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浙江频道1月2日电(记者 韦慧)随着最低工资制、工资协商制等“提低”措施的落实,浙江低收入者的境况已有一定的改善。近日,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发布的改革发展研究成果指出,浙江下一步实施收入分配格局的调整应把政策重点从“提低”转为“扩中”,最终形成以中等收入者为主体的橄榄型收入分布。
研究报告指出,浙江应该把政策重点从过去提高低收入者收入为主转到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上来,不断扩大中等收入者在国民中的比重。
中等收入群体从职业类型上来看,包括民营企业主及个体户、公务员、经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科技精英等,大部分受过良好的教育,劳动收入是其主要的收入来源。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浙江、江苏等省份的收入结构呈典型的金字塔型,中等收入群体不到三分之一。而按照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普遍经验,建成“橄榄型社会”的最低标准是中等收入群体比重至少在45%以上,发达国家的比重一般在60%至70%。浙江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偏低,发展缓慢。
另一组数据显示,2012年,浙江省按常住人口计算的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年末人均余额高达49118.86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存入储蓄款年均增长23.79%,而另一方面,2012年该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年均增长仅为8.3%。
有专家指出,部分居民表面看起来是有房有车的中等收入群体,实际上过着房奴、车奴的“伪中产”生活,导致当期消费不振,影响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
专家建议,“扩中”应该发挥市场配置要素的内生动力,提高效率,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向服务业主导的产业结构转型;深化完善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等方面的综合配套改革,破除“扩中”的制度瓶颈;加强教育培训,改善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扩宽社会底层向中层流动的渠道。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