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台州“千团帮扶”强基惠民补短板 五千机关干部走千村
2016年05月19日 04:43:44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李攀 罗亚妮 丁瑞峰 王鹏程

  核心提示:实现基层党建整乡推进、整县提升,关键要补齐短板,解决好“点强面不均”问题。台州市按照“部门帮村、干部联户、按需结对、一帮三年”的思路,抽调5784名市县机关干部组建1802个团队,开展“强基惠民村村帮”,发挥团队优势,重点抓基础,精准补短板,集中攻坚软弱落后村和经济薄弱村的整顿转化,提升农村基层党建的整体水平,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今年是全面实施“村村帮”的第3年,也是首轮帮扶的“收官之年”,“千团帮扶”成效几何?本报记者深入探访。

   浙江在线05月19日讯 明月升,海潮起,潮水漫村际。千余年来,黄岩北洋镇潮济村兴衰全赖一江水。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山区建成水库,水路中断,作为中转之地的潮济村开始走向衰落,思想活络的年轻人纷纷外出谋生。

  如今,这个沉睡半个世纪的古村突然“苏醒”了,鹅卵石铺就的百米古街被打磨一新,酒肆、茶馆、中药店擦亮尘封的老店招牌,开门迎客,70多岁的老人重操旧业,挖来竹笋、野菜,沿街叫卖。每个假日就是古村的“集市日”,村口车辆排起长龙,四方游客共同“赶集”。

  而按下“激活键”,促成古村华丽转变的,正是对接潮济村的“外援团”。团员中既有专业务农的农办干部、擅长宣传推广的文广新局干部,还有懂法律、善调解的人民法院干警。

  一个好汉三个帮。两年来,台州市坚持资源往基层配置、力量往村级下沉,在选优配强第一书记的同时,全面开展“强基惠民村村帮”工作。一桩桩实事项目的办理,一个个村庄面貌的转变,一次次百姓真心的点赞,让党群干群的关系更加密切。

  巩固“堡垒”

  合村又合心

  五联村,黄岩宁溪镇的一个新成员。

  去年10月,伴随行政村规模调整,宁溪镇乌岩头村、半山村、凉山村、冷水坑村、茶园村等5个行政村,合并为五联村。它的“前世”或许不像潮济村那么精彩,但它的“今生”蜕变同样华丽。

  5月13日,入夏以来的一个高温日。若此刻你想到群山环抱的五联村避暑,可能要失望了。这里,10多名“工匠”正热火朝天地为村庄打造一身“新衣”。带队的“工头”是宁溪镇的党委副书记兼五联村党支部书记杨毅,“你们来得不巧啊,再过几天,这里会让你们吃惊的。”摘下斗笠,是一张晒得黑红的脸庞。

  “访客”的到来,让他暂时放下手中的图纸。他带着记者沿爬满青苔的古道游览起百年古村:河道上游建书画阁、茶艺馆、体验农舍、静心客栈等精品民居,中游建四级花海景观区,下游建村民服务中心、“原住民”住宅……在杨毅的介绍中,一幅带有“新乡土”气息的蓝图正缓缓铺开。很难想象,这么一个富有生机的联合村落,曾经却是一个个行走在消逝中的“空心村”。

  杨毅说,五村合并时,镇里细细排摸过,整合后全村也仅有256户662人,区划是整合到一起了,可是民心和古村发展又该如何捏合?最初,镇里按照老办法制定了一个“双核”计划,在党员较为集中的乌岩头村设立一个党支部,另外4个村成立一个党支部。

  不过,在帮扶团团长、黄岩区委党校老师王文祥看来,党建先行的想法没错,但五联村要想发展,必须先把31名党员干部拧成一股绳,领头人的想法一致了,才能事半功倍。宁溪镇接受了帮扶团的建议,杨毅还亲自兼任村党支部书记。

  帮助组建“核心”的同时,帮扶团成员、区农办主任戴庭曦又为五联村送来了一位“高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杨贵庆,这位满怀乡土热情的设计大师,用自己的专长为五联村精心描绘发展蓝图。

  有了主心骨,有了发展方向,村两委班子紧密团结,投入到古村改建中,就连在外经商的党员也通过支部微信群,时刻关注着家乡的点滴变化。60岁的村民陈景彪原本对村里改建心存疑虑,如今他带着老伴从山下搬回到山上,旧宅改造他没要村里一分钱,还自掏3万元装修费,“以后游客多了,我开个小卖部,生意肯定好。”

  帮扶团的到来,让五联村真正“联”到一起,古村复苏,值得期待。

  旗帜高扬,堡垒坚固,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心越贴越近。

  天台县街头镇金满坑村,一度“支部弱、事业衰、村民穷、人心散”,2015年初还被列为村级党组织软弱落后村之一。

  “一年前,我刚开始联系帮扶金满坑时,村里连支部会都开不起来……”天台县街头镇党委副书记裴焦阳说,针对原先村集体事业发展几近止步、村级组织运转基本处于停滞的状况,帮扶团经过多次研究分析,决定先从加强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开始,狠抓“三会一课”,实施村级事务民主决策“五步法”、村党员干部轮值等工作制度……

  现在,村两委定期开会,党员一定先到,而且还建立了由帮扶团队等参与的微信工作群。在帮扶团的指导下,2015年,该村吸引外来游客超20万人次,村集体收入由2014年的3000元增长至30万元,村民年收入平均增长近1倍。

  台州市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台州行政村多,量大面广,发展不均衡。要实现基层党建水平的快速整体提升,关键是消除短板。两年多来,帮扶团集聚了市县乡三级部门的干部资源,集中解决了村级党组织的一大批难点问题。而帮扶团相对“超脱”的地位,在化解班子矛盾,解开思想疙瘩上优势明显,极大提升了村级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精准施策

  小村新蜕变

  澄江为带月为钩,神女舒袖凤起舞。黄岩澄江街道凤洋村,名满天下的“黄岩蜜橘”就发源于此。两千多年前,智慧勤劳的黄岩先民培育出了一颗黄澄澄的果实。

  时值五月,走进凤洋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2000多亩郁郁葱葱的橘林,错落有致的民房、整治一新的道路,与古朴雅致的文化墙搭配在一起,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更让村民津津乐道的是,村里还有条融商铺集市、民俗文化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街,周边村民也喜欢来这里游玩。

  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凤洋村举办了本土特色的橘花节,四方游客天天将入村的路堵得严严实实,村党支部书记彭华明担任起交通疏导员。

  而之前,彭华明从没想过有如此幸福的“烦恼”,“虽然我们村是蜜橘的发源地,但省内外知名度不高,很多人只知道有黄岩蜜橘,却不知有凤洋,更不知道中国柑橘博物馆就在这里。”

  打响凤洋村的知名度,为村经济发展找寻新方向,成为摆在帮扶团面前的首要任务。不过,这些问题显然没有难倒他们,帮扶团团长李仙春是该区广播电视台干部,两个团员中有一个还是区委宣传部干部。在他们的帮助对接下,凤洋村先后6次“亮相”全国、省级电视台。

  宣传效果怎么样?彭华明给记者列出了一组数据:2013年入村游客3万人次,2014年5万人次,去年激增到10万人次。现在,不少村民除了种植柑橘,还纷纷筹划着开办农家乐。

  山的这边令人惊喜,海的那边同样如此。在玉环大麦屿,有一座沉睡万年的死火山,山上有个村庄叫石峰山村。这里怀抱海色,隐居山谷,绕村而生的参天古树郁郁葱葱,沧桑古朴的石屋建筑依山而立,沿着石阶拾级而上,石墙与青瓦交相辉映,别有一番风情。与美景不符的是,石峰山村人口分散、交通不便、村子不富,是典型的经济薄弱村。“全村776人超过一半常年外出务工或经商,常住人口不到150人,而且大多数是老人。”村委会主任徐叶明对记者说。

  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发展经济,成了亟待解决的难题。2014年,“强基惠民村村帮”工作一启动,玉环县教育局就组织帮扶团来到石峰山村,与村两委班子成员进行深入的交谈,为村子未来的发展出谋划策。

  “2014年,大麦屿街道将石峰山与镶额、鹭鸶礁一起列入美丽乡村精品村规划,计划用5年的时间,打造一个‘火山遗址山海风光带’,这对石峰山来说是一次改变现状的大好机会。”徐叶明说,为此帮扶团一趟趟入村,与村干部一道,挨家挨户做通村民思想工作,确保工程顺利推进。

  石峰山村的石头房子大多无人居住,一年到头也就这么闲置着。村里决定将44间老房子打包出租,用于打造精品度假村,每一间年租金800元,每3年递增20%。

  在台州,类似的案例和故事比比皆是。只有300多人的高山村——仙居县田市镇公盂村,如今办起17家农家乐,一半以上的农家乐年收入达到20多万元。说起村里现在的发展,村民们不禁为“亲家”——仙居县国税局组建的帮扶团竖起大拇指。温岭滨海镇湾下村是个农业村,台州市农科院干部就经常带上生态所、园艺所的专家们,为村民开展农作物种植指导,协助做好村庄发展规划;临海市尤溪镇长加山村基础较差、集体经济薄弱,但山林资源丰富,台州市农业局的农业技术人员就组成帮扶团队,着力帮助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带动致富强村……

  一个个小村蜕变背后,是台州开展的“强基惠民村村帮”聚焦需求对接,突出精准施策。这样的帮扶,让惠民变得更加贴近。

  外援给力

  输血更造血

  两年前,听说村里要来帮扶团,椒江区洪家街道烟墩坝村党支部书记徐继根想了很多。

  引进外援自然是好事。烟墩坝村地处椒江南部,交通不便,没有特色产业,虽然村两委班子团结,但一直苦于找不到发展方向,徐继根琢磨帮扶团可能会带来“金点子”,摘掉经济薄弱村的帽子。可是,他又不免担忧,这次帮扶会不会只是“过年送饺子”式的帮扶,等结对的干部一走,这顶不光彩的帽子又得戴回去了。

  事实证明,徐继根的担忧“多余”了。帮扶团成员之一的椒江区工商联党组成员梁文忠,一来到烟墩坝村就和村两委班子开会,表明了态度,“政策有,资金有,但是咱们得想办法把它用到刀刃上。”

  这个想法和徐继根一拍即合,经过多次讨论,帮扶团和村两委共同将目光对准了一块近两千平方米的空地,他们计划在这里建设一个标准化厂房。梁文忠带着村干部一起联系相关单位、立项、审批、落实资金,短短数月,一个集仓储、塑料加工等功能的厂房就建成了,不但解决了村里30多人的就业问题,还给村集体带来每年20多万元的收入。

  帮扶一个项目还不够,椒江区工商联从“五水共治”的500万元捐款中,给烟墩坝村调配出了30万元,再加上从本单位挤出的2.5万元。村里靠这两笔钱做了几件事,一是把呈木勺型的一条臭水河,整治成了一条与村文化广场相配套的景观河;二是引进新装备的消防车,可守卫周边五六个村庄。

  徐继根说,帮扶团每个月都会来村里“问诊把脉”,只要是有利于村子长远发展的,帮扶团总会想办法解决。

  一个地方的发展,基础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更有不少难题是一年半载无法解决的。在推进“村村帮”时,台州市明确了“五帮五促”工作重点,即:帮理顺关系、促班子和谐;帮理清思路、促科学发展;帮完善机制、促管理民主;帮破解难题、促民生建设;帮乡风建设、促社会和谐。

  如何强化帮扶村自身的“造血”功能,是开展帮扶的着力点。于是,“一帮三年”作为一项制度,被写进全市“强基惠民村村帮”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各帮扶团按照“三年一目标,年年有计划”要求,形成规划、项目管理,不达目标不脱钩,不得实效不撤团。

  截至目前,台州市1802个帮扶团队共落实帮扶资金8163万元,完成村庄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发展等项目5980多个。

  “村村帮”正像一块红色的海绵,汲取了方方面面的点滴力量,融合了利民惠民的诸多举措,构画了村美民富的发展蓝图。

  今年是首轮“村村帮”的收官之年,但帮扶工作没有结束语,只有进行时。

标签: 惠民 责任编辑: 王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