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新闻 > 最新突发  正文
对话“洋创客”系列报道
从学徒成长为创意专家 德国教授期待中国设计“更中国”
2015年11月17日 16:21:52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浙江在线 记者/吴振宇
【摘要】 “创新能力对于工业设计乃至国家发展都有着巨大的意义,对于高速发展的中国尤其如此。”卡迈提司有着多年工业设计领域的教学研究经验,在中国设计领域的最高学府,他正在努力推动中国创意设计的重要转型。

  编者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际合作交流为中国的发展注入了更多活力,也在悄然拓展着我们开放的视野。浙江在线记者于近期专访了多位在华工作的外国专家,聆听这些“洋创客”对创新创业的独到见解。他们来自五洲四海,从业领域各不相同,但无不在这片全球最具发展希望的热土上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事业,也让他们对中国创新发展的未来有了更多观察与认知。

德国柏林艺术大学的埃贡·卡迈提司(Egon Chemaitis)教授。

  浙江在线杭州11月1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吴振宇 编辑/马丽红)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毗邻西湖,闹中取静,环境优雅。每周星期一,来自德国柏林艺术大学的埃贡·卡迈提司(Egon Chemaitis)教授都会来到这里的中德学院指导他的中国学生。

  “创新能力对于工业设计乃至国家发展都有着巨大的意义,对于高速发展的中国尤其如此。”卡迈提司有着多年工业设计领域的教学研究经验,在中国设计领域的最高学府,他正在努力推动中国创意设计的重要转型。

  理念传播:把“德国设计”介绍给中国

  德国的工业设计享誉全球,它以独特的品质和风格影响了许多国家的设计理念与实践。那么,如何定义“德国设计”?

  “其实很难表述德国的工业设计具体是什么。”针对记者的提问卡迈提司认为,由于德国文化深受自然科学发展历程的影响,使得德意志民族对抽象概念有很强的理解能力,这在工业设计领域表现极为显著。

  “德国的设计模式很难简单地形容为很好或者很糟,而是由生产模式所决定的。”卡迈提司告诉记者,德国的制造业企业多数为雇员在100至500人左右的中小型规模,这样的企业规模也决定了设计工作必须更加系统化,需要对生产的整个流程进行全面的思考。德国的设计以工业产品见长,相比而言,以家庭作坊为主要产业特色的意大利则在家具等领域更加突出,这是两国不同的产业模式所决定的。

  “设计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实现产品的销售,而应该贯穿于产品开发的整个过程,并最终实现某种生活品质。”把更多德国的设计理念介绍给中国,今天也是卡迈提司工作的组成部分。

  从2006年以来,他一直为中国美术学院和柏林艺术大学两校的硕士联合培养项目服务,希望通过两国的顶级艺术设计院校跨文化、跨学科的教学理念,培育出引领21世纪艺术发展潮流的高级艺术创作与设计研究人才。

  人才培养:中国未来需要什么样的设计师

  卡迈提司认为,与其说中德两国的学生存在着差异,倒不如说两国的教育模式有着绝大的不同。

  卡迈提司向记者回顾了自己职业生涯的成长经历,13岁时他成为一名学徒工,每周有三天进入工厂参与生产实践操作,并有两天回到学校学习文化课程。卡迈提司通过努力逐步成长为高级技师,并获得进入大学深造的机会,最终成为一名工业设计专家。

  “相比之下,在中国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很少能有这样的机会,个人教育发展没有畅通的纵向通道。在德国,情况则完全不同。”卡迈提司还说,有很多中德学院培养的学生在离开校园之后就能够进入高校从事工业设计的教学工作,“而在德国,完成理论学习后没有五年以上的工作实践,走上大学讲台是不可想象的。否则,他们走上教学岗位后,传授的只是理论知识,但从未在生产实践中经受检验。”

  “事实上,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中国学生的创新能力丝毫不逊于德国学生。”卡迈提司说,在教学中他们一直致力于让中国学生理解,应该把设计视为一个不断开发的持续过程,并从生产过程的视角来审视设计本身,这些是中国未来的设计师所需要具备的素质。

  经过上个世纪的发展,德国企业员工的福利需求不断提高,也迫使德国的很多企业建设更加注重长远的发展规划,并有计划地开展员工的培训,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卡迈提司认为,这对处于相似发展过程的中国制造业企业也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文化交互:中国设计应该更加“中国”

  在华工作多年的卡迈提司对中国有着深厚的感情。前不久,他刚刚获得了浙江省政府为表彰杰出贡献的外国专家而颁发的“西湖友谊奖”。

  “国际交流可以让我们对自身文化进行反思,对德国和中国都是如此。”在中国的工作生活中,卡迈提司对于风景名胜和特色产品并不特别关注,而是更注意观察中德两国生活形态上的差异。“举个简单的例子,中国的名片大多设计为横向,这或许就与中国人双手递名片的动作有关。”

  “中国发展迅猛并积极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德国在历史上也曾有过这样的发展阶段,但中国的这一过程要快得多。”卡迈提司认为,当今中国应该着力避免发展“消化不良”,也就是盲目粗放地借鉴其他国家的设计成果,却没能真正理解其中蕴含的理念。

  “创新无法简单借鉴,需要不断地自我发展。”卡迈提司说,在过去中国的工业设计领域通常过多地在外观上学习国外的设计方式,却没有真正理解设计的实质内涵和目的,并且容易脱离中国的自身文化。但值得高兴的是,这种情况在中国正在改观。同时卡迈提司也指出,中国政府应该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从而有效地实现对创新成果的保护。

  “希望中国设计成为‘中国’的设计。”在记者采访结束前,卡迈提司用这样一句话表达了对中国设计未来的期待。

对话“洋创客”系列报道:

瑞典光电专家结缘杭州 要把创业教育带进中国高校课堂

责任编辑: 马丽红

标签: 工业设计|设计师|德国设计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即时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