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专题】行进浙江 精彩故事
考析游圣日记 弘扬霞客文化
2015年05月18日 10:32:04 来源: 天台报 陆树栋

  徐霞客三次游览天台山路线图

  霞客古道陆树栋摄

  游圣徐霞客三游天台山的线路如何,“霞客古道”有何出典,如今天台山仍保存完好的“霞客古道”有哪些?徐霞客《游天台山日记》中,坪头潭、江司陈氏指的什么,筋竹岭、弥陀庵在哪里,徐霞客自筋竹庵至弥陀庵走的是否同一条线路,你知道吗?

  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这个日子,是《徐霞客游记》的开篇日,也是徐霞客走向天台山的开步之日。也就是说,中国旅游日,源于天台山。

  如今,《游天台山日记》已入选大学语文教材,有些问题连大学教授也无法解答,如游天台山线路、江司陈氏、筋竹岭等,有必要作进一步考析,以弘扬霞客文化。

  游览线路

  徐霞客三游天台山,一、二两次从宁海起程,第三次从雁荡山回来后再游。因为第二次游天台山只游了北片诸景,然后去雁荡山,几天后回来又接着第三次游天台山,游西片诸景。所以他只写了前、后两篇日记,前者记述了第一次游览(初游),后者记述了二、三两次游览(复游)。其三次游览天台山的路线图如(右上方)):

  比较徐霞客初、复游天台山,可知他已完成了从游山玩水到读山品水的转变;完成了从欣赏自然到认识自然的转变;也完成了从旅游爱好者到山水旅行家、地理学家的转变;这就是徐霞客的伟大。

  霞客古道

  徐霞客三游天台山的古道,留有徐霞客跋山涉水的足迹,后人称之为“霞客古道”,古道总长度达100多公里。如今,这些古道,有的荒芜着,为蒿草所遮盖;有的成为景区现成的游步道;更多的转身为驴友探幽觅胜的健步之道和市民晨练强体的健身之道。

  至今仍基本保存完好的“霞客古道”有桐柏岭古道、拾得岭古道、百步耸古道、金地岭古道、银地岭古道、啖蔗岭古道、方广寺古道、石梁古道以及筋竹庵至弥陀庵、弥陀庵至天封寺、天封寺至华顶、华顶至石梁、石梁至万年寺等古道。清潘耒《金地岭》诗云:“九里松风十里泉,徐徐送客上青天。不知华顶高多少,已觉群峰贴地眠。”古道之意韵,可见一斑。

  坪头潭与江司陈氏

  “坪头潭”就是现在的平桥镇所在地平镇,各种版本书中都有注释,可谓众所周知。从徐霞客游天台山的路线图中可以看出,徐霞客曾路过坪头潭4次、住了两宿,因此,平镇是他游台山中停留最多的地方。其实“坪头潭”应为“平头潭”。昔时,始丰溪流至平镇岩头下时,曾冲出一个几亩大的水潭。人站在潭中,水能漫过头顶而名“平头潭”,村镇皆因此潭而得名。显然,徐霞客将“平”误为“坪”,是谐音之误。

  至于“江司陈氏”,历来注家因无从考证而避而不谈,遂相递成谜。按徐霞客《游天台山日记(后)》,内有“由坪头潭西南八里,至江司陈氏,渡溪左行……”的记述。由“坪头潭”之“坪”乃“平”之谐音,可推知“江司”即当今之张思无疑。其理由有四:一是“江司”的吴语读音与“张思”的天台话读音几乎完全相同;二是张思的地理位置刚好在平镇西南8里;三是张思村民几乎全部姓陈;四是张思位于始丰溪畔,渡溪经猫认湖过小岭可达张家桐。这与日记中所言“渡溪左行,又八里,南折入山,陟小岭二重,又六里,重溪回合中,忽石岩高峙,其南即寒岩,东即明岩也”的情况相符。

  从上面分析可知,“江司”即“张思”音讹,也就是说,徐霞客行到张思时,询问当地人地名,将“张思”听为“江司”了。

  金竹岭VS筋竹岭

  关于筋竹庵、筋竹岭、弥陀庵,《天台山方外志·形胜考》载:“修竹千竿,兰若数楹,长者福聚,纳子化城,则有筋竹岭庵之胜。云生足底,人行天上,谁挈成衣,空中五两,则有弥陀庵、仰天湖道中之胜。” “筋竹岭,在县东四十六里五都。”以上记载说明,筋竹岭、筋竹庵、弥陀庵都是属于天台的,尽管它们都位于天台、宁海交界。如果不属于天台,与徐霞客同时代的《天台山方外志》绝对不会把它列入天台形胜,更不会说“在县东四十六里五都”。

  其后的清康熙《天台县志》、张联元的《天台山全志》均从此说,上溯至宋嘉定《赤城志》,亦只载“筋竹岭”而未载“金竹岭”。唯有1987年出版的《天台县地名志》始出现“金竹岭”而未载“筋竹岭”。可以推知,“金竹岭”是“筋竹岭”的谐音无疑。如果两者是不同的岭,《天台县地名志》没有只载“金竹岭”而不载“筋竹岭”之理。同样,《天台山方外志》等旧志也没有只载“筋竹岭”而不载“金竹岭”之理。再说,在同一地区,不可能出现读音完全相同的两条不同的岭,否则,极易混淆不清,令人无所适从。事实上,筋竹庵附近数十公里范围内,只有一条读音为“jin zhu”的岭。

  因岁月的洗礼,天台各地地名因谐音而变化的比比皆是,如“稻蓬岩”谐音为“道蓬岩”,“洞天”谐音为“桐天”,“享堂”谐音为“响堂”,不胜枚举。而徐霞客《游天台山日记》中,因谐音而写错的也有好几处,如“平头潭”记作“坪头潭”,“埠头”记作“步头”,“张思”"记作“江司”等。故“筋竹岭”谐音为“金竹岭”,亦不足为奇。

  弥陀庵在哪里

  根据徐霞客游记:徐霞客自筋竹庵至弥陀庵所走的线路,第一次是“行五里,过筋竹岭……又三十余里,抵弥陀庵。”未出现“陟山冈,寂无人烟”字样。第二次是“陟山冈三十余里,寂无人烟”,未提及筋竹岭。简而言之,他走的线路是:第一次“过筋竹岭”,第二次“陟山冈”。且两次行程还相差五里。可见,自筋竹庵至弥陀庵,徐霞客前后两次所走的路线是不同的。

  通过翻阅《天台县地名志》所载原金岭乡、岭里乡、华峰乡地图和对实地的踏勘,现对徐霞客前后两次自筋竹庵至天封寺的路线草拟如下:

  第一次:公式

  第二次:公式

  前后两次线路,前者历来是泳溪至华峰的主要通道,路道较后者好走得多。但筋竹庵至弥陀庵路程要多5里左右,符合徐霞客游记的描述。

  通过对前后两次线路的比较,外岙、杨家岙附近是两次线路的交会点,当是弥陀庵所在的位置。其理由有二:一是当地村民异口同声讲弥陀庵在杨家岙村北的山岙中,解放初还有倒塌的旧屋,大跃进时被拆除,但弥陀庵地名一直沿用至今;二是对照实地考察,这里的确地处万山坳中且距天封寺约20里,同样符合徐霞客《游天台山日记》的描述。

  徐霞客遨游全国名山大川,写下脍炙人口的《徐霞客游记》。游记因山水而出名,山水因游记而远播,相得益彰。《游天台山日记》载于《徐霞客游记》的篇首,天台山早早就随着游记而名播中外,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将永远铭刻在天台人民心中。(陆树栋)

标签: 天台 责任编辑: 吴盈秋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