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1月2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张冰 首席编辑/赵洁)近年来,农业搭上互联网的顺风车再次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浙江也大力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业数据云,推进农业物联网推广应用,积极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浙江一大批农产品电商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去年,浙江农产品电子商务年销售额达到了300亿元。
然而,“互联网+农业”也面临着竞争同质化、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今年省两会上,省政协委员对当前发展火热的“互联网+农业”进行了冷思考。
平台多、缺规划、品牌弱
不久前,一个新的农村电商平台“大蔬网”上线,施妙方把它交给刚留学归来的女儿施玺卿管理,要打造带动周边农民共同致富的新平台。“下一步我们准备走‘b2c2b’模式,销售农产品的同时还要把客户的需求反馈给厂家,把传统农业提升改造成新型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省政协委员、萧山第一粮食合作社社长、浙江方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施妙方告诉记者,这是他们利用“互联网+”对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探索和尝试。
“十二五”期间,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成为浙江建设现代农业的思路之一。然而,并不是所有农村电商平台经营者都像施妙方这样,对平台发展有明确的定位和规划。“互联网+”推动现代农业繁荣发展的背后,不同平台之间也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电商平台众多,但形式相同,内容类似,既无法形成品牌优势,也很难给消费者信任感。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由于各平台之间缺乏总体规划设计,导致信息利用率不高,网络食品安全监督仍需加强。”省政协委员、衢州市政协副主席、民进衢州市委会主委、衢江区政协副主席金召卫告诉记者,他们曾到省有关部门和其他地市进行充分调研,并对当前“互联网+农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
民革界别的政协委员也注意到,智慧农业的发展缺乏中长期的战略性规划。
政协委员呼唤“互联网+农业”顶层设计
要构建农村电子商务产业体系,打造农村美丽产业创业平台,就需要破解当前存在的难题;要真正利用“互联网+”发展好现代农业,就亟需制定整体规划,提升总体品质,形成浙江农业品牌优势。
“李强省长作省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今年要培育500个电商专业村,还把新建3000个农村电商服务站写进十件实事。我们非常赞同和支持省政府‘三农’发展举措。”金召卫说,“互联网+”给浙江农业发展带来很好的机遇,但如果不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势必影响“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水平和质量。
省两会上,民进界别委员以集体名义,建议政府通过建立综合服务平台及业务应用系统,推进农业经营管理、生产加工实现信息化,借助“互联网+农业”专项行动等手段,拓展智慧农村信息服务,最终打造浙江农业品牌优势,做大、做强浙江农业。
例如在建立综合服务平台及业务应用系统中,实现生产、经营、信息等全局“一张图”,进一步整合、集约涉农信息资源,逐步集成耕地地力管理、测土配方施肥等业务系统和土地流转、承包和确权、农业项目储备、建设和实施等需要“落地管理”的各类业务地理信息。
民革界别代表委员则在一份关于“发展智慧农业,提升我省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建议中写到,除了强化政府部门对智慧农业发展的宏观指导,还有加强农业信息资源建设,完善智慧农业数据库。
同时,他们还建议政府实施重点工程,形成智慧农业规模效应。参照国际信息资源描述规范信息标准,统一发布制度,实现涉农公共数据的兼容。完善涉农部门及涉农信息的交流共享机制,有效整合各类网站信息,整合土壤分析体系、灌溉监测体系、作物个体生长监控体系等涉农系统,加强本地农业信息的采集、加工和整理,建立、健全集文字、数据、图像、视频等内容的多媒体农村公共信息资源数据库,形成多部门联动、一站式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