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记录老师的心里话:我为什么坚守在这三尺讲台
2016年09月09日 05:07:50 来源: 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记者 沈蒙和

  浙江在线9月9日讯(钱江晚报记者 沈蒙和)刚结束的G20杭州峰会,全世界都被杭州美哭了。杭州之美,不止风景,还有人。

  在“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活动”中,杭州“教育幸福感”居全国第4,仅次于北京、上海、南京。

  在杭州上学为什么那么幸福?因为有一群甘守三尺讲台的老师,在孩子面前,他们不止是老师。

  当班主任时,他们会变身24小时保姆,随时搞定学生各种突发状况;他们也是周末家长、人生导航仪;他们更是一群静待花开的园丁,无论寒暑,日夜守候在学生身边,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他们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点滴小事加起来,坚持那么多年,足够打动人。

  明天是第32个教师节,听说许多小伙伴已经准备给自己的老师送上祝福。在此之前,钱报和杭州市教育局联手推出有温度的教育故事,也请大家听听老师们的心里话,当老师到底多辛苦?他们为什么选择坚守?

  这名班主任,一当就是40年

  当了41年老师,至今还站在讲台上的,教师中不多见,何况其中40年担任的还是班主任角色,教师节前夕,钱报记者就找了这位杭州资历最深的班主任,他一直待在一所地处偏僻的乡村小学,他的名字叫葛国梁。

  葛国梁任教学校所在的小镇,常住居民不超过1000人,学生大都住在附近的山坳里,办学条件可想而知。其实,这么多年来,葛老师不是没有机会离开。

  从19岁站上讲台起,葛老师的语文课就没有缺过粉丝,学生的语文成绩也相当不错。那时他在附近村里的小学教书,班里平均成绩曾在瓶窑十多个乡镇小学中,连续3年排名第一。有人因此三番五次喊他去条件更好的学校,可是都被婉拒了,因为他放不下那里的学生。直到后来,村里的完小撤并到镇上的中心小学,他才小小地挪了一步,教的仍是原先那群孩子。

  当了41年的老师,葛国梁在学生的眼里有双重身份:一是出色的语文老师,兼书法老师,二是超级暖的班主任。

  因为一直带五、六年级,几本教材琢磨40多年,葛老师上语文课得心应手。

  葛老师到底有多熟悉教材?举个例子,凡是孩子们能背诵的课文,快六十岁的他也能一字不落背下来。“没啥秘诀,说到底是教的年份长了,教材版本换了又换,但是换汤不换药,一些优秀篇目都在。”他解释说。

  但也不能忽略他备课下的功夫。每次上课前,他起码要写两三遍教案,还经常独自朗诵课文。有时,看葛老师在办公室里自言自语,年轻同事都会停下手上的工作,偷师。总陶醉在备课中的葛老师说:“这三尺讲台就是我的人生舞台,要感动学生就要先感动自己。”

  比起教语文和书法,当班主任更累。假如你经常和老师打交道,肯定都知道,有部分老师不太愿意当班主任,因为要操心的事太多,付出和收获不成比例。在葛老师刚当班主任那会儿,一分钱津贴都没有,可他照样当了,而且连续当了40年,唯一漏掉的那年,是因为动了一次手术。

  新学期里,这位将近60岁的老教师终于要告别班主任岗位,专心给全校孩子上书法课。他有点舍不得:“学校如果真有需要,我愿意继续当。”不止他舍不得,班里的学生和家长都舍不得。

  舍不得的原因么,听完下面两个故事,你就懂了。

  多年前,葛老师班上有个“逃学大王”,没人喜欢,只有葛老师例外。同学不愿意跟他做同桌,葛老师出面当和事佬;其他老师来告状,葛老师帮忙打圆场;笔和本子更是随时供应,只叮嘱他:“缺什么文具告诉老师,别拿同学的。”

  在外人看来,葛老师简直把他宠上了天。花这么多时间在他身上,值得吗?葛老师毫不犹豫地点头:“和他深度接触过,我才知道,孩子有小偷小摸的习惯,是因为从小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本质并不坏。所以我告诉他,人穷志不能短。再后来,我发现他学习上也大有潜力可挖。”总之,葛老师是把他当成了璞玉在打磨。

  现在,这块“璞玉”已经是大学生了,还常回来看葛老师,跟他说说心里话。葛老师总是一边听一边乐。

  因为百丈镇地处山区,学生都来自几十个星星点点的小山村。

  在葛老师40年的班主任经历里,曾接送过3个孩子上下学,每次一送就是两三个月,最远的那个孩子,家距离学校有4公里山路。

  在葛老师看来没什么大不了的事,那几个孩子和他们的爸妈都记了好多年。

  孩子的父母后来送来了烟和酒,葛老师都婉拒了:“我是班主任,应该的。”

  班主任的担子很重,葛老师瘦弱的肩膀一挑就是40年。他说:“我没想过离开这里,也没想过换工作,因为我就是喜欢孩子。你不知道,他们有多可爱。”

  这名校长,不论刮风下雨都守在校门口

  淳安县实验小学的校门口,是最容易撞见校长徐爱莲的地方。

  一个落雨的清晨,校门口积了一滩水。和往常一样,徐爱莲吃完早饭,预备去校门口迎接孩子。远远看到孩子们撑着小伞从积水处走过,不停地溅起水花,她改了主意,转身拐进学校综合楼的洗手间。出来时,她手里多了一把扫帚。

  默默扫去了校门口的积水,徐爱莲又回到自己最熟悉的位置。听到学生进校时的问候,她一遍又一遍鞠躬回应。看似简单的回应,却打动了许多孩子和家长,因为她坚持了很多年,每天如此。

  因为雨势不大,这天很多孩子没有撑伞,看着在细雨中一路小跑的身影,徐爱莲当起了临时调度员,让没撑伞的同学和撑伞的同学共用一把伞。

  这种随意的组合,带来了未曾想到过的景象:每组两位搭档的表情都神同步,咧嘴笑了,笑容里有帮助人的自豪,也有被关爱的幸福。

  所谓“润物细无声”,说的大概就是这种感觉。

  淳安县实验小学位于千岛湖镇炉峰山脚,整个冬天,学校只有半个操场能照射到阳光。某年元旦,全校学生集中在教学楼前,等待新年活动开幕。阳光被炉峰山挡了大半,孩子们站在背阴里,内心的激动也未能抵挡寒冷的温度。体育老师集好队,部分孩子已开始跺脚了,小脸蛋也被风吹得通红。

  没有任何征兆,徐爱莲从体育老师手中接过了话筒,铿锵有力地喊:“向后转!齐步走!”孩子们一下子还没反应过来,带队班主任蓦然领悟,都赶紧催促孩子们往后走。等走进阳光里的一刻,孩子们一下乐了:“好温暖的阳光!”……不知从哪个角落响起了第一声掌声,而后,整个操场掌声四起。

  在她的身上,没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件,有的只是点点滴滴的教育小细节。因为一直绵延不绝,更显难能可贵。有人说,这是一种教育情怀。徐爱莲却说,这只是一种习惯,俯下身关注每个孩子。 

  这名数学老师,周末总是变身临时家长

  说起明珠实验学校,杭州市民多半都晓得,这是一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

  在白万红的眼中,自己的学生就像一粒粒蒲公英的种子,打工的父母飘到哪里,他们就落在哪里。

  周末,是其他孩子和父母雷打不动的亲子时光,而白老师班上的孩子多数只能孤独地待在狭小的出租房里,因为爸妈都忙于生计。

  茫然无措的他们开始被网络游戏诱惑,游戏机房、黑网吧渐渐成了他们周末最常光顾的地方。于是,周一回校日成了问题最多的一天,他们在校5天的学习成果都被双休日抹去,“5+2”的效果等于“0”。

  不愿听之任之,白老师选择当孩子们的“周末家长”。他常常在周末家访,陪独自在家的学生聊天;他摸清了几个游戏迷家门口的网吧方位,方便及时把学生领回来;他还为学生精心安排了课余生活,免得他们虚度光阴,比如,节假日组织孩子出门“游山玩水”,九溪、十里琅珰、钱江新城、杭州博物馆、下沙大学城……到处都留下了这位“周末家长”和孩子们的身影。

  几年如一日,五千多公里行程,上万张照片,班级博客里分享感悟,默默地让学生领略杭城的美丽,悄悄地把精彩注入学生生活。他说:“我只想让学生的生活丰富些,让他们多些机会融入杭州,快乐生活。”

  白老师的另一项神技能,是记得班里每个学生的生日。

  生日在每个孩子的心目中都很重要,而对于白老师的部分学生来讲,过生日却是件“奢侈”的事——父母每天早出晚归,经常忘记甚至不记得孩子的生日。所以,别人对他们送出的生日祝福,恐怕比为他们做许多其他事情都来得珍贵。深知这一点的白老师决定为班级里每个孩子过生日,汪晓强是班里的第一个。

  汪晓强从小跟爷爷奶奶生活在老家,但二老年岁渐大无法再照顾他,于是在杭打工的父母把他接了过来。夫妻俩因为工作忙,根本不记得晓强的生日,晓强很多年没有过过一个像样的生日。那天,白老师带着几个学生,拿着蛋糕到晓强家里为他办了一个“生日宴会”。不止晓强,他的父母也激动极了。当小伙伴点上蜡烛让晓强许愿时,晓强的母亲眼中饱含泪花。

  从此,白老师在班级设立生日榜,一年又一年,总能把惊喜和感动带给那些过生日的同学,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同学和老师的关爱。问白老师为什么这样做,他说:“相信他们将来会记得:在明珠,曾经度过一个特别的生日,拥有一个特别的‘家’。”

  这名高三班主任,同学们亲热地叫她奶奶

  31年前,在全国欢庆第一个教师节之际,陈燕君走上了三尺讲台。31年后,临近退休年龄的她,又开始了新一届的班主任征程。

  说起陈老师,同事喜欢用一个词形容——黑进黑出。

  从家到学校往返需要四十多公里,每天晨光熹微,陈老师就迈进了学校大门。她会在教室转一圈,问问这个:“早饭吃了吗?”问问那个:“谁送你来的?”然后开始一天的工作。直到满天星斗,看到晚自修的学生们安静地学习,她才带着一脸疲倦,放心回家。

  一次,她髋骨骨折。手术做完不到一个月,就一瘸一拐地来到学校,楼上楼下,从教室到办公室,没有完全康复的腿就这样被折磨着。至今,这条腿都没有完全康复,每到阴雨天,还是钻心的痛。

  陈老师一“黑”就“黑”了数十个春秋。坚持的背后是责任和牵挂。

  她说:“我早点到,晚点走,孩子们有什么事,能找到老师,就会觉得特别有安全感。”

  而在学生口中,陈燕君却是“陈奶奶”。

  陈老师说:“随着自己慢慢变老,爱心与日俱增,和学生之间除了师生关系之外,还多了份长辈和小辈的亲情”。班里的住校生,从增添衣服到伙食营养,她事无巨细,一一过问。碰到过节或学生有个头疼脑热的,就更忙了,学生们有什么不顺心的事也会向她倾诉。

  “陈奶奶”眼中,每个孩子都是种子,只是花期不同。有位休学一年的“问题生”,在学校征求年级意见时,陈老师毫不犹豫地接纳了他。

  经过一段时间调研,她很快发现了这个孩子的闪光点:喜欢生物、而且是个热心肠,愿为同学做服务。于是,陈老师果断让他担任生物课代表,并和每位任课教师打招呼,鼓励支持他。最终这个学生以平稳的状态参加高考,并取得了好成绩。

  除了贴心,学生喊陈燕君为“陈奶奶”的另一个原因,是她的教学经验。因为学校需要,陈老师常年担任高三班主任。她开玩笑说:“我带高三,是更年期遇上了青春期!”

  在每一届高三成人节、毕业典礼上,陈老师的身边总是簇拥着最多的学生,一个简单的拥抱,便是孩子们的心声,和她的小幸福。

  陈老师有个心愿,那就是能够光荣地从班主任岗位上退休。

  这名体育老师,是全校缺不了的万能王

  兢兢业业做了30多年老师,但在学生和同事眼中,方小峰的身份不止是资深教师,还有校园保洁员、义务环卫工、全能志愿者等等。

  因为除了上课,他还乐意在学校做各种不起眼的小事、烦事、琐事,杂事。

  旁人看了有伸大拇指夸的,有不屑一顾的,也有习惯了认为理所应当的。可不管别人怎么看,方老师都一笑而过,因为他把学校里的事都当作自己的事。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以校为家”。

  每天到校,方老师会抽出时捡垃圾,扫树叶、拔杂草、整花木。

  “看着有点琐琐碎碎,我就当是锻炼身体的常规项目。”方老师说。

  一次,有人来学校里收废纸, 纸收完了,其他垃圾却落得满地都是,刚巧被他看到,二话没说就上前帮着清理。清理完后,收废纸的大伯很内疚:“真是麻烦你了,你是学校的保洁员吧?”在场的老师都笑了,纷纷给方老师点赞。

  据说,不止垃圾,就连学校的厕所也经常是方老师搞定的。.

  多年以来,学校因为用水比较紧张,卫生间常会出现堵塞现象,气味实在不太好闻。校方多次想雇用校外人员来疏通,可谁都不愿意干这活,有些怕脏怕臭不愿来,有些来了三两下疏通不了就被气味熏跑了。这给师生正常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别人都不肯干的活,方老师肯干。他想办法、找巧门、自制工具进行疏通,实在没办法只能用手伸进排污管道进行清理,每次清理都会弄脏一身衣服。

  可方老师并不在意,他说,每次疏通好了,厕所清洁了,心里都会感到一丝欣慰。次数多了,现在只要有类似问题师生都会习惯找他。

  教体育的方老师,其实还有科学老师的潜质。他平时喜爱捣鼓各类电器设备,所以学校的水、电、教学仪器等设备设施出现故障之类,同事都会第一时间找他帮忙。

  每年暑假,学校搞维修,方老师不仅是负责人,还是义务工,很多工作都自己动手,特别是老旧设备及线路维修,每回出现电路故障都第一时间做好维修,保证正常的教学服务。

  做了那么多额外的事,方老师从来不计报酬。他说:大多数老师的工作就是这样琐屑而平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既不会有可歌可泣的闪光事迹,也不会有悲壮辉煌的精彩瞬间,平常之人、用平常之心、做平常之事,平平淡淡才是真,点点滴滴皆育人。

标签: 老师;心里话;教师节 责任编辑: 周舸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