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12日讯 11月8日,阳光明媚,杭州阿波罗男子医院院长黄万顺坐在窗边的沙发上,和记者聊着医院的发展未来,聊到兴奋时,直言:“民营医院的春天真的来到了。”
让黄万顺这些民营医院的负责人们发出这个感叹的,是我省日前出台的《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民营医疗机构加快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两条规定就是:调整和新增医疗资源优先保障社会资本进入,其诊疗科目、床位设置、技术准入等,只要符合准入条件的均不受限制;在“十二五”期间,暂停审批省级和部分市级医院在主城区内扩大床位规模的申请,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开设特需医疗服务,已开放特需床位的公立医疗机构要逐步缩小特需床位规模。
《意见》将给大家看病带来哪些变化?困扰大家的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能得到一定的缓解吗?作为扶持对象的民办医疗机构们能获得老百姓们的认同吗?喊了多次的“春天”,这次真的会来吗?
上周,记者就此展开一系列调查。
患者体验
公立医院看病实在太折腾,民营医院方便但费用不菲
看病难等问题,不但让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感到头痛,也让一些无法忍受等待的患者,选择了去民营医院。
杭州某事业单位的余女士,三年前因为实在无法忍受公立医院反复的排队之苦,选择到杭州一家妇科民营医院看病,对民营医疗机构的看法也有了点转变。
当时,余女士妇科炎症反复发作,对工作忙碌的她来说,家里离市区又比较远,每次到省妇保看病都要花费大量时间。好不容易挂上一个心仪的专家号,专家没说两句就交待先做检查,检查又要排长时间的队,往往当天都不一定能做上,即使做好了检查专家也下班了。身体上的不适,长期求医的不便,终于使余女士忍无可忍,在过年前夕,选择到市区一家民营妇科医院看病。
“当时就是看到很多宣传广告,医院离我们单位也近,就去看了。”余女士说,没有公立医院长时间的等待,当天就做好检查并做了治疗,不适感马上消除,看病的体验很好,不用等待。不过价格确实是贵,仅一种喷雾治疗就用了1000多元。“权当花钱买服务了,公立医院看病实在太折腾人了。”余女士感叹。
11月7日,本报联合腾讯大浙网在网民中开展为期一天的关于民营医疗机构信任度的调查,有近800名网友参与问卷,91.5%的人表示曾经到民营医疗机构看过病,74.72%的人选择到民营的中医堂馆看病,选择民营医疗机构的首要原因就是看病不用等待,跟余女士的想法不谋而合。
“造成目前看病难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绝大多数患者涌向省级大医院,这就好比城市交通只有一条道路,必然所有的车都往这里走,拥挤可想而知。”浙江省卫生厅医政处处长王桢说,正是看到了这样的情况,我省才于近日出台《意见》,目的就是想对大家的看病需求进行分流。
王桢描绘了未来大家看病的格局:初诊及小病在社区,疑难杂症到省级大医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公立医院,美容、保健、整形、康复等健康服务需求到民营医疗机构。这也是为什么《意见》中规定,限制公立医疗机构在主城区的发展,目的就是给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腾空间。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分层引导,形成一种多元化办医的局面,满足大家不同层次的看病需求。”王桢说,这就好比旅游住宾馆,既要有经济实惠的快捷酒店,也要有高端大气的五星级酒店。
可有可无的两味名贵中药材,无形中加重了看病负担
在本报联合腾讯大浙网的问卷调查中,有一个问题就是“你觉得影响民营医院信任度的因素有哪些?”在众多选项中,“看病费用太高,害怕被坑”这个原因被排在了第二位。民营医疗机构乱收费,这个印象在老百姓脑中根深蒂固,宁波的严老师就深有同感。
严老师在体检的时候,发现甲状腺有个约3公分的肿块,当地西医建议他手术摘除,因为这类肿块虽然大多数为良性,但会慢慢长大并影响进食。慎重起见,严老师趁周末赶到省城医院看中医肿瘤专家,未料双休日许多大专家都不上班,他辗转打听到某国家级名中医在一家民营中医堂馆看病,就赶去求医。老专家开了半个月的中药,十四帖药花费3000多元,因无法用医保,严老师全部自掏腰包。
吃了半个月后,严老师到宁波当地医院挂了专家号,想问问方子要不要调。巧的是,这名医生刚好是杭州老专家的学生,看了方子后,医生说,方子没有错,中规中矩,但是加入了两味名贵的中药材,既不会加重病情也不会缩小肿块,严老师的药费主要贵在这些中药材上,应该是和该中医堂馆追求经济效益有一定关系。
开一些无关紧要的天价药,做一些可有可无的检查,让患者多付钱……这些情况,杭州的宁医生在民营医院亲眼目睹过。五年前,宁医生从省级医院退休后,被邀请到杭州某产科医院,因为看不惯这些隐性收费,她毅然选择离开。
从1989年全国首家民营医院在我省温州落户后,我省陆续开办出多家民营医院,截至今年共有民营医疗机构502家,核定床位25743张,约占全省总床位数的12.07%,门诊量占全省总量的13.8%,低于全国22.8%的平均水平。刚刚出台的《意见》鼓励兴办民营医疗机构,计划到“十二五”末,民营医疗机构床位数占全省医疗机构总床位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整体质量和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意见》中的促进民营医疗机构发展,限制公立医疗机构扩张的主导原则,会否在缓解看病难的同时,无形中加重老百姓的看病负担呢?
“这种担心完全没必要,因为促进民办医疗机构,并不是让民办医疗机构完全取代公立医院,而是让两种不同性质的医疗机构,能够分层次满足不同人群的看病需求。并且纳入医保支付的民办医疗机构,其药价也执行物价部门统一制定的收费标准。”王桢说。
关于民营医疗机构的收费问题,记者也了解到,并不是所有民营医院都“贵”字当头,部分民营医院其实也打着“低价牌”来吸引患者。比如生孩子,顺产的情况下,公立医院至少3000元左右,而某民营的产科医院仅需要2500元。
三问民营医疗机构
高端路线,能否持续?
除了低价路线,不少民营医疗机构创办之初,就表示要提供VIP服务、走高端路线,而从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角度来看,也希望民营医疗机构将高端路线作为发展的方向之一。
2010年进入杭城的杭州艾玛妇产医院,就将自己定位为提供高端的产科服务,艾玛妇产医院行政院长于鲲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医院瞄准的就是杭州高端妇产医院领域空白,沿用新加坡国际妇婴医院管理学院的先进管理运营理念,同时引进开展水中分娩、拉玛兹呼吸减痛法等国际新技术。
高端的路线能走多远?艾玛医院虽然在杭州逐渐拥有了一些粉丝,但是这个模式并不适合所有医院。杭州首批民营医疗机构之一的某综合性民营医院的发展轨迹,用自己的经历来诠释高端路线,并没有大家想像的那么好走。
院长王成(化名)说,十年前开业的时候,就是因为太高调了,引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作为民营医疗机构,创业之路在他们看来用如履薄冰来形容一点不为过。
“当时我们走的就是高端路线,杭州的专家挂号费最高不过50元,我们将国内知名的专家都请过来,开出联合门诊,每天就看10名患者,挂号费是300元。”王成说,在许多人看来这个挂号费是天价,其实将专家咨询费、路费、住宿费等费用都折算起来的话,这个价格的挂号费对于医院来说还是亏本的,目的就是吸引人气。
一开始,这种方式受到杭州许多市民追捧,但是三年后,吸引力越来越弱。“说到底还是专家不能常驻的问题,如果你到医院看病,今天看的专家和明天看的专家都不是同一个,你肯定不放心,作为民营医院,我们还不具备自主培养知名专家的能力,而公立医院不可能将自己培养的人才放给我们使用,所以就面临专家不固定的局面。”王成说,在连续五年亏损后,医院开始思考转型,走患病人群广的某专科疾病的路子,立足杭州,吸引全省以及周边省份的患者来杭州就医。
除了低价路线,不少民营医疗机构创办之初,就表示要提供VIP服务、走高端路线,而从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角度来看,也希望民营医疗机构将高端路线作为发展的方向之一。
2010年进入杭城的杭州艾玛妇产医院,就将自己定位为提供高端的产科服务,艾玛妇产医院行政院长于鲲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医院瞄准的就是杭州高端妇产医院领域空白,沿用新加坡国际妇婴医院管理学院的先进管理运营理念,同时引进开展水中分娩、拉玛兹呼吸减痛法等国际新技术。
高端的路线能走多远?艾玛医院虽然在杭州逐渐拥有了一些粉丝,但是这个模式并不适合所有医院。杭州首批民营医疗机构之一的某综合性民营医院的发展轨迹,用自己的经历来诠释高端路线,并没有大家想像的那么好走。
院长王成(化名)说,十年前开业的时候,就是因为太高调了,引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作为民营医疗机构,创业之路在他们看来用如履薄冰来形容一点不为过。
“当时我们走的就是高端路线,杭州的专家挂号费最高不过50元,我们将国内知名的专家都请过来,开出联合门诊,每天就看10名患者,挂号费是300元。”王成说,在许多人看来这个挂号费是天价,其实将专家咨询费、路费、住宿费等费用都折算起来的话,这个价格的挂号费对于医院来说还是亏本的,目的就是吸引人气。
一开始,这种方式受到杭州许多市民追捧,但是三年后,吸引力越来越弱。“说到底还是专家不能常驻的问题,如果你到医院看病,今天看的专家和明天看的专家都不是同一个,你肯定不放心,作为民营医院,我们还不具备自主培养知名专家的能力,而公立医院不可能将自己培养的人才放给我们使用,所以就面临专家不固定的局面。”王成说,在连续五年亏损后,医院开始思考转型,走患病人群广的某专科疾病的路子,立足杭州,吸引全省以及周边省份的患者来杭州就医。
差异化之路,怎么走?
从公立医院退休后到杭州民营医院工作过的宁医生说:“民营医院要走高端路线,并不是不可行,但是不适合所有医院,因为高端消费的人群毕竟少数,如果都依靠高端,民营医院的路子会越走越窄。”
作为后起之秀的浙江绿城医院在建院之初就有清醒的意识,院长郑昶曾经在公立医院心内科工作数十年,办院之初,绿城集团宋卫平董事长就确定了“大专科小综合”的办院理念。搞综合性大医院,民营医院肯定比不过公立医院,因为公立医院有数十年的经验积累,民营医院能做的,就是找一个擅长的专科,将专科做精做强,这就是大专科。
绿城医院的大专科就是心血管疾病。人是一个整体,心血管疾病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比如大脑的疾病、肾脏的疾病等,所以必须在心血管科之外,同时发展一些相关学科,即小综合,这样的发展模式才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五年来,绿城医院迅速发展为一家拥有近500名员工、日门诊人次达到1200多的专科民营医院,也成为许多团队考察学习的对象。
“走专科路线,和公立医院差异化营运,这条原则目前已经在行内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阿波罗男子医院黄万顺院长说,目前,民营医院也在走一个区域联盟的路线,即几个大的医疗集团通过合作的方式,划分片区,既免除了重复投资的浪费,也让各个片区内的医院能够有患者可看。
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瓶颈,如何破解?
本报联合腾讯大浙网的问卷调查中,网友在回答“你觉得影响民营医院信任度的因素有哪些”时,“医生技术不可靠,害怕花冤枉钱”成为首位因素。民营医疗机构医生的医疗技术常常被诟病,这也使得许多人在面对“你会选择到民营医疗机构看什么病”的提问时,97.86%的网友选择只会去看一些小毛病。
和患者的不信任相比,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一直在试图推动民营医疗机构技术的进步,技术进步靠的就是人才,所以这次出台的《意见》中,着重提到了促进人才在公立医疗机构和民营医疗机构之间的合理流动,并要求各地陆续出台人才流动的细则。
王桢介绍,在出台《意见》之前,省卫生厅会同相关部门对我省民营医疗机构的现状进行为期半年的调研,发现了三大困扰民营医疗机构的问题:人才问题、土地使用权问题以及政府各项政策二元化的问题。《意见》对于人才培养,规定将破除医务人员流动中的体制障碍,推动医生多点执业政策的落实。
我省于2012年2月1日正式执行多点执业政策,并创造性地规定,医生到外院多点执业,不需要向所在医院报备,只需要到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就可以,但是这样的措施仍旧无法推动人才流动。
“公立医院不肯放人,即使是退休的专家,他们也采取返聘的方法,将人才握在自己手中。”王成说,虽然不用向医院报备,但是在医生到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备案的时候,必须提交一份历年考核合格的证明,拿这个证明的时候,医院自然会知道。
郑昶将目前的多点执业制度形容为“玻璃门”政策,他曾经在多个场合通过多种渠道,呼吁有关部门能够破除这种“玻璃门”的现象,并在《意见》出台前,就征求意见稿,专门写了一份《完善社会资本办医扶持政策,拆除民营医院发展“玻璃门”》的建议。所谓“玻璃门”即政府出台的许多优惠政策,都无法真正落实,让民营医疗机构看得到却摸不着,这些政策就像放在玻璃门里一样。
“所有的医学人才,从根子上来说,就是公立的,要争取他们面临重重障碍。”郑昶说,公立医院医务人员都是医学院校或者附属医院培养的,而目前国内的医学院校都是公立的,要扭转这种局面,必须有民办的医学院校,比如世界知名的医学院校,如美国哈佛医学院等都是民营私立的,培养出自己的人才队伍。
留住自己培养的人才,引进外院的技术骨干,这是所有民营医院都明白的人才策略,但是真正操作起来却非常难,特别是引进外院的技术骨干这一条,面临二元化的人事制度。公立医院是事业单位,民营医院不管是非营利性的还是营利性的,都属于企业单位,虽然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在课题申报、职称晋升、科研平台等领域的差别化待遇虽已有明显改观,但是这种身份差异还是使许多专家望而却步,所以目前多数民营医院引进的人才,大多以退休人员为主,很少有在职的大专家。
不过今年上半年,绿城医院从公立医院引进了一位全省知名的在职专家、心内科的沈法荣教授,在公立医院时他是浙江省医学会心内科分会的副主任委员。作为一名在职专家,为何会选择跳入民营医院呢?
“郑院长是我的师兄,他的许多理念和我不谋而合,医院给我提供了一个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平台,同时通过医院内部保障的形式,解决了身份差异带来的变化。”沈法荣教授目前在绿城医院担任执行总监。
对于促进人才在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之间自由流动,沈法荣教授的建议是:打破原有的医生职业资格证由医院管理的模式,让第三方机构代为保管,医生职业资格证就不能成为公立医院不肯放人的杀手锏,将使医生成为真正的自由人。
未来憧憬
一系列利好政策,扶持民营医院发展
在采访多家民营医疗机构的过程中,不止一家医院的负责人表示,民营医疗机构的运营成本比公立医院高出许多,让民营医疗机构不堪重负,成为发展的瓶颈。
“大家都说我们民营医院最喜欢打广告,其实我们也不希望铺天盖地做宣传,因为这些宣传用去了我们大量的资金。”王成说,大多数民营医院打广告是被逼无奈。和公立医院相比,缺少本院的名专家大专家,使得病患需要通过广告才能吸引过来,而吸引过来的病患,如果没有很好的技术服务,又难以形成口口相传的口碑,民营医院的发展陷入了一种怪圈。
除了大量的广告费用,大部分民营医疗机构都需要通过租房的方式来建医院,记者从多家民营医院了解到,每年用在租金上的费用大约占到了民营医院运营成本的10%。而公立医院可以享受到政府专项用地划拨的优惠政策。
“作为民营医疗机构,都是自负盈亏,大量的非医学技术方面需求的资金支出,使得民营医院在自我提升上受到了限制。”王成说。
正是看到了民营医疗机构的这种困局,《意见》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非营利性民营医疗机构可以以行政划拨的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营利性民营医疗机构建设用地实行有偿使用。非营利性民营医疗机构享有公立医疗机构的各项税收待遇。
民办和公办,要形成互相补缺的合作关系
《意见》在为民营医疗机构减负的同时,也采取各种形式给民营医疗机构“输血”。王桢介绍,为了落实《意见》,两个多月前,省卫生厅联合省财政厅率先在全国,以政府财政拨款的形式,资助全省15家有专科特色的民营医院进行学科建设。首年资助500万元,整个项目持续三年。
绿城医院就是我省首批获得专项重点学科建设资金的民营医院,沈法荣教授代表医院参加了当时专项资金的申请评审会,并顺利拿回了这笔资金。
“虽然是一个仅几十万的专项资金,但是带给民营医院的变化,并不单单是钱上的支持,在人才队伍、科研平台、教学力量上都带来了变化。”沈法荣说,申请到专项资金后,医院马上举办了一场全国的心内科学术论坛,邀请国内十位知名专家来院内讲课,扩大医院知名度的同时,也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了一次专业培训。更让他们感到高兴的是,浙医二院院长王建安以专家身份对学科建设进行指导,虽然王院长的指导是以专家个人名义,但是让民营医院看到了一种和公立医院合作的可能。
“我省民办医疗机构最早的一家也不过开办于1989年,而公立医院大多开办于建国后,部分省级医院建院历史都达到了上百年,所以在起跑线上,两者就已经存在很大差距。我们希望通过一系列扶持政策,让民办医疗机构逐步积累力量,分担公办医疗机构的看病负担,民办医疗机构和公办医疗机构不应当是竞争关系,而是互相补缺的合作关系。”王桢说,一些民营医疗机构,在公立医院辐射不到的服务范围内,为附近的居民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
正像开篇杭州阿波罗医院的院长黄万顺说的那样,民营医疗机构的春天真的要来了,虽然道路很艰难漫长,但是新出台的《意见》正在督促各方,用各种形式,慢慢破冰,让民营医疗机构承担起更多的医疗卫生服务,逐步改善我们的诊疗环境。
- 我省给民营医院“开小灶” 500万助医院学科建设
- 民营医院盼望的“走穴潮”为何一直未出现?
- 温州首批8家民营医院与4家公立医院正式签约联手
- 浙江医院医生被指为民营医院做推销 院方表态要严查
- 省人大代表、民建会员薛滔菁:民营医院 要奖罚分明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