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景区的非法运营车辆
浙江在线金华7月29日讯(浙江在线见习记者 丁波)近日,浙江在线报道了金华双龙景区150余辆黄牛车非法营运10余年、停车场收费远远超过定价等种种乱象。记者通过深入调查发现,以非法运营谋生的大多是当地的失地农民。
事实上,谁都不愿意背着“非法”的名号,村民们希望政府部门能帮助组建一个公司,既让他们保了饭碗,又能让这份职业合法化。
链接:
280户人家有150辆非法运营车辆 黄牛司机形成“口头公约”
老方是双龙景区洞前村的老村民,在这里生活了五十多年。去年,他把一直在北京打工的儿子小方叫回金华工作。
“外面工作也不好找,打工赚钱还不如开车呢”,小方说。回家后不久,家里就给他买了辆新车,加入了村里的黄牛车队伍。
在方妈妈眼里,儿子太过老实,不会主动拉客。自己又要摆摊,没办法帮他。所以儿子的收入和同村人比起来并不算太好。好在村里大部分的生意都要“排队”做,小方的收入也不会比别人少太多。
“排队”是洞前村黄牛司机的“口头公约”,即所有车辆不能抢生意,必须排队接客,收入归司机个人所有。此外,司机们还约定,“车辆要买同一品牌,车头统一悬挂‘双龙洞景区旅游车’,对外统一声称是旅游公司的。”
这些“公约”是在几年前才形成的。2008年前后,到金华双龙洞景区的游客数量突然增多,村子里开黄牛车的人也一下子多了起来。为了村里的和睦,司机们一起商量后,觉得要按“秩序”来。“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老方说。
90年代的“历史遗留问题” 造成黄牛车泛滥
小方知道自己是非法运营,“但我们也没办法,我们是失地农民,只能开车,如果不让我们开车,那政府得帮我们解决生计问题。”
2005年,村子里的非法运营车辆被扣,2012年,公交公司要开通从山脚到山顶的公交,洞前村村民就是两次提出“解决生计问题”的要求,使得管委会和金华市政府最终妥协,退回车辆,压缩了公交的运营时间。
这也是管委会、运管等部门多次谈到的“历史遗留问题”,是几个相关部门在回答“黄牛车现象难解决”用的最多的理由。
记者从村民那边了解到,自从建国以后,洞前村村民一直都在金华市和村集体所有的石灰生产单位工作。按当地人的说法,全村都靠“烧石灰”生活。
90年代初,金华市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组,关停了村里的石灰生产企业,并将原属于洞前村村集体所有的4000多亩山地划归国有。但多位村民都向记者反映,至今没有拿到任何补偿。
据一位曾经在村委会工作的人透露,金华市政府曾出台文件,要求金华双龙景区范围内的单位在招聘人员时,要优先考虑石灰生产企业的遣散人员。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相关单位最终录用的都不是本地村民。
从90年代中期开始,到金华双龙景区游玩的人不断增加,但景区内8个景点沿途并未开通公交。村民们看到了潜在的市场,陆续有人开起了黄牛车。
从2008年开始,金华双龙景区的游客突然大增,村里的黄牛车数量也急剧上涨,增至80辆。到2014年,金华双龙景区内黄牛车已经多达150辆。
双龙风景名胜区
黄牛希望成立运营公司合法运营 景区相关规划设计缓慢
对于非法运营,小方说自己也很无奈,“我们也想合法运营,想让景区成立一个公司,我们村里的司机入股,但一直没成立。”多位村民也向记者表达了希望合法运营的想法。
在7月下旬召开的村民会议中,管委会代表提及将建游客服务中心,届时将让村民们入股参与运营。话音刚落,会场下就讨论开了,有村民站起来质疑,“这个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实施?”
对此,景区村民方红英说,“现在都是非法运营,山路也蛮绕的,一旦出了事情,谁都承担不起。有一个公司可以让我们挂靠的话,就会好很多。”
记者在多方采访过程中发现,这不仅是洞前村村民的想法。对于直接负责非法运营查处的婺城区运管所来说,这也是他们最希望看到的。
婺城区运管所所长金虎在采访中说,“现在已经这么大规模了,要全部取缔很困难。如果景区能成立一个运输公司,让这些黄牛车合法入股,对车辆和人员进行制度化管理,包括收费、车检、驾驶技术等各方面。这样既解决了景区的交通问题,也不会因为黄牛车拉客而影响景区形象。”
据金华双龙景区管委会的官方网站介绍,景区拟规划建设旅游接待服务中心,建设大型的停车场,成立营运公司,项目规划设计图在2012年就已经完成。但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该项目尚未动工,营运公司的方案调研也未启动。
金华市双龙风景区管委会表示,景区将建游客服务中心规划和报批工作,也将重新启动组建景区区间营运公司方案调研,力争年底前形成可行性方案。同时,他们也承诺,用3年时间建好景区集散中心,彻底解决黑车乱问题。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