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浙江在全国率先提出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十年来,浙江坚定不移走新型城市化之路,这篇“化人”的大文章气势磅礴、硕果累累。步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浙江城市化掀开新的一页。如何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呼应人民群众期盼、续写新型城市化的“浙江实践”?5月18日,省委城市工作会议在杭召开,会议明确了“十三五”我省新型城市化的指导思想、根本宗旨、主攻方向,展开一幅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加快建设“浙江特色现代化城市”的新蓝图。
一体两翼
四大都市区精确定位
善弈者谋势。浙江新型城市化之“势”已然谋定:一体两翼,以杭州、宁波、温州、金义四大都市区为一“体”,以海洋经济区和生态功能区为两翼,全省城市功能定位均需服从这一大格局。杭州、宁波、温州、金义四大都市区的中心城市,集聚高端要素、发展高端产业;舟山聚焦国家海洋战略;衢州、丽水聚焦绿水青山;湖州、嘉兴、绍兴、台州作为区域中心城市,聚焦功能均衡,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宜居、宜业、宜游并重。
杭州、宁波、温州、金义四大现代化都市区,当仁不让肩负起国际国内城市竞争的尖兵和龙头。杭州的目标是“稳居全国大城市发展第一方队”,着力在创新创业、文化旅游、国际化等方面重点突破,“早日建成世界名城”;宁波则利用港口和开放优势,发挥宁波舟山港实质性一体化效应,“早日跻身全国大城市发展第一方队”;温州和金义都市区要加快崛起、奋力赶超,率先在省内、在长三角确立相对领先地位,“力争在全国大城市第二方队中争先进位”。
第三梯队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如何作为?会议赋予其两大任务、两大角色:建设现代化美丽县城和推动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成为我省发展的生力军和统筹城乡的主力军。同时,全面提升综合功能和建设品质,继续深化小城市培育试点,深入推进中心镇发展改革,谋划实施小城镇综合整治行动,加快建设各具特色的活力小镇、风情小镇。
一个把全省当作一个大城市来谋划和建设,以都市区为龙头、中心城市为骨干、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全省城市发展格局正在清晰呈现。
“三驾马车”
规划、建设、管理同发力
规划、建设、管理,是浙江新型城市化道路上的“三驾马车”。
规划是城市建设之本,是城市建设的蓝图。规划科学与否,事关城市吸引力。优化城市功能布局,使城市功能布局与产业转型升级相匹配,做到集聚集约集群;与市民生活需求和活动规律相适应,做到便捷舒适安全;与自然山水大格局相协调、做到显山露水、凸显特色。
科学之外,还有美学。浙江打造富有特色的城市风貌,坚定文化自信、彰显景观特色。比如杭州实施“城市记忆工程”,既对历史街区、建筑、村落和人文遗产应保尽保,也拉开了城市建设总体框架,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双世遗”城市。
蓝图不能只纸上画画、墙上挂挂,而要一条条路、一幢幢楼地精致、有序建设,现代化城市才能在浙江大地落地生根。浙江坚持高标准建设,提升城市发展功能和品质,坚定不移以“三改一拆”为主抓手,大力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提升城市人居品质,不断增强城市创业创新、综合承载和公共服务功能。
“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城市管理管什么?市容管理、交通管理、安全管理。特别是城市安全,城市在扩张、在膨胀,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社会稳定、疾病防控、生态环境,任何一方面出问题,都会威胁到公共安全。怎么管?除了依法严管,还要社会共管、科学善管,应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城市管理智慧化。
人、地、钱、惠
深化改革盘活要素
建设现代化城市,必须打破城乡分割二元体制,健全城市发展体制机制,为城市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制度保障。
围绕“人”——深化农村三权改革。我省常住人口城市化率和户籍人口城市化率分别为65.8%和51.2%,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5个和9.7个百分点,已经处于较高水平。从发展趋势看,我省城市化率未来还将进一步提高。为此,浙江要进一步深化农村三权改革,加快推进“三权到人(户)、权跟人(户)走”,维护好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同时,积极推进宅基地空间置换,鼓励和支持农民举家进城落户。
围绕“地”——深化城乡建设用地制度改革。“十三五”时期,全省各地会有大量农民举家进城落户。理想的情况是,农村建设用地减少、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但实际情况是,从2011年到2014年,我省城市和建制镇用地从3752平方公里增加到3991平方公里,村庄用地从4923平方公里增加到5244平方公里。为此,浙江要积极创新城乡用地增减挂钩机制,全面推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到亩的新机制,鼓励和支持农民“带地”进城,努力做到农村建设用地不再增加。
围绕“钱”——创新城市建设投融资模式。城市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预计“十三五”期间全省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将超过7000亿元,而全省城市维护建设税去年仅为260亿元、缺口超过70%,需要靠土地出让收入、一般财政预算收入以及各种融资来填补。为此,浙江要积极创新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一方面,要发挥好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通过城市建设投融资平台放大财政资金;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市政工程向民资开放,通过BOT、BT、TOT、PPP等方式吸引民资参与市政建设。
围绕“惠”——深化公共服务体制改革。现代化城市必须惠及全体人民,包括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城市的核心是人,关键是12个字: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人们为什么要向往城市、奔向城市?根本目的就是希望生活得更好、发展得更好。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404 Not Found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