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因水而兴,因水而美,因水而名。 2013年,全省拉开“五水共治”序幕以来,杭州通过大力开展“清三河”、“污水零直排”、小微水体整治、深化“河长制”落实等水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了全市水环境质量改善。 2016年,是我省“五水共治”工作全面铺开的第三年,是实现治水工作“三五七”时间表中“三年解决突出问题,明显见效”的目标年,又是“十三五”“五水共治”工作的开局之年。 “一曲治水颂,英雄踏歌行”,临近岁末,回望总结,从今天起,本专题将连续17天报道五水共治·杭州之美,一起看看钱塘江畔因治水,发生了怎样的绿色蝶变……

12月27日,省委书记夏宝龙对潘超俊因公殉职作出批示:一位优秀的交警、共产党员走了,他为了人民群众的平安,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又是一个最美浙江人。

 “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杭州因水而兴,因水而美,因水而名。这一城秀水,是自古传承的珍贵遗产,也是杭州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自信。护好杭州的一城秀水,是当代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五水共治·杭州之美
“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杭州因水而兴,因水而美,因水而名。这一城秀水,是自古传承的珍贵遗产,也是杭州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自信。护好杭州的一城秀水,是当代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上城,自古繁华,钟灵毓秀,名胜荟萃。原为皇城之地,如今亦是杭城中心城区。立足上城高处,向东南望去是波澜壮阔的钱塘江,西北接着烟柳画桥的西子湖。
下城区地处杭州城区中心,北依京杭古运河,南濒西子湖,与千年水文化相依相生。今年以来,下城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多管齐下治理水环境,实现生态经济双赢,初步实现河道“水清、流畅、岸绿、景美、宜居、繁荣”的目标。
“留得住绿水青山,记得住悠悠乡愁”,清澈的河水是所有江干人内心最深的守候。两年来,“五水共治”让曾经的城乡接合部重新焕发了生机,再现了“钱塘江畔金江干”的美颜。
江边生,湖边长,水是萧山的灵魂,萧山因水而生存,因水而灵动,因水而富饶,因水而生生不息,因水而培育了奔竞不息的跨越精神。
投入100.2亿元,实施治水项目260个,共有500余家企业因环境问题被关停或转型。消灭垃圾河13条,消灭黑臭河11条,辖区内无黑臭河及垃圾河,为描绘富春山居新画卷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以来,建德市认真贯彻落实省、杭州市“五水共治”工作部署要求,围绕达标保鼎争先这一目标,以翻篇归零的心态,进一步拉高标杆,补齐短板,坚定不移打好“五水共治”攻坚战、巩固战、持久战。
自“五水共治”工作开展以来,桐庐县坚持不靠先天靠先干,坚持真治不应付、快治不拖拉、狠治不手软,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强势推进“五水共治”工作,水环境质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坐拥“天下第一秀水”千岛湖,这是淳安的幸运,也是担在淳安人肩上的历史责任。护一湖秀水,富一方百姓,不让一滴污水流入千岛湖!
大江东境内水系发达,共有144条河道,全长577.43千米,还有成千上百的小沟小渠等小微水体。交错密布的河网水系,贯穿并滋养着这座城每一个村庄。
桨声灯影已经远去,如今的余杭通过治水转型又迎来新的发展契机。近年来余杭区委、区政府以“等不起”的责任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紧迫感,努力让那一抹江南好水的乡愁再度呈现在世人的眼前。
京杭大运河自南向北穿越拱墅全境,全长12公里。就水系而言,拱墅是杭州水系的末端,俗称“锅底”,境内70%的地表径流通过运河出境。
“一曲溪流一曲烟”,两年来,杭州市西湖区以“五水共治”为抓手,注重发挥湿地生态功能,使优质水体源源不断通过余杭塘河流入贯通杭州城市的京杭大运河。
钱塘江以之字形从这里向东流过,满目绿意盎然,生机勃勃。钱潮涛声,唤醒了创业创新的基因;湖光水色,映照着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水是这座城市的“根”与“魂”。
下沙,一个美轮美奂的东部湾,一处华丽富饶的开发区。她依偎在母亲河——钱塘江畔,母亲河孕育了下沙28子(28条河渠)和一枚掌上明珠(金沙湖),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下沙一湾碧水自风流。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主办
Email: ezjsr@8531.cn   QQ群: 13597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