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03日讯 摆一台缝纫机,专门改衣服、修鞋子,一个月能挣多少钱?
昨日,高沙农贸市场门口摆裁缝摊的王大姐给出答案:一个月收入有三五千元。
虽然收入不错,可王大姐并不看好这个行业。她说,现在的女人都不太会缝衣服了。
网购带动了
“改衣热”
裁缝摊、缝纫机,还有老式的大剪刀,这些我们童年时代再熟悉不过的街边裁缝,如今已经难觅踪影。但在高沙农贸市场门口,有一位王大姐,摆了这样一个老式的裁缝摊,已有5年了。
一张木桌、两台老式缝纫机,以及一些零碎工具,就是王大姐的全部家当。
“大姐,这个裤边你给我裁一下”、“师傅,我这个裙子能改短吗?”昨天上午九点左右,王大姐刚营业,就不断有人光顾。
记者等了半小时,见王大姐手头稍歇,才上前搭话。“现在人经济条件好了,衣服破了都直接扔了,很少有人来补衣服,来我这里的,一半都是网购衣服尺码不对要改的。”王大姐说,早前不怎么兴改衣服了,可近两三年,改衣服的顾客忽然多起来,一问才知这些衣服大多是网上买来的。
“网上买的衣服不能试穿,难免尺寸会有偏差,改个裤腿,每条五元;换个拉链,一般三五块;补个鞋跟,十块钱。”王大姐乐呵这网购给她带来“改衣热”。
过去
做衣服是家庭主妇的基本功
“我做的活不难的,我们年轻的时候,和我一个岁数的都会点针线活。”一边工作,王大姐一边回忆起她的故事。上世纪80、90年代,裁缝是个赚钱又体面的行业,王大姐跟着一位手艺精湛的师傅学会了这门手艺。以前的人很少买衣服,都是买了布料,到裁缝店里找师傅做。“我们年轻时候,裁缝机就是嫁妆,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有一台,大姑娘小媳妇都会自己做衣服,那时候如果你到裁缝店让人帮你改裤脚、换裤链,根本没人理你,人家嫌钱少都不做你生意。”
那个时候大家都流行找师傅做衣服,“我做姑娘的时候,学手艺的那家裁缝店,每天摊子前排队的人都有十几个。给客人做出一身衣服,是件很有面子的事情。”王大姐自豪地告诉记者,当年靠着一手好的针线手艺,加上这“三大件”之一的缝纫机,嫁给了现在的丈夫。
现在
还有几个女人会缝缝补补吗
为了讨生活,王大姐和丈夫在2005年来到下沙。说起开店的经历,王大姐说:“泡水、剪裁、做工、熨烫,整个流程下来并不轻松,光说衣服的扣眼,一个扣眼就是40多个针脚,不少裤子还得锁边、缝裤脚。天一暗,这眼睛就雾蒙蒙看不清。有时候活一多,睡觉时间都不够用。”
王大姐记得,刚来下沙的时候,裁缝是不少的,后来,许多同行嫌累,赚钱又少,就陆续改行了,现在农贸市场周边的裁缝,只剩她一个。
5年的时间转瞬即逝,王大姐的小小裁缝摊,仍然保持着原来的模样,仿佛时光在这里凝滞。王大姐说,尽管生意一直都不错,但摊位前再也没有数十人排队的场面了。
“现在时代变了,虽然你看着生意还行,可我觉得,我们这种手艺人也该被淘汰了。”谈到未来,王大姐说,最多再摆10年摊,自己也要退休了,但现在没人愿意学裁缝,连女儿也无意继承这个摊,自己一身裁缝手艺估计也找不到传人了。
- 秀洲区探索建立领军人才企业创业助理服务新模式
- 杭州支持浙商创业创新 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 绑定了信用卡的手机被偷 小偷用机主的卡大肆网购
- 遗嘱、财产、网购都要公证 但不是所有事情都能公证
- 30多幢写字楼正在崛起 集聚下沙创业群落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