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全国两会上,“工匠精神”一词备受瞩目。在供给侧改革大背景下,浙江制造要走向世界,就必须用精益求精的态度,让“工匠精神”代代相传。钱塘大地上,有这么一批工匠摒弃浮躁,耐住寂寞,把产品做到了极致,为浙江制造树立了新标杆。五一期间,浙江在线推出“钱潮大工匠”系列报道,他们可能是默默无闻的无名英雄,但用灵巧的双手托起了浙江的制造强省梦。
浙江在线镇海5月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董洁 编辑/胡芸)他,只有高中文化,却是宁波第一个全国技术能手;他,普通的一维修工人,却被国内外权威专家称为“码头发明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他就是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镇海港埠分公司流动机械修理班班长胡耀华。在机修岗位一干就是近30年,胡耀华用执着和努力,完美诠释“工匠精神”。
“一身油、一身汗”练就绝活
272台发动机大修“零返工”
1989年春天,24岁的胡耀华来到世界级深水良港——宁波港,成为镇海港埠分公司的一名机械维修工。
胡耀华带领的维修班,在490万平方米的宁波镇海港区并不起眼,却承担着镇海港区200多台运输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
对于这样24小时作业的港口来说,任何一辆运输装备出现故障,都会影响到港口的作业效率。因此,一旦有机器发生故障,胡耀华就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他把抢修当做“急诊”,出勤争分夺秒,把故障机器当“病人”,修理精准到位。
没有使用检测仪器,仅凭观察冒烟情况,听发动机的声音,胡耀华就可以判断出车辆故障的原因。这一手“望、闻、问、切”快速排查故障的绝活,在整个宁波港都是出了名的,胡耀华被称为码头上的金牌师傅。
“那时候很苦很累,常常半夜三更抢修。尤其是有时吊机、大型机这种设备坏了,尤其是吊机,每种吨位的只有一辆,港口上装卸货物又等着用,即使是大冬天的晚上也要赶去抢修,有时修到凌晨,就睡在单位里第二天接着上班。”胡耀华说,在抢修中他积累了不少经验,应用到了之后对公司生产设备的保障中。
在“一身油、一身汗”的日子里,他练就了一身绝活,修理、绘图、制模样样精通,近10年来,镇海港区没有一辆流动机械设备因为技术问题在外维修,也没有发生一次因为修理和服务没跟上而影响生产的情况,胡耀华的维修班还保持着272台发动机大修“零返工”的纪录,先后两次被评为“全国交通行业优秀质量信得过班组”。
除了精通发动机修理,胡耀华还是个多面手,车、铣、刨、磨、钳、车辆驾驶等“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公司特别为他配置了一台车床,一些急件、单件等零配件,他都自己设计图纸、自己加工制造。
师从全国劳模俞鹤鸣
不断打磨技术练就耐心和细心
谁能想到,这样一位全国技术能手只有高中文化,是从一名学徒工开始做起的。“1989年刚进宁波港,开始不太适应。后来父亲对说,你只有把技术学到了,以后才有饭碗。”胡耀华说。
年轻的胡耀华因为父亲的这句话,重新燃起了斗志,他意识到学技术的重要性,开始踏踏实实投入到工作中。
后来,正是他平时展现出的聪明肯干和敢于担当的品质,被宁波港流动机械维修老师傅、全国劳模俞鹤鸣挑中,成为了由俞鹤鸣专门带领的维修小组新成员。
“为什么会挑他?因为当时我看中他悟性相当高,而且责任心、专业性都很强,所以我想这样的人可以把我的经验都学到,我退休后,他就可以接过我的工作去做了。”俞鹤鸣说。
在师傅俞鹤鸣的悉心帮助下,胡耀华时刻鞭策自己,要认真、敬业、执着。
“有一次单独工作时,师傅交给我一辆发动机的维修,我做了一天把任务完成,但是修好之后发动机还是有些渗油,发动机有1000多个零件,重新返工很麻烦,我心想算了,就去跟师傅汇报发动机已经修好了可以使用,师傅当时也没批评我,但过了一会我看到他自己换上工作服开始返工。”胡耀华说。在师傅的影响下,他在工作中开始变得一丝不苟,以十足的耐心和信心,百倍的细心和诚心对待每一次维修工作。
组建宁波首家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自主创新34个项目产生效益864多万元
2000年,宁波港口货物吞吐量跻身世界亿吨大港行列,2012年突破4.53亿吨,位居世界第四。今年一季度,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5.1%,增幅居全球四大集装箱港口首位。
伴随着港口的大发展,集团公司增添了许多进口机械设备,面对这些听不懂“中国话”的洋机器,胡耀华开始思考如何与世界先进技术接轨,甚至自主创新超越。
“我们用的一款Q15的汽轮车,是日本的设备,它原来设计中有个缺陷,没有油温检测的系统,一旦油温超过120摄氏度,使用5到10分钟就会把变速箱摩擦片全给磨掉,修一次要5万多元,我和一些修理骨干就想,可以设计一个油温检测系统,当油温达到120摄氏度,它就会自己报警,通知操作司机停车降温,如果两三分钟后车辆还在继续使用,系统就会自动把车辆停掉,不能继续操作。”
2012年,以他名字命名的“胡耀华工作室”诞生,这是宁波首家“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胡耀华毫无保留地传、帮、带,把自己精湛的技术传授给团队里的所有人。
他和这个团队的同伴们不断摸索不断创新,攻克了一批技术难题,让许多进口设备的配件和国产零配件实现了互换,疑难杂症迎刃而解。胡耀华被国内外权威专家亲切地称为码头上的“发明家”,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模”等称号,2010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截至去年年底,“胡耀华工作室”已完成34个创新项目,产生直接经济效益864多万元,成为集团的一张金名片。
与此同时,他还主动加入宁波市技术攻关队,当上了“星期天技师”,无偿帮助多家企业解决机械修理中遇到的困难。
“每解决一个技术难题,我就多一分快乐,这就是我所认为的工匠精神。”胡耀华珍惜这个时代给了他人生出彩的机会。
404 Not Found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