索范围,重新找水源,把目标锁定5公里以外的上林水库,这已是他能找到的最近的充足水源了。
5公里外引水,工程浩大。应可省摸查发现,引水需要“借道”两个村的抽水站进行中转,途经的乡村本身灌溉水也并不宽裕,他暗自担心:“他们会同意吗?”县农林局出面与途经的村庄再三协调,打消他们的顾虑,还专门拨款购入大型水泵和大水管,保证沿途用水的基础上,一点点地把水管铺向应可省的水稻田,仅引水工具等就花费了5万元。
打通了关节,应可省找来一批帮工没日没夜地接水管、拉电网,与干旱抢时间。赶工的空隙,他还跑到田头,看看叶子耷拉的程度是否需要担水灌溉来应急,确保水稻能等到新水源。
3天后,细细的清流已开始缓缓注入农田里,有些地方的泥土能看到湿度了,萎靡不振的水稻恢复些精气神。“距离太远,所以引过来的水很小,要把田灌满还需些时日,现在气温太高,一两天就蒸发了,每天都要源源不断补水。”
- 浙江各地战高温抗干旱在行动
- 走进浙江最渴的地方:没有水喝,村民只得重挖老井
- 浙江近三分之一蔬菜面积受灾 杭州蔬菜供应总体充足
- 浙江抗击高温干旱特别报道四 烈日下有种精神叫不屈
- 持续干旱致浙江近百小河断流 百万人受灾28.8万人饮水困难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