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云和畲族一家五人投身邮政 漫漫邮路,情牵两代人
2014年10月09日 07:21:11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金春华
今年86岁高龄的蓝陈开在漫漫邮路上奔走了几十个春秋。 金春华 摄

  浙江在线云和10月8日电  ( 浙江日报见习记者 金春华 县委报道组 严晶晶 ) 世界邮政日前夕,记者来到云和县凤凰山街道新岭村,见到了86岁的畲族老邮递员蓝陈开和他3个从事邮政工作的儿子,听他们讲述了一段颇为传奇的邮政情缘。

  尽管年事已高,但老人还是清楚地记得,他于1950年在时任中共云和县梅源区委书记陈光海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1951年起,他到云和县委担任机要员,负责机要文件的投递。1958年,受组织安排到县邮政局就职,机要文件投递仍是主职。“但是我爸爸也常常要‘替班’。人手不够的时候要做一般邮递员的工作,负责云和城关和城郊地区报纸、邮件的投递,常常要‘临场救急’。”蓝氏兄弟对父亲的这段历史也很熟悉。

  “我爸一开始去投递,都是走着去的。有的机要文件投递,跑得非常远。像云坛乡,离县城大概有11公里,回到家一般天都黑了。”老四蓝春福介绍说,“有时候还要去隔壁的县市,比如现在属于莲都区的大港头镇。他一般早上六时天刚亮就从县邮局出发,沿着云坛、梅湾一路到庞山,在那里住一夜,然后再一路往北到大港头。”这些大大小小的地名、长长短短的路线,也成为蓝陈开晚年最喜欢向小辈们讲故事的内容。

  蓝陈开常年在外投递,家里由妻子雷细花一人照看。他们家有六儿一女共7个孩子,雷细花还要种田伐木挣工分。但是,在子女们的记忆中,母亲从未对父亲和父亲的职业抱怨过什么。而父亲每次投递归来都成为他们美好的期盼。“因为我爸每次回来,他的邮包里总会带着各种各样的小糖果、小糕点。”蓝春福回忆说,他们当时甚至推断得出父亲每次回来的时间,跑到村口的大樟树下等他。老五蓝森福则记得,在他五岁多的时候,有一段时间,由于母亲实在太忙,一时照顾不过来这么多孩子,父亲就带着他一起去投递。“我坐在爸爸自行车前面的三脚架上,非常开心,觉得很威风。”蓝森福笑容满面地说起这段往事。

  1980年12月,蓝陈开退休,时年17岁的蓝春福接了班,从投递员做起,一干就是15年。从1995年到2000年,他担任农村邮政检查员;2000年到2008年,升任为邮政视察员;2008年至今成为邮政银行的信贷员。蓝春福几乎经历了基层邮递员成长的所有岗位。在1995年左右,由于收入低、工作量大,县邮政局投递员人数极少,蓝春福又前后动员弟弟蓝森福和蓝良兴进了邮政队伍。蓝良兴于1995年开始做投递工作,2012年转到EMS部门;蓝森福于2004年开始做投递员至今。加上蓝春福的妻子季云娟从事的是邮政营销等窗口业务,蓝家的邮政“从业史”几乎成了中国邮政的一个缩影。

  从蓝陈开身背邮包送机要,到蓝春福投递报纸、信件,再到蓝森福投递银企对账单、各类缴费单,蓝良兴投递EMS,蓝家父子的邮包内几乎装载了云和地区56年来的种种变化。蓝森福说:“我刚开始上班那会,骑着自行车,车后架上驮着两个大邮包,大概五六十斤,一天投递一次。现在骑着电瓶车,也是两个大包,一天至少跑两趟。”

  作为基层投递员,发生在蓝春福身上的变化同样巨大:刚开始工作,他也是骑着邮局统一的墨绿色28吋永久牌自行车;1992年,为了方便投递,他自己花钱买了一辆摩托车;1995年,摩托车成为每个农村投递员的“标配”;前几年,电瓶车、邮政汽车又成了邮递员的“坐骑”。1988年,他们家作为云和县最早一批家庭装上了电话;1994年,开始用寻呼机;1997年,他已经用上了手机。“那时候的手机已经比‘大哥大’小了不少,像现在的遥控器,带着一根天线。”蓝春福比划着说。

  这么多年来,没有发生变化的也有很多。“我刚接班的时候,我爸带我去邮局拜见带我的师傅,我师傅又带我去县委各个部门‘认路’。邮递员都很看重自己身上这身‘邮政绿’,老邮递员的敬业精神还在。大家对邮递员的尊重还在。”蓝春福感慨之余又说起了他父亲的故事。

  退休后,蓝陈开仍不想放弃他的投递工作,每天一大早,他还会穿好制服、骑着自行车到县邮政局,领取从县城到新岭村一路所要经过的各个村的邮件,然后一一投递。这份“义务工”在他80岁高龄时还在继续。直到4年前,他骑车回家时,不小心摔了一跤。“我们才有了理由‘剥夺’了他骑自行车的权利。”几个子女笑着说,“要不然他还去投递。”

标签: 邮政 责任编辑: 陆海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