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2月10日讯 (钱江晚报记者 黄小星 采访整理) 1月26日,微信开始红包照片内测,朋友圈瞬间被“霾照片”刷了屏。“知乎大V”采铜也发布了一张,不过一如既往地严肃:推荐两本他觉得非常值得深度阅读的书。不到6分钟,已经有50个朋友查看。
与此同时,采铜也开始了他的深读社区实验。他建立了两个名为“采铜深读社”的微信群,很快就有1000人慕名加群。平时说话待人温和的采铜变成了严苛的群主,禁止发动态表情,禁止发与阅读无关的内容,要求发言必须言之有物……“都说‘听过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而建立一个社群则可以激发起行动的力量,”采铜这样描述自己的初心,“有位大师曾说,‘伟大的作品期待伟大的读者’,我们可能离伟大的读者还有距离,但是至少首先可以做一个耐心、认真、有诚意的读者。”
在碎片化时代,为什么我们仍然需要深度阅读?我们需要怎样的深度阅读?且看采铜自己的解读。
信息匮乏时代的手艺人
一开始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关于齐白石的。我给这个故事起了一个题目叫:信息匮乏时代的手艺人。
齐白石出生于1864年,湖南湘潭,原名纯芝。他16岁开始拜师学习雕花木工,他不仅勤动手,更善动脑。他发现,师父雕的花,以及其他木工做的,翻来覆去就几个固定的式样,于是他就搞了些创新,把国画里其他的一些元素如虫草、花鸟等迁移到木雕里。没想到雕出来的这些新品,颇被大家欢迎。
这种经历让他对国画有了强烈的兴趣,但没有人教他画。直到二十岁的一天,齐白石在一个主顾家里干活时,发现了一套《芥子园画谱》。《芥子园画谱》是一套非常经典的国画教科书。可是这套书是别人的,在当时又很稀少珍贵,他只能向书主借来,用薄竹纸覆在书页上,描红一般把原画一笔一笔勾描在竹纸上。就这样勾画了足有半年,画成十六册,才悉数描完,然后才把原书交还。
发现一本好书,花半年时间抄下来,又花几年时间学这一本书,这是在信息匮乏时代的大背景下,一个求学若渴的年轻人所做的事。而在今天,有几个人可以像齐白石那样去读书呢?
“手机艺人”
一部智能手机在手,我们的时间就被分割得七零八落;每天五彩斑驳的信息如潮水般涌来,让我们无所适从,不知如何选择;我们的耐心越来越少,我们总是被标题吸引,打开正文后匆匆两眼又马上关掉;每天翻新的网络热点,无外乎性、谎言、奇闻和窥探,到第二天就被我们忘得一干二净;我们幻想在一篇网文中寻找“干货”,希望发财致富、人生辉煌的不传之秘能被一二三四五和盘托出,没想到只是又一次被骗了点击……
所以,这就是另一个故事:信息过剩时代的“手机艺人”——我们的故事。
以前我们的阅读是看书,现在我们的阅读是刷屏,而且是嗖嗖嗖刷。所以我想,既然大多数人都这么做,那么我就有必要站出来,唱唱反调。说一点不一样的意见。我的意见就是要深度阅读。
什么是深度阅读
第一个是阅读的姿态。就是尽可能让自己沉浸进去,把手机放远一点,躲到一个僻静的角落,安安静静看书。把手机切到飞行模式,让它变成一块砖头。
第二个是阅读的选择。我有一次去我家附近的西湖区图书馆,去找心理学的书架,我走过去一看,没有几本书是可以看的,都是什么呢,江湖心理学、伪心理学、心灵鸡汤,让人哭笑不得。
所以阅读的选择很重要。对于深度阅读者来说,畅销书要警惕。要去读那些思想源头、知识源头的东西,读第一手材料。所以,大家在读书的时候,我有一个小建议给大家:想想你手头的这本书是作者一手的东西,还是二手的东西,这对你们甄别好书很有帮助。
第三个是阅读的定力。我家也就70平米,里面的藏书不算多,也就五六个书架,其中一整个书架是我的核心书架,这里面的书都围绕着“学习、思维、创新方法”这个大主题。在核心书架之外呢,其他的书也大多与这个主题相关,比如,科学家的传记,这就是阅读的定力。
第四个是阅读的野心。就是在阅读时,你既要能看到这本书的优点,又能看到缺点,并在此基础上,想想你是否有可能超过作者,写得比他还好。有了这个野心以后,你在阅读时就更加挑剔,更加深入地去思考别人写的东西,去寻找更深层更源头的信息。
最后一点是阅读的抵达。阅读有许多的功用,但最重要的是功用,我觉得是改变,就是阅读是否对我们的生活、人生带来了改变。我觉得这个时候,我们的阅读就抵达了。
所以阅读,绝不仅仅发生在把书打开又把书合上这两个动作之间的时间段,这只是阅读活动中最表层的部分,更重要的是,我们从书里读到的那些精华,我们是否用行动把它转化为属于自己的价值,我们的智慧是否得以增加,我们解决生活现实问题的能力是否提高了,我们的心态是否可以更加平和,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是否得到了改善,这些都是我们可以从阅读中收获的东西。
采铜深读社本月推荐书目:
1,《创造力:心流与创新心理学》
2,《学习的本质》
3,《创意天才的思维方法》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404 Not Found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