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10日讯 昨天是全国消防日。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到10月,杭州发生火灾6866起,死亡10人、受伤9人,火灾数在全省各地区中最多。
为啥今年杭城火灾这么多?在听听官方说法前,不妨看看这个小花边——在几百年前的南宋时期,杭州就已经“火气”非常大了。“城中大火”等字眼,更是被载入了史册。
当时的火灾为啥这么多?他们又是怎么防火的?昨天,杭州市政协举行的2013年杭州文史论坛暨历史上的杭州与中国城市史学术研讨会上,来自浙江省社科院的徐吉军,为我们揭开了谜团。
用火不慎引发的火灾
南宋时就已经特别多
消防部门在分析今年的火灾形势时说,1~10月份,因为用火不慎的火灾有752起,占火灾总数的11%。而当年的临安城,用火不慎引发的火灾,也是相当突出的。
徐吉军查阅了《西湖游览志余》及《宋史》等史料发现,临安大火数量发生得相当之多,光是《宋史》等书记载的大火就达44次,有些更是火烧连营,延烧上千家,比如“绍兴六年(1136年)二月,都城多次发生火灾,烧毁民屋千余家。四月,临安府失火,顷刻烧毁民居千余家。五月,临安大火,被毁者达一万三千多家。十二月甲午朔,临安大火成灾,烧毁民房数万家,人有死者。”
发生这些大火的原因主要有4大类:战争、防火、雷击和用火不慎。其他几类抛开不说,徐吉军分析发现,“用火不慎”的背后,也有深层次的原因:
第一是房屋建筑材料——城中建筑多是用竹木等易燃材料建成的茅草屋;第二是城中百姓喜欢在家中烧香拜佛,彻夜烧灯;第三,民居建设得非常密集,而且没有防火墙。在十三世纪,如果要给世界各地的房价搞个排行榜,临安肯定排得上号——当年临安城的地价和房价在全国已是高不可攀,有人感叹:“有钱米可以盖屋者,千万之家不过一二;至盖屋之后而能有生事者,又可数也。”城市面积不大,居住人口多,建筑相当密集,经常就是火烧连营了。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大家的用火习惯,南宋临安的市民,烧饭用的是易燃的柴薪不说,晚上还喜欢用油灯、蜡烛、灯笼甚至火把。史学家对此的评价很负面:夜饮无禁,童婢酣倦、烛烬乱抛、妇女娇惰、篝笼失检。看到这个例子,你应该就有点数了: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六月三十日夜,和剂局门官周必大与同僚在家中举酒相庆度过“晦日”,隔壁的王氏也喝多了,上厕所的时候,奴婢把灯火插在墙壁上,结果,把周大人的房子给烧了。
造水池、建望楼
看当年的防火妙招
频繁的火灾,让临安城损失惨重。南宋的统治者们也陆续出台了一些防火措施,第一就是制定防火、救火的法律条规,在南宋,故意纵火直接“依军法处理”,要是失火造成重大火灾,也跟犯人一样看待。
当时还鼓励大家举报责任人,相关官员也有扑救的责任和义务——宋朝的法律规定,救火中各级官员要上阵,对防火、救火失职的官员,要严加处分,有的降官,有的被罢职。
当年还有一些比较有意思的做法,比如在城内各处设立“望楼”,日夜观察火情,以便及时扑救。
另外就是使劲购置防火灭火器具,根据专家的研究,在宋代所有的灭火器具中,“唧筒”的发明和使用具有划时代的贡献,这个类似竹筒水枪的东西,可以说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消防泵,当年的水袋、水囊跟它比起来,简直弱爆了。
在城市建设方面,也动了许多脑筋。一是想办法扩大巷子的宽度,通过开火巷来防止火灾的蔓延和扩大;二是在城内各处设置防火用的水池,以方便灭火;第三,创设塌房,建造防火防盗的仓库用来寄存财物,而且管理十分到位,向寄存的人收取保管费,派人时刻看守,生意相当之好。
- 消防日,杭州119消防指挥中心 1分钟,快速接处警
- 消防安全,从我做起——总队训练基地开展“消防日”活动
- 消防日浙江首条119路公交线开通 以田思嘉为原型的电影筹拍
- 买到的消防产品是真是假? 消防日专家教您辨真伪
- 金华全市“119”消防日暨消防科普宣传活动启动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