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26日讯 近日,本报接到读者举报:位于温岭市城北街道花桥村的太平粘合剂厂存在多幢违法建筑,拆除工作从去年底已经开始,但至今没有完成,违建厂房中仍有工人生产胶水。记者实地走访发现,该厂共计4处违法建筑均已拆除,企业被勒令停产整改一直没有复工。但拆后的建筑垃圾未及时清运;在断壁残垣的违建内,还堆放着生产胶水的机器——处置不彻底,成为此处违建屡遭群众举报、诟病的诱因。
“三改一拆”工作开展以来,全省上下拧成一股绳,全力以赴争创“无违建”。时至今日,随着无违建县(市、区)的全面推进,成绩有目共睹,但拆除后的扫尾工作没有做好,却会让“三改一拆”的工作成果大打折扣。
在温岭督查期间,我们沿路走来,发现不少地方成片堆放着拆后的建筑垃圾,甚至还有拾荒者穿梭于废墟之间,挑拣着可以卖钱的钢筋等废料垃圾。“不知道要怎么处理。”不同村民对记者说着相似的话语。
这些拆后垃圾不仅占用着大片土地,还因产生的粉尘、机器漏液,污染空气、土壤和水环境,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危害;如若处理不当,甚至存在安全隐患。
如何科学合理地处理“三改一拆”中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如何将“三改一拆”这件好事做得更好?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处理违建垃圾仍普遍面临如下难题:首先,缺乏消纳渠道。全省不少乡镇(街道),并未将设立建筑垃圾消纳场所列入城市规划之中。城北街道正是因为没有专门的处置场所,只能将建筑垃圾临时堆放或运往外地,“太平粘合剂厂的建筑垃圾要一直堆放到周边修路,才能消化处理。”街道城管办主任莫东波如是说。
其次,处理费用由谁埋单,责任不够明晰。企业主、村民被拆掉违法建筑本不情愿,让其自费处理垃圾更是难上加难。城北街道目前以5元/平方米补贴花桥村对太平粘合剂厂的违建垃圾进行处理。但就算这样,村里仍要倒贴大笔资金才能运走垃圾。
建筑垃圾如何处理,需要多方借鉴经验。在天台县石梁镇,“三改一拆”后的建筑垃圾,成为台风“苏迪罗”袭击之后,当地进行路面修复、抗灾自救的“宝贝”。在金华浦江、嘉兴平湖等地区,很多拆违的建筑垃圾,被砖瓦厂运去作为生产原料来制砖,不仅有效破解难题,也有利于保护土壤资源。我们还可以借鉴国内外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利用模式,对拆违垃圾进行科学分类、分区堆放;或是探索引进建筑垃圾再生技术,切实提高其利用率。
不久前,本报曾报道诸暨治水治出了一个环保产业。当资本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领域时,可否也把目光投向这里?我们拭目以待。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