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1月2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张冰 首席编辑/赵洁)今年是浙江开展“五水共治”行动的第三年,全省上下治水热情愈发高涨。今年两会上,李强省长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今年要新增4000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
但是在改善村容村貌、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如何能长期有效地治理好农村污水?三位不同界别的女政协委员结合自己调研的实际情况,分别为下一步治水工作提出了建议。
摸着石头过河
资金、人才和技术都有短板
“十二五”期间,浙江累计新增污水管网115000公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效明显。然而,建设和维护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并非易事。
吕玉茹,衢州市政协副主席,农工党衢州市委会主委。在基层调研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时,她注意到很多地方存在资金短板。“以衢州常山为例,常山地势复杂,项目建设成本约7500元每户,远超省里以5000元每户的标准,仅省核定的41209户就缺口资金约1.65亿元。”吕玉茹说,经过近两年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即便是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区县也有资金压力,相对落后的区县更是捉襟见肘。
除了资金,同样缺乏的还有专业人才。“由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量大面广,时间紧任务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温州市农业站站长林华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地方存在工程图纸设计指导性不足、工程建设规范性不够等问题,这也导致个别地方的工程质量不高。
工程建好了,施工队撤走了,一些地方选择抽调乡镇工作人员负责维护。但是这些工作人员并不具备专业知识,无法第一时间解决出现的问题。台州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台州市委会主委张蕴华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缺乏建设经验,更缺乏后期维护经验。谁来负责日常维护,面对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的破坏时维修资金如何保障等,都是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后期管护资金哪里来
委员建议纳入财政预算+购买保险
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存在的资金难题,三位政协委员都进行了深入调研和思考。在她们的调研笔记里,写下了满满的建议。
吕玉茹建议,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后期管护纳入省政府美丽乡村“十三五”规划,并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后期管护资金纳入省年度财政预算里面,并就补助比重和方式,能对地方财政薄弱县市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运行维护进行专项补助或转移支付。
在制度层面,林华建议形成财政兜底和政府引导规范的机制。她认为,由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存在相当数量的空壳村。各级财政应设立运行维护专项资金。对管理运营较好村,可根据污水处理量、运行周期、有效报修次数等情况给予奖励,以补贴村民在日常管理维护方面的人工投入。
“我们的污水管网在河道附近,万一哪天发大水被冲垮了,维修资金谁来出?”在一次基层座谈会上,张蕴华听到了这样的疑问。她建议,政府可以通过购买保险的形式,让农村污水治理工程在遭遇不可抗力破坏时可以得到赔付。同时,对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的工作方案给予及时审核批复,通过的审核批复的方案要确保长期资金保障。此外,后期维护基金要有专门的监管。
落实“常规管理”和“专业维护”
建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为了推进“五水共治”顺利进行,2015年,浙江出台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的意见》。今年的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要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
政协委员提出来的一些建议,与今年省政府的这项工作不谋而合,也为政府如何更好地开展这项工作提供了更多参考思路。
把工程建设好,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基础;把设计做得更符合每一个村的实际,是基础中的基础。林华建议,政府要坚持设计图纸接地气,严把建设质量关。“对巡查、除草、清淤等不需要多少专业技术的人工投入,在充分发动群众的基础上,可由村民以工代酬;对监测、维护等工程技术领域,则交由专业公司物业化运营。”林华说,要理清“常规管理”和“专业维护”的区别。
对于如何管理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张蕴华提到了天台县的案例。她告诉记者,天台把这些后期管理维护工作委托给县水务集团承担,并制定了相关制度,这就解决了专业管理的难题。
她还建议,政府可以建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后期管理工作对话平台。平台由基层工作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组成,通过定期召开会议的形式加强沟通。“通过对话平台,及时发现问题,科学研究对策。各地区之间相互探讨和借鉴,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也能更好地管理、维护好工程。”张蕴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