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15日讯 调解作为审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时候被戏称为“和稀泥”、“会忽悠”,然而有很多人不知道那些战斗在调解一线的法官和调解员们,默默无闻地像邻家的热心人一样,倾心尽力地化解每一起纠纷,每一起纠纷都时刻牵动着他们的心……
杭州市上城区法院诉调对接中心,有着这样一些被当事人亲切地称之为“人民法官”的人民调解员,这里的法官被老百姓“调侃”为:没有牙齿的法官;这里“只调不判”的模式,将大量的民商事纠纷分流化解在诉讼前,大大减轻了老百姓的诉累,缓解了一线审判压力;这里率先利用网络视频系统,法官可以即时利用网络在线调解矛盾纠纷……2012年至今,由立案引入诉调中心的各类民商事案件6441件,约占民商事案件的55%,通过杭州市上城区法院诉调中心诉前调解共化解的民商事纠纷3538件,占全部民商事案件35%,其中1600余件案件全额减免诉讼费。
诉调对接你我不再伤和气
家住上城某商住小区的陈东和刘柏阳(化名)原本是隔壁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然而两人却在小区内停车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后来越演越烈,居然大打出手,冲突导致陈东的小手指肌腱断裂,血流不止。陈东在第一时间冲到第三人民医院诊断治疗后,又转院到浙一医院重新检查并进行了左小指神经损伤修复手术。一来二去,两人在医疗误工费赔偿问题上无法取得一致意见(共涉及赔偿费用3.05万元,其中医药费0.7万、后期治疗0.5万、误工费1万、精神损失0.8万以及交通、伙食0.05万),经街道调解工作室甚至“老娘舅”的多次调解无果后,陈东将刘柏阳状告到了上城法院。该案引导至诉调对接中心后,调解员刘晓琴认真阅看了材料,不偏不倚地与原被告双方悉心交流沟通,辨法析理,逐步修正原告就赔偿金额的心理预期。同时指出被告认为浙一医院医疗费不是本起纠纷产生,不予赔偿的错误观点。由于原告方无法提供有效的纳税证明以及左小指未达到伤残等级,在法官的共同调解下,将赔偿请求中不合情合理的部分逐一剔除,以近万元的赔偿金额取得了原被告双方的一致认可,两人最终在一周内握手言和。
上城区是杭州的中心城区,面积小,人口密集,辖区6个街道有34万的常住人口,每天都会遇到很多类似于这样的邻里纠纷,如果每个纠纷都打个“官司”的话,不仅耗时耗精力,更会伤了大家的和气,日后街坊邻居老死不相往来。面对诸多的地域、民社情难点,杭州上城法院主动探索,积极努力,于2012年4月率先在全省法院系统成立有独立编制的诉调对接中心,加强硬件设备投入,配备了3名有着丰富审判经验的法官,并与区司法局联合向社会公开遴选了5名有着丰富社会经验的专职人民调解员,确定了以法院主导调解、搭建对接平台,加强调解指导的具有上城法院特色的诉调对接多元纠纷解决工作模式。自去年以来,诉调中心变被动为主动,利用政府视频会议系统,与辖区各街道人民调解组织以及专业行业调解委员会建立视频对接系统,在线即时远程指导案件协调,在全区构建了一个司法与法院联动的调解网络,并建立了司法确认绿色通道,极大的方便了当事人,提高调解的成效。“司法为民、调解优先,调判结合是我们一直的宗旨。”诉调对接中心方亚新主任说。
社会经验+法律专业=战斗力
诉调对接中心的黄杏琴阿姨,今年已经56岁,2008年来到法院调解室工作,一干就是8年,谈起做人民调解员,她不无欣慰地说,“我很喜欢干这项工作,总感觉是积德的好事情,虽然苦点累点,但被当事人亲切的称呼为人民法官的时候,我有种说不出来的获得感!”
在诉调中心,每名法官带2名专职调解员为一个诉调小组,法官指导、参与专职人民调解员调解案件,对当事人申请的各类调解协议进行司法审查和确认,调解成功的案件由诉调法官出具法律文书。这样有社会经验的调解员加上法律专业人才的“班子”组合让纠纷调解快捷高效,成本低,不仅减轻当事人的诉累,更缓解了一线审判的压力。而诉调对接中心把调解员调解纠纷的质数量纳入绩效考核,实行上不封顶的多劳多得奖金激励机制,使得调解员既乐业又安居,自中心成立至今,还未出现过调解员因工作压力大,不满意薪酬待遇而离职的现象。“信任是法官调解纠纷的关键。当事人之间常常因为缺乏起码的信任,导致沟通不畅,矛盾越积越大,最终成诉。而在我们这里,这些在当事人看来很麻烦很伤感情的事儿似乎变得不再那么难办,因为他们相信我们的调解员是公平公正的,更信任我们法院会作出客观公正的裁决。加上诉调对接中心对小额诉讼案件给予的诉讼费减免政策,使大量的纠纷在这里得到免费、快捷的处理。”诉调对接中心副主任程煜峰说。
只调不判没有牙齿的法官为平安杭州增添创新元素
创新时常伴随着困惑而生,审判是法律赋予法官的利器,当诉调遭遇了只调不判的“尴尬”时,诉调法官就像是失去了牙齿的人,只能借力这“三寸不烂舌”,然而事实胜于雄辩,调判分离让诉调法官们更加潜心于调解技巧和调解社会心理学的研判。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阐述“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创新政府管理服务方式”,而上城法院诉调对接中心通过法官、人民调解员、专业调解组织相结合的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体系正是社会治理方式的一种创新,使大批案件通过调解定纷息诉、案结事了在诉讼前。这样的做法无疑是在立案登记制度改革以及法官员额制度改革大背景下,有效减轻一线审判压力的好方法。2014年至今,上城法院调撤率达54%,较好地提现了办案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这种做法值得点赞!
而在上城法院施金良院长看来,调解更能促进社会和谐,“我们调解一线的法官还自创了调解案件九步法,从事前准备调解中建立信任,到耐心倾听探明症结评估当事人的知觉模式,到最后来潜移默化影响当事人,确定调解方案,做好和事佬,我们这些没有牙齿的法官和不穿法袍的人民调解员,他们很有人情味,非常注重平时的积累和学习。调与判的分离,让调解更加的专业化,审判更加的精细化。”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