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专题聚焦 > 2014浙江网络行 > 温州 正文
1-6月投资治水108.5亿元 温州攻克多难题推进"五水共治"
2014年08月06日 12:07:46 来源: 浙江在线

  一、温州“五水共治”的背景

  (一)温州是一个传统的江南水乡

  温州是依水而建、伴水而居、因水而美,江、河、湖、海、库一应俱全,历来就有江南水乡的美称。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1818毫米,淡水资源总量达184亿立方米,共有大小河道14392条、河道总长18650公里,水域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5.29%,浙江省8大水系3个从温州汇流入海。目前,全市共有大中型水库19座(另有1库容5000多万方的中型水库顺溪水利枢纽工程,5月28日下闸蓄水),小型水库309座,另外还有塘坝2000余处。多年来,全市上下着力治水患、兴水利、保水源、美水景,开展沿海标准堤塘建设,建成珊溪水利枢纽工程,深化温瑞塘河综合整治,实施“515”防洪保安工程,治水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由于长期对“水”的投入和管理不足,温州的水形势仍很严峻。

  (二)温州水乡面临严重的危机

  1、平原河网污染严重

  全市1.4万余条河道中,除山区性河道外,平原河道的水质基本为Ⅴ类或劣Ⅴ类,根据近期的初步统计,我市目前还有垃圾河、黑臭河815条,总长1530多公里。水污染问题涉及的影响因素非常多,主要包括:因为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管理不到位导致的污水消纳能力不足;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建设管理不到位导致的垃圾消纳能力不足;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不合理,低小散及高污染的小微企业众多、且分布较散,部分工业企业污水不达标排放和偷排漏排;化肥农药、畜禽养殖排泄物等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人们护河爱河的环保意识还不足,随意倾倒污水垃圾现象时有发生等。

  2、洪涝灾害问题突出

  我市降雨量高度集中,全年72%的降雨集中在汛期(其中梅汛期占34.1%,台汛期占37.9%),属洪涝台灾害高发区。据统计,建国以来影响温州的台风有191个,影响频率约3个/年,登陆频率0.28个/年,大灾频率0.75个/年。同时,温州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还决定了台风季节很容易遭遇风、雨、潮“三碰头”。我市沿海平均潮差4.5米,最高达7.21米,在全省最高;局部地区特别是南北雁荡是全省的两大暴雨中心。当前我市城市防洪、挡潮和排涝能力不强的问题仍然突出,主要流域上游控制性工程尚未建成,个别地区甚至逢台必涝。

  3、水资源保障和干旱缺水压力大

  我市虽然水资源丰富,但人均拥有水资源量仅为1112方,远低于国际公认用水紧张红色警戒线1700方。我市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分布很不均匀,全市53%的淡水资源集中在文成、泰顺、永嘉三县,乐清、苍南、平阳等局部地区以及洞头海岛县水资源缺乏,遇干旱年份抗旱供水压力很大。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和水质污染,很多地方守着水库喝不上水库水、沿着河边用不上河水,目前全市900多万常住人口中,有500多万人依靠珊溪水库这一库水。同时,由于我市目前还缺乏充足的应急备用水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在水资源保障方面和保抗旱供水方面的压力将越来越大。

  (三)中央和省委宏观政策环境的导向

  近年来,从中央到各级地方的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水生态、水环境问题。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去年省委省政府科学分析我省水情,做出了以治水为突破口加快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决策;去年省委夏宝龙书记在温州视察指导工作时强调,温州要以治水为突破口,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升级。

  (四)温州地方重要水事事件的倒逼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群众对改善水环境的呼声不断提高,社会各界也对治理水环境、悬赏局长下河游泳、寻找可游泳的河道等话题给予了高度关注,特别是去年的“菲特”强台风对我市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我们的治水工作已经到了群众忍无可忍、政府退无可退的境地。

  (五)新一届温州市委治水新思路的提出

  当前,温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大量的低小散产业不仅是水环境污染的重要源头,也是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必须化解的问题。因此,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切实解决我市的水问题、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优化城市人居环境、打造美丽山水智城,去年10月,市委市政府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做出了全面实施五水共治建设美丽浙南水乡战略部署。

  二、当前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我市成功申报了第二批国家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全年计划投资177亿元,1-6月份,全市已完成治水投资108.5亿元,占年度总投资计划的61%。其中列入省计划项目完成投资55.6亿元,完成率64.7%。具体情况如下:

  (一)组织机构设置方面

  市、县两级均设立了五水共治建设美丽浙南水乡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按照“一图十表”要求组建了“五水共治”作战指挥室。市级领导小组下设有大江大河、工业污水治理、水利防洪排涝建设、农村污水治理专项组,城市内涝和城镇污水治理专项组,水乡文化建设专项组等3个专项组,分别由三位副市长牵头负责。市治水办下设10个业务工作组,实行集中办公。市里还抽调了41名干部,组成五水共治攻坚团,强化治水工作力量。

  (二)规划计划修编方面

  市委市政府于2013年10月出台了《关于建设美丽浙南水乡的实施意见》、《美丽浙南水乡规划纲要》,市治水办今年5月按照十枢、百固、千治、万通、其他水利项目、其他治污项目、其他排涝水抓节水项目,细化下达了年度各项治水计划任务。市治水办还委托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编制了《温州市五水共治建设美丽浙南水乡总体规划》,目前送审稿已基本修编完成;今年5月出台了《温州市“五水共治”防洪水实施方案》、《温州市“五水共治”保供水实施方案》,6月出台了《温州市治污水实施方案(2014-2017)》,排涝水和抓节水实施方案也在加紧修编。

  (三)重点工程推进方面

  1、“十百千万”重点项目

  (1)“十枢”工程:累计完成投资4962万元,年度计划完成率41.4%。永嘉县南岸水库工程项建书已经水规总院审查后报水利部,已完成四个专题成果。鹿城老城区片排涝改造工程完成投资0.33亿元、占年度计划40.6%。

  (2)“百固”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1.1亿元。一是病险水库加固开工7座、开工率175%,完工1座、完工率25%;平阳县顺溪水库已通过下闸蓄水验收,瓯海区桃源水库年度计划完成率为50.6%,乐清市长石岭水库即将于8月份开工建设。二是海塘河堤加固已开工50.47公里、开工率112%,完工27.86公里、完工率61.9%。

  (3)“千治”工程:累计完成总投资13.3亿元。一是垃圾河治理:共整治垃圾河344条、666.4公里,占年度计划的110%,基本实现消灭垃圾河目标。二是黑臭河治理:共整治黑臭河462条、230公里,提前完成省年度确保任务(150公里)、达省年度力争完成任务(250公里)的92%。三是河道综合整治:共完成河道综合整治191.28公里、占省任务(210公里)的91%。

  (4)“万通”工程:累计完成投资6.5亿元。一是扩排工程完成投资2.38亿元,占省下达年度计划的93.9%。二是排水管网清疏完成1729.2公里、完成率105%。三是城市内涝应急强排能力增加1.78万m3/h、完成率178%。四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完成施工图设计959村、完成工程建设招投标514个村、开工建设391个村、新增受益农户数24936户,分别占省下达计划的103.9%、55.7%、42.4%、14.2%。

  2、其它“治污水”项目

  (1)城镇污染源治理:上半年共完成投资10.5亿元。19个建制镇的污水处理设施、3个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改造工程、6个垃圾处理项目、1个污泥处置工程正在建设;城镇污水配套管网已完成170公里。

  (2)工业污染源治理:电镀行业已建成11个园区、1个园区在建,企业入园率91%;印染、造纸、制革、化工4个行业,已关停企业223家、原地整治提升126家,建成1个制革园区、1个造纸集聚区,3个印染园区在建,整体整治任务完成率73.6%;合成革行业已关停企业31家、生产线125条,生产线关停率26%。

  (3)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标准化提升改造79家年出栏1000头以上养殖场,完成率39%;修复改造348家年出栏100—1000头养殖场(户),完成率39%;治理267家年存栏50—100头养殖场,完成率46.6%。

  3、其它“防洪水”、“排涝水”项目

  防洪保安工程建设完成投资2.2亿元;河口综合治理开发完成投资28.3亿元;改造积水点38处,完成率50%;新建雨水管71.1公里,完成率71.1%;提标改造雨水管网40公里,完成率53.3%;雨污分流改造37.7公里,完成率62.8%。

  4、其它“保供水”、“抓节水”项目

  保供水方面,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完成投资1227万元;亿方引水工程完成投资1060万元;水源地保护工程完成投资2亿元;新建供水管网55.38公里,完成率42.6%;改造供水管网36.6公里,完成率36.6%;开工新建1座、改造4座水厂。

  抓节水方面,新增改善灌溉面积3.87万亩、新增高效节水面积1.53万亩,分别占省下达年度目标任务的48%、61%;新建屋顶集雨等雨水收集系统384处,完成率48%;完成节水器具改造推广3655套,完成率25%;一户一表改造1.5万户,完成率43%;乐清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正在开展中期评估工作,洞头县节水型社会建设正在有序推进。

  5、其它水乡文化提升工程和滨水公园项目

  51个水乡文化提升工程在建,完成投资4亿元,完成率30.2%;滨水公园开工133个,其中完工57个,完成投资6.1亿元。

  二、主要工作做法和亮点

  1、领导带头强化组织保障。一是将各级党政一把手作为“五水共治”第一责任人、对治水工作负全责,把“五水共治”打造为一号工程。二是22名市领导担任河长、30名市领导挂钩联系重点工程,狠抓推进落实。三是建立五水共治建设美丽浙南水乡系列会议制度,由市领导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存在问题、研究部署阶段工作。

  2、典型引路形成破竹之势。一是建立现场推进会制度。每季度在工作成效较好的地区召开一次主题现场推进会,交流、推广各地的经验做法,迅速打开工作局面。目前已分别在乐清市、文成县和龙湾区召开了3次现场会。二是建立交流学习制度。不定期召开全市治水办主任工作会议,探讨推进方法、交流工作经验,并及时将各地、各部门的工作亮点、典型做法进行梳理汇编,印发各地借鉴学习。三是筹办“河长论坛”大型巡回活动。邀请县、乡、村三级河长,职能部门、市民监督员、群众代表和治水专家,到治河现场查找问题、剖析原因、总结经验,并进行复制推广。

  3、统筹兼顾深化业务指导。制订出台了五水共治建设美丽浙南水乡《河长制实施方案》、《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意见》、《文化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治污水实施方案》等系列配套政策文件,细化工作任务,明确责任主体和时间节点要求。出台了《市级河长工作制度》、《河长制及两河整治工作手册》、《市级示范河道建设管理标准》、《资金筹集指导意见》、《社会捐资激励机制》等系列业务指导文件,确保具体工作有标准、可操作。

  4、以上率下力推两河整治。一是强化领导。专门成立市河长办,负责具体协调、督促河长制落实。全面配齐市、县、乡、村四级河道河长,并配备了相应的河道警长。22名市领导、578名县级领导担任河长,按照挂钩联系一月一查制度,目前已至少开展3轮以上的专项督查工作。二是一河一策。全市26条市级以上河道逐一出台了“五水共治”暨“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三是重点攻坚。实施“两河整治”大会战,书记、市长亲自带头开展“四级河长下河周”活动,8700多名河长、3万多名环保志愿者和10多万干部群众共同参与垃圾河整治。四是倒逼治污。共出动执法人员67080人次、检查企业24322家次、打击取缔非法污染源1359个、立案916件、移动公安案件178件,刑事拘留326人。

  5、一抓到底确保工作落地。一是建立排名通报和约谈制度。每月公布各地治水项目进展排名,对分类排名最后三位的地区进行“黄牌”警示;对整体进展情况较差的地区抄告党政主要领导;对严重滞后或工作推进不力的由党政主要领导进行约谈。二是建立明察暗访和督查工作例会制度。由抽调的14名县处级干部组成7个专项督查组,定期督查、定期会商;配合人大、政协、市民监督团及各类媒体开展明察暗访活动。及时反馈督查意见,截止目前已下达31份书面督查反馈意见和督办告知单。三是建立质量监督制度。严把工程施工、监理、验收等环节,并定期组织开展工程建设质量“飞检”,确保工程质量过硬。四是建立媒体监督制度。“电视问政”、“新政聚焦”等主要时政电视栏目,以及温州日报等主要媒体,将“五水共治”作为重点关注内容,追踪报道工作动态。五是建立考核制度。将“五水共治”列入对各地、各有关部门的考绩内容,考核分值为150分,占总分值的6%。

  6、多元筹集破解资金难题。在加大财政投入、削减三公经费用于治水的同时,根据温州实际,实行多元筹资,保障治水投入。一是在城乡污水治理等领域大力推行BT、BOT、TOT等模式,借力社会资金治水。二是利用金改政策平台,设立“蓝海股份”、出台一期8亿元募集方案,吸引民间资本和金融机构投资治水。三是通过银行融资治水,与温州银行签订政银企战略合作协议,获专项授信80亿元。四是发动温商和群众自愿捐资治水,截至目前已筹集5.96亿元。五是探索以水养水新路,如龙湾区瓯江标准海塘提升工程,通过工程整治出土地的开发收益反哺工程建设。

  7、引智借力强化技术支撑。一是聘请中国工程院王浩、曲久辉两位治水领域的资深院士为我市“五水共治”的高级顾问,研究并推进应用治水新理念、新技术、新材料。二是与温州大学、温州医科大学合作筹建浙南水科学研究院,利用本地院校平台,服务“五水共治”。三是设立温州市“五水共治”技术服务团及各县(市、区)分团,汇集全市治水各领域的顶级专家206名,实施对各地的“一对一”技术挂钩支持。四是利用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整合多部门、多行业的基础数据,建立集监视、查询、调度、指挥、决策参考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智慧水乡”系统平台。

  8、宣传发动营造强大合力。一是政府积极宣传发动。制定了《温州市美丽浙南水乡建设宣传工作方案》和《温州市2014年度五水共治建设美丽浙南水乡10大宣传活动方案》。今年已推送21期美丽浙南水乡手机报、编发90期专题简报,市本级媒体已刊播报道1500多条;还通过向群众征集治水“金点子”等活动,进一步强化宣传发动。二是群众积极响应。永嘉县桥头镇、平阳县水头镇、瑞安市塘下镇等地的村民纷纷自筹资金、自治门前屋后垃圾河、黑臭河,龙湾区永中街道36个村居结成护河“联盟”,瑞安市汀田街道25000余人(占户籍人口的52%)自发捐资治水。三是学生积极响应。如在温高校师生开展“我出一份力,水乡更美丽”大学生投身建设美丽浙南水乡公益行动。四是社会团体积极响应。如鹿城区宗教界团体开展“五水共治•五教同行”活动,苍南县“壹加壹”承接400多公里河道的保洁工作。五是志愿者积极响应。如永嘉县老人协会150名老人成立五水共治志愿队伍,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治水志愿者队伍已达3万余人。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下步,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全力推进重点治水工程。召开以“十百千万治水大行动”为主题的第4次互看互学现场会,实施“五水共治”百日攻坚大会战行动,以决战三季度、冲刺四季度、实现全年红的总要求,强力推进重点治水项目。倒排计划、破难攻坚,全力推进滞后项目建设,力争到三季度末,实现全省排名垫底的项目消灭销号、排名后3位项目晋等升位、排名靠前项目示范引领的目标。强化督查和分类指导,重点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指导、跨区域重大项目前期协调、滞后重点项目督导,确保各项工作均衡稳步推进。

  2、全力推进治污项目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重点抓好项目开工率和质量跟踪监管,确保全面完成新建500个村、改造600个村的年度目标;城镇污水治理方面,重点抓好尚未开工污水处理设施的前期工作进度,以及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的建设进度,严防“晒太阳”工程;重污染行业整治方面,将重点推进乐清电镀园区建设和合成革等进展缓慢行业整治的速度,以及整治提升企业的搬迁入园速度,实现治污水和促转型同步推进。

  3、全力推进“两河整治”。在政府门户网站、微信平台、主流媒体开设“河道垃圾与污染曝光台”,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设立APP网络咨询和举报投诉平台,由广大群众全面监督河道的黑、臭、脏、乱现象,以及政府的治河行动。按照“一河一策”强力推进黑臭河治理,重点攻坚沿河旧村改造、截污纳管,加强污水直排查处和生态调水力度,确保黑臭河治理加速推进。抓紧出台河道整治及长效管理责任追究办法、“五水共治”三年严管期实施方案,并落实人、财、物等各项保障,全力巩固“两河整治”成果。

  4、全力破解资金和技术难题。召开全市金融机构与各县(市、区)五水共治重点治水项目对接洽谈会,进一步拓宽银行授信融资渠道。加快发行蓝海股份,及早将一期8亿元资金募集到位,并根据“五水共治”建设进展情况,适时制定出台二期募集方案。同时,加强与中国水生态技术联盟、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水新华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等国内治水领域大企业的对接联系,大力推行“第三方”治水模式,引入建设资金、治水技术和管理理念,助力破解当前的资金和技术难题。

  5、进一步强化全民治水氛围。开展“五水共治”宣传进社区、进学校、上公交,以及大学生走村入户宣传等活动,进一步加强全社会的养成教育,努力打造全民爱水、护水、节水的新风尚。召开“五水共治”群英会、组织“百名市民监督员监督百河治水行动”、开展“五水共治”群众满意度测评,进一步引导群众参与治水、监督治水。还要进一步激励和引导村民自治组织、民间组织和社会团体参与五水共治,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进一步形成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良好治水氛围。

  附件:

  温州五水共治建设美丽浙南水乡简介

  (一)总体思路

  我市五水共治建设美丽浙南水乡的总体目标是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求突破、五年见成效、八年基本建成”的总体思路,投资1140亿元,大力实施以污染源治理、防洪保安、水源地保护、河网综合整治、亿方引水、河口治理开发、水乡文化提升为主要内容的“水乡建设千亿工程” ,洪水、潮水(涝水)、污水、饮用水、节水“五水共治”,到2020年基本建成“湖库相连、江河相通、山水相融、林水相映、城水相依、人水相亲”的美丽浙南水乡,切实把水“蓄起来、连起来、活起来、净起来、美起来、亲起来”。

  (二)进度安排

  到2014年底,各县(市、区)、市级功能区至少建成一处具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美丽水乡示范流域、示范片区,并带动各区域、各流域、各村镇全面推进美丽浙南水乡建设。

  到2016年底,全面完成垃圾河、黑臭河和重点污染行业整治任务,全面建成污水、垃圾收集和处理系统,完成珊溪水利枢纽等重要水源地整治任务,主要城市(镇)防洪能力基本达到标准,全市水环境、水生态得到明显改善,防洪减灾能力显著提高,水乡文化得到明显提升和展现。

  到2020年底,美丽浙南水乡基本建成;到2030年底,全面建成独具温州地域特色和文化风采、人水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美丽浙南水乡。

  (三)项目安排

  1、治污水方面

  一是建设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投资79亿元, 2015年底前建设50个污水处理项目和799公里截污管网。二是建设城镇垃圾处理设施:投资26亿元,2015年底前建设12个垃圾中转站、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厂等垃圾处理设施。三是整治城乡河道污染:进行全天候的河道保洁,保证河面和河岸基本无垃圾、漂浮物;到2014年底,全面消除366条垃圾河,到2016年,全面消除449条黑臭河。四是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投资44亿元,通过3年努力,全市新增农村生活污水全面治理村1523个、新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扩面改造村1825个;到2016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应建建制村覆盖率达到100%,应建村农户受益率达到80%以上。五是治理畜禽养殖污染:2014年,力争完成年出栏生猪1000头规模场的生态化、设施化改造;2015年,力争完成年出栏生猪500头规模场的生态化、设施化改造。2015年底,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7%以上。畜禽禁养区和离主干河道50米以内的养殖场,一律予以拆除清理。六是整治提升污染行业企业:按照“淘汰一批、入园一批、转型一批、升级一批”的思路,全面推进电镀、造纸、印染、制革、化工、合成革等重点污染行业整治提升。2014年,各县(市、区)造纸、印染、制革行业整治通过市政府核查验收。2015年底前,龙湾区、开发区合成革企业生产线削减50%以上,通过整体验收;建成瑞安、平阳、苍南印染园区,全市建成小微企业创业园2000万平方米。七是强化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的处理、监管:2015年底前建筑废弃物处理率达到100%,全面消除泥浆入河现象,工业危险废弃物处置率达到97%。八是强化江河两岸污染源监管:2015年底前完成已截污纳管区域排水户排水许可证发放工作,加大对无证排水和超标排水行为的执法监管力度;严格实行涉水污染源管理“五个一律”。

  2、防洪水方面

  一是大力推进流域骨干控制性工程:全面推进瓯江、飞云江、鳌江三大流域综合治理,全面加快温瑞、瑞平、柳乐虹、江南四大平原防洪排涝能力建设,重点加快50个中心城镇的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加快永嘉县南岸水库前期工作,2014年底争取可研审批;加快平阳县顺溪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争取2014年底完工。二是大力推进三大江独流入海治理工程建设:2014年,开工建设瓯江治理一期工程、戍浦江河道整治工程、飞云江治理一期工程,续建永嘉县瓯江治理工程、平阳县鳌江干流麻萧段防洪工程和苍南县横阳支江堤防加固工程,争取完成投资12亿元。三是大力推进海塘加固及配套工程建设:2014年,加快温州市城区瓯江绕城高速至卧旗山段海塘工程前期工作;开工建设温州市城区郭公山至解放路口标准堤工程,平阳县鳌江标准堤镇区段、下埠段、垂阳段加固工程和苍南县沿浦海塘除险加固工程。四是全面推进城市蓄洪防涝工程建设:在经济技术开发区、瓯飞新区、苍南江南涂等围垦区域内,规划建设城市平原水库,增强城市蓄洪防涝、蓄淡能力,打造环库水岸景观带,提升水乡城市品质。五是大力推进水库山塘除险加固工程:2014年加固病险山塘和水库66座,水库病险率控制在3%以内。

  3、排涝水方面

  一是大力实施扩排工程:2014年底建成永嘉三塘隧洞分洪应急主体工程,加快推进温州市东片排洪工程和西片北排工程前期工作。二是大力实施平原河道综合整治工程:2014年,完成温州市核心片区牛山单元(瓯海段)河道整治、瓯海区任桥河整治工程主体工程建设。加快河道清淤疏浚,2014-2016年清淤疏浚河道1800公里以上。三是大力实施城市排涝设施建设:2014年,完成76个积水点改造,新建雨水管网100公里,提标改造雨水管网75公里,雨污合流改造60公里,排水管网清淤1650公里,增加应急排涝能力1万方/小时。

  4、保供水方面

  一是大力实施重要水源地保护工程:以《珊溪(赵山渡)库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保护规划》为依据,继续大力开展珊溪水源保护工作,全面完成“五大”水源保护工程建设,使珊溪、赵山渡水库水质稳定在Ⅱ类。泽雅等其他供水水库参照珊溪水源保护工作模式,开展水源保护工作,确保供水水质达标。二是大力实施“开源”工程:开工建设乐清市长石岭水库、苍南县云遮水库,加快建设瓯海桃源水库。同时,加强水系源头、江河两岸、大中型水库库区等地区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建设,加强低效林改造,增强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等森林生态效能。三是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2014年,改善3.2万人农村群众饮水条件,完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消毒设施配置,提升“千吨/万人”以上水厂水质检测能力。四是大力实施供水设施建设及改造工程:2014年,新增供水管道130公里;改造供水管道100公里,新建水厂3万吨/日、改造水厂3万吨/日。五是实施亿方生态引水工程:充分挖掘珊溪水利枢纽、泽雅等水库的生态调水潜力,改造提升瓯江翻水站、潘山翻水站的提水能力,不断增加近远期用于改善生态环境的水资源总量。

  5、抓节水方面

  一是建立用水总量控制体系:实施年度计划用水管理,全面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到2015年底:(1)全市用水总量≤22.952亿m³;(2)万元GDP用水量≤54.27m³(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30.83m³;(4)全市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53;(5)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7.98万亩;(6)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60%;(7)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率下降至17%;(8)全市城镇居民家庭和公共服务用水户节水器具普及率达70%。二是建设屋顶集雨等雨水收集系统800处;三是改造节水器具1.5万套、改造一户一表3.52万户。

  6、其他治水工作方面

  (1)拓空间,助转型

  一是以建闸筑堤为依托,打造百里清水长廊。科学谋划楠溪江河口大闸、鳌江河口大闸等项目前期工作,深入开展冲刷、淤积、防洪、环境影响等专题论证,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增加江河清水水面面积、增加可用水资源总量,提高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向两岸平原提供充裕的生态环境用水,改善平原河网水环境,提升两岸城镇人居环境和城市品位。二是以围垦造地为依托,助推产业转型升级。近期重点实施瓯飞一期、龙湾二期、西湾北片等20万亩围垦工程, 2014年完成圈围面积3万亩。同时,以三大江河口围垦造地为依托,建设河口产业集聚区,承接整治提升的入园企业和水源地外迁人口,逐步实现转型升级和产业集聚。

  (2)塑文化,美水乡

  一是打造特色水乡文化。挖掘浙南水乡的文化特色,构建以瓯江、飞云江、鳌江和楠溪江、平原主塘河、滨海河网“三横三纵”为主脉的千里水乡文化长廊。规划近期全市建设50个以上的功能健全、景观优美、富有浙南水乡文化特色的宜居社区、村镇;建设15个以水源保护区、生态湿地为重点的生态文化园;建设滨水公园500座;建设一批具有水乡文化特色的博物馆、滨水广场、主题公园、亲水观光平台、游船码头等滨水开发空间;加强江河及沿岸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着力推进温瑞主塘河百里民俗文化走廊的建设;建设一批森林城镇和森林村庄,努力形成具有地域水乡风光特色的森林植物景观带。

  二是修复千里生态河道。以温瑞塘河、瑞平塘河等平原河网为重点,开展水生态修复工程。采取人工修复和自然修复相结合,通过保护、种植、养殖、繁殖不同的生物和微生物,实施“小鱼治水”,改善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增加水体的自净能力,减轻水体污染,提高河道美学价值,创造优美的水生态景观。

  三是拆三级河道违章建筑。深入开展“三改一拆”整治活动,进一步强化沿河违章建筑拆除和绿化景观建设。市、县、乡三级河道一律按照标准,拆除沿河违章,同步实施绿化、美化和游步道建设等工程。

  四是建千里江河海岸景观带。以海岸基干林带建设为重点,加强海岸带绿化建设,建成海岸森林生态旅游景观带;以三大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两岸绿化为重点,建成“三江六岸”景观林带;以温瑞塘河等绿化为重点,建成各具特色的塘河生态文化森林旅游景观带。同时建设滨海(江、湖)慢行系统(绿道),在适宜地段设置滨海(江、湖)休闲、康体、运动、游览设施,进一步丰富拓宽涉水旅游目的地(景观)。

标签: 五水共治 责任编辑: 石潇俊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