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45分钟里 老师怎样让学生脑袋瓜一直转?
2017年10月28日 09:51:16 来源: 杭州日报 沈忆来 章翌 艾丹青

集团课堂节之“我眼中的思维课堂”学生微论坛


课堂上学生做过山车滑轨测试

专家杨乃林指导教师集体备课

井小溪在上课

  杭师大东城实验学校“思维课堂”带来启发—— 反思课堂应有的教育价值 让师生共同体会学习和成长的获得感

  东城实验学校跟课堂卯上了。

  以前常说“老师下海,学生上岸”。东城实验的老师们更像是在“潜水”——研究再研究,思考再思考,实践再实践,看看一节课45分钟究竟怎么上更好。

  这个较真的劲头已经持续了五年。五年来,在全国养成教育总课题组指导下,东城实验的教师和课堂都完成了脱胎换骨,思维课堂应势而生。

  八年前,当包含东城实验在内的杭师大东城教育集团诞生时,就给自己定下了发展目标:3年内集团各校从城乡接合部农村中小学,逐渐转变为具备良好城市品位的学校;10年内使得学校的教育品牌得到家长、师生和社会认可。

  东城实验校长张立栋也清楚地记得,东实要“8到10年进入江干区内初中第一层次,力争进入杭州市内一流水平”。“如今,这个目标已经实现了。”不仅如此,时至今日东城实验学校和集团内的东城中学、东城小学、东城二小,早已成为杭城东部的热点优质校,并在杭州乃至浙江省都有相当的知名度。

  对学校来说,课堂改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而这场悄无声息的课堂革命,越来越让学生和老师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成长的获得感。

  1/

  一堂好课上能看到怎样的情景?

  40双眼睛紧盯老师 学生脑袋瓜始终飞转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斯滕伯格说:“没有知识,一个人无法思维;没有思维,知识又是没有活力的。”东实的“不思考不课堂”革命,就是要重塑课堂教学“知识传授、习惯形成和思维培养”三维目标,把课堂教学变成知识和思维的“融合体”。

  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材中有《背影》一文。学习时,语文教师井小溪问学生一个问题:这是一个怎样的背影?学生答:“是一个艰难的背影”,“是一个笨重的背影”,印象最深的是“这是一个黑色的背影”。当时,井小溪没仔细想,但之后她感觉这个“黑色”很精彩,因为能映衬作者当时的心情。

  《背影》下一课是《台阶》。两篇文章都写父亲,能成为名篇,是因为它们都通过一个意象或载体表达爱。两课上完后,井小溪让学生尝试仿写,用一个载体写父爱或母爱。于是,就有了这篇精彩的《爷爷的手》——

  爷爷从不觉得自己的手脏。

  小时候,自己特别喜欢植物。我就粘在爷爷身边,说:“我要养植物。”爷爷一脸憨笑:“你也想当农民啊!好啦,我给你带株芦荟回来”……可每天看着爷爷布满烂泥的手,总觉得怪怪的。

  我的手已经洗不干净了!每次被奶奶一说,爷爷都会这么感叹。这句话他不知说了多少遍。到了夏天,爷爷莫名中暑了。哪像以前啊……

  这之后,我们就不让爷爷去干活了。双休日我都会抽空陪爷爷聊会天。前不久,爷爷看着我说:“时间真快呀!我的孙子都长大成小伙子了。”

  是啊,我长大了,你那双泥手就老了呗。

  “深挖课堂,让学生脑筋动起来,每节课都能保证有所得。”为了调动学生思考,井小溪动了不少脑筋。学到《杨修之死》,她让学生四人一组做片段表演,让学生体会人物性格。学到大部头名著,教学生画思维导图,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这样的“深挖”,在东城实验九个年级早已成常态。这个被称作“思维课堂”的尝试,激活了课堂,激活了教师、学生和其他变量。

  “课堂怎么样,其实一眼就能看出来。一个班40个学生,老师讲解时,是不是40双眼睛都紧盯老师的,学生执行指令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高不高。”张立栋说,学生学习习惯的优化,为思维课堂落地扎根打下了好基础。一个数据是,在东城实验,一般的课堂,75%以上的学生能紧跟老师的思路走。在有些课堂上,该数字可达到90%。

  2/

  基于“导思学练测”的新型教学关系

  让“两忙忙”成为过去时 思维课堂的“要害”在哪?

  很多老师都有这个感受:跟学生强调过很多遍要注意听讲,但学生还是溜号。东城实验的阶梯式分解法很值得借鉴。比如听讲,把“听”分解为“盯着听”“要点听”“边听边做简单笔记”,更易学生操作和习惯养成。

  中小学课堂中长期存在教师忙灌输、学生忙记忆的“两忙”怪象。著名特级教师于春祥曾写过一篇《传统课堂十八怪》,细数课堂教学弊病。其中第一怪就叫“教师课堂作主宰”,原文是这么说的:“学校学堂又学生,学咋不在俺手中?教师课堂作主宰,只信灌输老传统”。

  既然是学生学习,主角怎么变成了老师?这个问题曾让很多教育者无所适从,有关“教”与“学”的争鸣一直不断。近年,一个更为普遍的共识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

  东城实验初中部的老师们把手中的“讲学稿”变成了“导学提纲”,梳理整合出思维课堂的“导思学练测”框架——新课导入、问题思考、师生互学与合作探究、自主练习、当堂检测五个环节,在时间分配上遵从“5+25+10+5”的一般模型,每个环节都让学生成为绝对主角,几乎处处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思维课堂精髓。

  在学林出版社出版的《初中“导思学练测”思维构建》一书中,描述了东城实验思维课堂的基本特征:教者有思、学者有思、创设情境、激发思维、课堂实践。这五大特征,有极强的内在逻辑性,招招打向传统课堂的痛点。

  于是,我们看到的课堂情景是,留给学生的时间多了,氛围更欢乐了,学生更活跃了。在启发引领下的学生,兴趣伴随学习过程,思考持续始终,牢牢掌握着学习主动权。

  但光有这些还不够。某一节课的最佳教案是什么?遇到学生有超预期的反应怎么办?如何让年轻教师跟上有经验的老教师?思维课堂改革呼唤更科学有效的保障和评价机制。在这方面,东城实验也做了新尝试。例如备课,学校采取教师独立备课和集体备课相结合的方法,先选定主备课教师,再研讨共享他的方案,做二次三次多次修正,形成更完善的导学提纲,从而避免单个教师视野不开、知识结构不合理、性格偏好等弱点对思维课堂的干扰。

  “知识只是载体。我们更关注的是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老师做了什么,学生又做了什么。”张立栋用更为通俗的话语解释了思维课堂的指向。与其他课堂新样态比,东城实验的思维课堂在课堂价值与效果上更强调“能力当家”而非知识当家,“习惯落地”而不只是培养习惯,“德性内化、润心美心”而不再说教,“学习成绩与徳智体美全面发展”而不是相背离。

  3/

  考验教育智慧更考验内心

  知识与思维相距多远?教师要在课外下更多功夫  

  要学生脑袋瓜转起来,教师必须先行。如果学生的思考是1,思维课堂中教师的思考就是3、5、10,甚至更多。

  学生成为课堂主角后,真如我们眼睛所看到的那样,教师少说、少做更省力了吗?真正的考验来自教师的底子、能力与价值观。东城实验的经验告诉我们,教师要花的力气更大了,而且要更多地在课外下功夫。

  老师们做了很多接地气又可操作的创新。比如,一节课的导入环节,研究出情境法、实例法、悬念法等,老师不再是平铺直叙地照本宣科,而是用笑话、悬念、故事、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和难题作引入,让学生充满兴趣和挑战劲头。

  有一次,初三数学教师何琪芬花了一天时间,把一道题研究出7种解法。然后,她在课上对学生说:“这道题我做出了7种方法,全班一起思考,看看能有几种方法?”那道题比较有难度,学生们很有挑战欲,都想比老师更厉害。在反复推敲、同伴合作、师生答疑中,学生们找出了比老师更简单的方法,班里也逐渐形成了很浓厚的探究氛围。除了一题多解,何琪芬还鼓励学生变式,尝试自己编题目,学生们非常有成就感。

  动了个小心思,迎来了大收获。更多的老师发现,哪怕是看似简单的教学灵感,也能带来不一样的效果。因为,愿意动心思的教师,一定是爱学生、爱教育的,同时又是对自我成长有很高要求的。而“小心思”本身正是教师在用满满的关爱与智慧唤醒学生、激发学生。当这样的“小心思”越来越多,学生的反应也变得越来越好,知识学习发展到思维养成便不再是难事。

  “功夫”还不止于此。有时,老师们要面对意想不到的事。有16年教龄的英语教师方弦很有感触地说,之前预设的东西跟学生的反应不一样,“现在的孩子都是‘00后’,和老师想法不同。这就要求老师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要有教学智慧。”方弦的办法是多接触学生,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做。然后课后反思自己,是不是预设还不够或过度,不断调整完善。

  何琪芬遇到的情况则更棘手:思维课堂让层次高的学生受益很大,但怎样照顾到基础偏弱的学生?反复实践后她找到了解决方法,每天布置作业时,更强调让基础偏弱的学生有方法地预习,也取得了不错的收效。

  4/

  反思课堂应有的教育价值

  思维课堂样态:中国基教改革的未来方向 

  如果论生源,东城实验比不上杭州老牌名校。但为什么这儿的毕业生考进杭州“前八所”高中的数字“噌噌”上蹿,特长生比比皆是?一言以蔽之,思维决定能力,思维品质与习惯决定一个学生未来能走多远。

  这几年,东城实验的社会满意度和家长认可度非常高,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养成教育实验学校、全国初中名校联合体成员单位、全国足球特色学校、浙江省足球特色学校、江干区教学质量一类学校、江干区教学质量优秀学校等荣誉。2016年和2017年中考,学校重高升学率在杭州市公办初中里名列前茅;三大球及科技、艺术比赛更是获奖无数。与此同时,学校教师获奖人数逐年增加,获奖等级逐年提升。

  办学层次的跨越,得益于思维课堂的破旧建新,更是教育价值观的最直接表达。东城实验的每堂课上,老师们努力做好一件事:让学生脑袋瓜转起来。东城实验的九年教育,也在聚焦一件事:让学生真正具有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这是指向未来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的重要节点。

  曾长期观察研究中小学课堂的杨乃林,目前是全国养成教育总课题组专任副组长,北师大基础教育内涵改革研究中心研究员。全国养成教育总课题由著名教育学者林格领衔,近年来团队指导全国160多所学校生命课堂常态课的研究与实践,东城实验是该课题的成员单位之一。

  对于东城实验的思维课堂探索,杨乃林觉得极具样本意义,同时也代表着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未来方向。他用“同步提升”这个关键词做了概括。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大误区是:学生成绩上去了,身体下来了,品行忽略了。难能可贵的是,东城实验做到了学生学业水平和学习习惯、思维品质、身体素养、品德行为同步提升,实现了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转化,昭示了课堂应有的教育价值。也因此,东城实验堪称全国课改的一面旗帜。

  东城教育集团理事长林正范说,目前整个集团内各所学校都在持续探索思维课堂,并不断深化中。事实上,思维课堂的探索,让小学和初中段的老师们都尝到了甜头,其影响力早就扩展到了集团内各校。一个最显著的标志是,集团近几年课堂节的主题都围绕思维课堂展开。

  不管思维课堂的未来是怎样一幅图景,其所要完成的使命是始终如一的。用张立栋的话说是“一颗灵魂唤起更多灵魂”,杨乃林则把这种使命用三句话表述——以状态激扬状态,以心灵召唤心灵,以生命影响生命。

标签: 实验思维;教育;课堂 责任编辑: 吴盈秋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