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18日讯 (钱江晚报记者 段琼蕾)40岁的宁波宝新不锈钢有限公司工人罗劲松,用自己的12项技术秘密、6项先进操作法和两项发明专利,给企业节约生产成本超过5000万元。这就是一名优秀技能型人才的价值。怎样留住这些人才?怎样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昨天上午,记者从宁波市政府了解到,《宁波市职业技能培训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出炉,今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全国首个制定的职业技能培训地方性法规,目的就是为了宁波多培养“工匠”。
这次出台的《条例》共分6章36条,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协会学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工作,在报相关部门认定后,按规定核发相应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实行技能培训与考核评价、工资待遇相结合的激励机制。
有了这份《条例》,意味着企业、行业协会可根据宁波实际和工作实际需要设定技能人才评判标准,而不必依据全国统一的学历、职称、技能等级等各类证书。
目前,宁波已在部分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试点工作了,比如在宁波金氏实业有限公司,50岁的陈伟昌是公认的技术大咖,15岁开始做钳工,带过100多个徒弟,这两年还研究起自动化设备研发。可由于小学没毕业,陈伟昌表示,光是参加政府组织的钳工理论考试,要复习七八百道题,他并不是很有信心。
去年宁波金氏实业有限公司成了鄞州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工作试点企业后,成立了工作小组,请来了6名专业的理论老师,10名实践指导老师,开始培训。最终,陈伟昌拿到了高级工证书。仅在这家企业,已经有52人拿到了高级工证书,23人拿到了中级工证书,收入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而此前,这两个数字分别只有4人和7人。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404 Not Found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