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浙江符号 礼在浙里
补足旅游商品短板,助力浙江旅游万亿生长
2017年03月17日 06:47:08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3月17日讯旅游本身,是走出平凡的日常,与外围的世界建立新的联系,创造一段美好的记忆;而旅游商品,是将这份美好凝固、镌刻、携带、留存,让旅途中的记忆保有余温,熠熠生辉。

  在浙江省旅游局、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的指导下,由浙江省旅游联合会、浙报传媒旅游全媒体中心主办,《浙江日报》《钱江晚报》、浙江在线、《江南游报》共同支持的“2016‘浙江符号’旅游商品评选”结果正式公布,G20杭州峰会专用紫砂壶等旅游商品入围前60强,统一被授予“浙江符号”品牌标志。

  浙江旅游商品,是一个浙江文化鲜活的载体,不仅能够展现浙江丰富的旅游资源,突出旅游商品“浙江制造”的属性,同时还能丰富和延伸“诗画浙江”的品牌内涵。更重要的是,旅游商品产业的蓬勃发展更是我省立足“十三五”规划,以打造“万亿产业”和增强旅游发展的获得感为目标的重要举措。在引领浙江旅游万亿生长的洪流之中,围绕浙江旅游商品的供给侧改革越加凸显其重要意义和价值,带给我们超越旅游商品本身的诸多思考与想象。

  重新定义:什么是旅游商品?

  在“游”的形式不断出新的同时,游客对“购”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旅游新业态的出现,催生了游客对于“购”的需求也在同步发生新的变化。

  一览入围的浙江旅游商品,既有西湖十景墨、G20杭州峰会专用紫砂壶、畲族“头笄”凤凰冠,也有蒋家龙门千层饼、单式桂花饼、福赐德牌洋槐蜜,还有盘安药膳系列产品、好梦来全棉“生态”被、竺梅护颈枕等,旅游购物已经走出了我国传统意义上的范畴,进入到购买生活日用品的阶段。

  “旅游商品,不能只局限在过去的旅游纪念品,而要拓宽范围,加强日常化生活用品的创意研发,这样才能符合当今旅游商品的消费趋势。”浙江旅游科学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如是说。他指出,浙江省内旅游产品也已经嗅到了这一趋势,如围绕杭州西湖十景,推出了西湖十景的旅游周边,涉及到保温杯、文件夹、床上用品等,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根据一个“游客对旅游商品的需求”的权威调查报告中显示,游客的关注点依次排序:是否有地方特色、质量是否优异、价格是否低廉、设计是否新颖、做工是否精细、包装是否精美等;对于同类产品,游客的关注点依次是价格、质量、品牌等;游客对地方特色的理解依次为:地方文化、地方制造、地方品牌等。其中,绝大多数游客选择的是具有实用性的旅游商品。可见,“接地气”“实用性强”,成为旅游商品更容易受青睐的秘诀之一。该调查报告还总结到,构成旅游商品的要素是“实”“价”“质”“品”“特”“新”“精”“美”八大要素。这为我国旅游商品今后的提升和发展也指明了一个方向。

  “以更好地提高生活品质为初衷,进行旅游商品的开发,是目前的一个趋势,也是中国旅游商品能够实现快速发展的契机,甚至可以助推中国原创商品‘走出去’。”浙江省旅游联合会秘书长如是说。

  其实,这几年浙江省旅游商品的发展是进步飞快的,取得的成绩也有目共睹。

  正如浙江省旅游局相关负责人所言,“当前,浙江旅游商品的发展整体态势是很好的,而此次我们举办‘浙江符号’旅游商品评选活动,也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大家投入到旅游商品的创新与开发当中,引领整个行业进一步提升,推出更多符合浙江底蕴、老百姓期待的产品。”

  从旅游商品的设计、生产、销售各环节出发,我们从旅游购物向购物旅游迈进了。

  源头出发:创新研发多元化旅游商品

  一场G20杭州峰会,豁然开启了举世瞩目的“杭州时间”,让世人见证了杭州之美,浙江之韵。而这场盛会上的“浙江制造”也粲然书写了这一时期的美好华章——极具风雅的G20杭州峰会元首丝绸卷轴邀请函;G20杭州峰会上的礼品扇、“三潭印月”系列保温杯;“最忆是杭州”演出中,观礼嘉宾们收到的丝绸礼包;清雅俊秀、蕴含西湖韵味的晚宴用瓷……每一个物件,都是品质甄选,无不凝聚了“浙江制造”的匠心独具,彰显了“诗画浙江”的绰约风姿,为来往于此的人们镌刻出深厚温暖的浙江记忆,成为国内外游客心仪的伴手礼。

  “设计为王,文化是根本底色。”高品质的旅游商品,是创新设计的产物,更不能缺少当地文化内涵的传承与发扬。它可以是中国传统技艺的传承,可以是景点名胜的浓缩,可以是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再创作……实际上,浙江旅游商品并没有固定的范式,各种与旅游购物有关,如工艺品、特色食品、个人装备、纪念品等,均可以转换为旅游商品。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商品的文化挖掘日益凸显出其重要性。在很多人的眼中,旅游商品,尤其是旅游纪念品所包含的文化是景区乃至当地文化的一个缩影。

  譬如入选“浙江符号”旅游商品的博雅堂牌G20杭州峰会专用紫砂壶,正是由二十位海内外著名艺术家创作国画,四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师手工制作紫砂壶,共同合作而成。“一壶冲古意,千秋有同心”,浓郁稠厚的紫砂情,把无声的砂泥化作一件件艺术品,在历史的年轮中派生出别样的风景。而中国源远流长的紫砂壶文化,带着名茶馥郁,香溢四方。

  “既要突出功能性、实用性,又要展现地方文化特色,还要注重创意和设计,提升工艺水平。”中国旅游协会旅游商品与装备分会相关负责人如是说,“没有创新设计的产品,旅游商品市场将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

  所谓的“特色旅游商品”,必然是融汇了文化与创意的产物,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旅游商品自身的转型升级,避免同质化、低端化,从而走向品牌化、品质化、多元化。

  如何研发出好的特色旅游商品呢?

  此前,国务院办公厅于去年8月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市场主体开发、丰富提升特色旅游商品,培育一批旅游商品研发、生产、销售龙头企业,加快实施中国旅游商品品牌提升工程,推出中国特色旅游商品系列。这对我省旅游商品的研发与提升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并且,不难发现,在旅游商品特色化发展过程中,其生产设计这一源头尤其重要。为了进一步促进旅游商品研发,浙江省重视发挥国家旅游商品研发中心(义乌创意园)作用,培育创建浙江旅游自主品牌,推动旅游纪念品创意设计,结合黄酒、丝绸、茶叶、青瓷、宝剑等历史经典产业,推出一批具有“浙江符号”的旅游商品。同时还积极扶持培育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和特色商业街区发展,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推动农副土特产品通过旅游渠道销售。

  在丽水,农旅融合发展蔚然成风。一直充分强调发挥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优势的丽水,打开“两山”通道,在架起农产品种植标准化的同时,加快推进农产品的品牌化,进一步打响“丽水山耕”品牌,大力推进高山蔬菜、山茶油、笋竹等丽水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建设,不断拓展农产品的市场销售途径和渠道,实现主客共享,富民增收。

  总之,“无特色不商品”,从旅游产品的研发着手,加强行业引领、文化注入、品牌建设、创意指导、技术把关、渠道拓展等,浙江省旅游商品百花齐放,多元发展,填补了一定的市场空白,呈现出更多的可能。

  渠道为王:

  旅游商品消费体验的升级

  旅游商品消费与旅游本身是息息相关的,没有旅游,就没有旅游商品可言。

  在大多数人印象中,旅游商品销售的地点,要不是旅游景区,要不就是专门的旅游购物店或普通商店。前者,受景区自身影响,相关产品种类较为单一,且制作工艺一般;后者,大多独立于旅游本身,与旅游结合度不高。而实际上,旅游商品的主要购物地点不是在景区,其销售主要在特色商业街、特色购物街和商场、商店,包括工厂店、免税店、保税店等。因此,旅游目的地的建设显得格外重要。一个好的旅游目的地,需要融合“吃住行玩乐”诸要素,构建包括旅游景区在内的一个完整的旅游服务系统,实现深度游,“让游客留下来”,从而达到让游客在享受旅游的同时又能享受到购物的多重乐趣。

  重视旅游商品的销售环节,通过与“游”深度结合,包括商店位置的选择,建设特色商业街、特色购物街,针对游客宣传促销等途径,都能有力地促进旅游商品的销售,使人们在旅游的时候得到方便轻松的购物体验。尤其是特色商业街和商店内外旅游吸引物的出现,使旅游购物店、旅游商业街、旅游购物街呈现景点化趋势,因此,“购物旅游”也可以成为新的旅游资源优势,成为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

  此外,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涌现出了线上与线下融合发展的旅游商品消费模式。通过前期旅游商品的在线宣传,人们可以通过线上浏览选择商品,并在旅游途中到线下的实体店里确认选择,最后在线上完成支付,通过极速物流送货上门。这种新的模式对旅游商品的销售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下,更多与旅游相关的电商、电商平台出现了,他们也在尝试进行旅游商品的销售,并发展迅速,其产业链也越加完整。

  在舟山,三疣梭子蟹、舟山带鱼、嵊泗贻贝等地理标志海产品一直是炙手可热的旅游商品,其深加工产品也是人气颇高。而如今,通过“互联网+”,在现代物流的帮助下,游客们可以通过现场选购、网上下单,实现“人未到家,货已到家”的“当天到”极速体验。如此,便能减轻游客们的携带压力,助力舟山海产品更快地“走出去”,让游客拥有更好的旅游购物体验。

  需要明确的是,即便互联网再发达,也很难取代旅游商品实体店的存在,毕竟旅游购物更重要的是旅游途中的一种真实的线下感官体验,本身就是旅游重要的一部分,与其融合共生。

  毋庸置疑,旅游商品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一片蓝海。

  它包罗万象,是旅游业中涉及面最广的一个产业,同时也是旅游业中潜力最大的一个产业。在“诗画浙江”走出中国、走向世界的伟大征程中,补足旅游商品短板,壮大旅游商品市场,不仅对扩大内需、扩大消费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是“浙江制造”品质彰显、文化输出的重要途径,更是“浙江符号”走向全世界视野的一次次亮相。

标签: 旅游;商品 责任编辑: 杨静涛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