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根据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各类睡眠障碍的人群占38%,高于27%的世界平均水平。人们的睡眠质量正在遭受挑战,究竟怎样才能睡一个好觉?这是大家所关心的,而其中也不乏一些误区。
误区一:
睡前做运动能尽快入睡
早晨、下午运动最好
人们普遍认为,睡前运动能消耗精力,有利于尽快入睡。
“睡前3小时最好避免做运动。运动会使大脑处于活跃状态,使有睡眠障碍的人更难入睡。”对此,浙江省中医院预防保健科科长汤军提醒道。那什么时间运动可以促进睡眠呢?“早上和下午锻炼,对改善睡眠有作用。”
除了运动的时段外,做什么运动也有讲究。体质较差的人,早上最好进行太极拳、健身气功、散步等缓和运动,使身体慢慢苏醒过来。而体质较好的人,则可以进行慢跑、自行车慢速骑行等低运动量的有氧运动,给身体增加活力。普通人可以进行规律性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有氧操或骑自行车等,不过别给身体带来过大负担。
误区二:
睡前刷微博无聊了能睡着
大脑过于活跃不利于入睡
临睡前躺在床上,拿起手机刷微博,看到感兴趣的忍不住转发和评论几句——这是不少人睡前的习惯动作。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不少人睡前的最后一件事,从“刷牙”变成了“刷微博”,“微博控们”甚至不看就睡不着。
“睡前刷微博、微信是不合适的。人们浏览信息时,从一条跳到另一条,大脑处于活跃状态。另外,手机的光亮使人体褪黑素分泌减少,而褪黑素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睡眠的质量。”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主任医师高静芳说,“即使有些人放下手机就能快速入睡,睡眠质量也会打折扣。”
“睡前最好能保持安静的状态,对于难以入睡的人,可以选择看一些‘无聊’的书,找些枯燥的读物,感到倦怠了就容易入睡。”高静芳说。
误区三:
睡不着第二天要早睡补眠
要养成固定睡眠作息
有些人经历了失眠,认为第二天一定要早早睡觉补眠,其实这样是不恰当的。
“每个人都存在睡眠效率和睡眠时间,打破了相对固定的睡眠作息是不恰当的,会影响睡眠效率。最好能在固定时间入睡。”高静芳介绍道,大约每天22点至23点,人脑会分泌褪黑激素,夜间褪黑素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睡眠的质量。这段时间,最好能关闭光源,准备入睡。
如果实在难以入睡,千万不能纠结“为什么又睡不着”之类的问题,给自己增加压力,可以给自己转移注意力,泡个脚或者去洗个热水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