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第十九届运动会夺冠,梁锦宁(后排右二)和队员在一起。
浙江在线8月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高华生)放暑假前的一段时间,杭州保俶塔实验学校一、二年级的孩子发现,早上的足球训练来了个两鬓斑白的“爷爷”教练。
孩子们不久就发现,这个“爷爷”教练脚下活挺溜的,还特别招人喜欢。但是孩子们可能并不知道的是,这个两鬓斑白的“爷爷”教练曾经是秦皇岛中国足球学校教练,曾经培养出现役国足第一中锋郜林。
他叫梁锦宁,祖籍江苏,出生于青海,目前在黄龙绿鹰足球俱乐部负责校园足球和精英队教练工作,两鬓斑白的他成了杭州校园足球一道另类的风景线。
当年发现郜林的时候
这位国脚踢前卫和门将
在2016年来到杭州之前,1960年出生的梁锦宁人生活动区域主要有两个地方——青海西宁和秦皇岛中国足球学校。
1976年进入青海省体工队,1988年退役,1998年进入秦皇岛中国足球学校担任教练,梁锦宁的人生除了踢球,就是教别人踢球。踢球时他没有任何国字号经历,不过成为教练之后,他却发掘了郜林这样的国脚弟子。
“那是1999年的事了,那时在青岛有个全国足球冬令营比赛,郜林代表郑州郑上路小学参赛。当时郜林也不是特别出挑,身高也就是1米66,但是他左右脚都可以踢,知道把同伴串联起来,能传威胁球。当时中国足球学校校长在,我说看上几个人,他马上打电话留床位。要知道那个时候中国足球学校很火的,床位非常紧张。”
梁锦宁回忆,当时他去找郜林的家人,没想到郜林的妈妈也在找他。“他们觉得继续留在郑州踢球,提升的空间可能不大了。”梁锦宁说,就这样郜林成了他的学生,1999~2003年在他手下呆了四年,直到后来被申花看中,去了申花梯队。
梁锦宁当时并没有想到,他的这个学生后来会成为国足现役第一中锋。
“没想到他后来能踢到这样的高度,现在是国家队第一中锋了。在中国足校训练的那几年,他位置不是中锋,踢的是前腰,那时候队里有两个小前锋,速度、技术都很好,郜林在前腰位置上负责给他们输送球。”
梁锦宁说,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郜林那个时候还客串过守门员。“星期天别人出去玩,他就借守门员手套练守门,国家队有一场他客串过门将扑点球,虽然没扑着,但是他那个时候还真的练过。他那个时候要一直练守门,也能练出来。”
速度、技术、意识、身体,当时的郜林都有,但是郜林最后能踢出来,梁锦宁说郜林的运气也挺不错,在上海申花青年队,他遇到了青训非常好的可可维奇教练,在国青队,他又遇到了当时的国青教练克劳琛,加上郜林勤奋、肯动脑子,才最终踢了出来。
亲身经历中国足校的兴衰
如今爱上杭州校园足球
包括郜林在内,在中国足球学校执教七年间梁锦宁培养了一批在中超、中甲、中乙踢球的队员。但是回忆起中国足球学校曾经的辉煌,梁锦宁却更喜欢如今的校园足球教练身份。
“1999年~2000年是中国足球学校最红火的时候,最多的时候有1000多个学生。我当时带的(19)87、88年龄段有13个班,一个班有30个学生,一个年龄段将近400个学生。”但是这种红火的景象没有维持多久。
“队员到了十四五岁的时候,就开始分流了。有被俱乐部梯队挖走、挑走的,有家长通过关系转走的,剩下的小孩就慌了,踢了这么多年我也想去俱乐部踢球啊。但是哪有那么多踢球的机会?”
梁锦宁回忆说,开始很多家长都有一种赌博心理,以为前期投入二三十万,等儿子进职业队,成本什么都回来了,而且赚回来更多。但是不久就发现了现实很残酷,家长终于反应过来,不是投入就一定有回报,踢职业足球不是那么容易的。
家长冷静、理性了,送孩子去足校的热情也冷了,国内足球学校纷纷倒闭就是那段时间。秦皇岛中国足球学校也不例外,2005年他离开中国足球学校回到青海任教的时候,那个时候足校只有四百多个学生,而且是出来的多,进去的人少。
“2009年的时候,基本就没什么人了,等着最后一批学员毕业。”梁锦宁说,中国足球学校作为一个寄宿式的学校,七八岁的孩子招进来,一直到高中毕业,每天早操一个小时,一堂主课。一个星期训练量达到了19个小时,确实出了一些人才,但是它最终走不下去的结果值得大家深思。
白头发的爷爷级教练
最想看到足球娃进名校
“刚开始我还在想,这些一年级的孩子这里,白头发爷爷教踢球能不能接受,后来慢慢孩子们都挺喜欢我的,说明我成功了。”作为黄龙绿鹰俱乐部外派到保俶塔实验学校最年长的教练,梁锦宁说自己也一直在琢磨:怎么能打动一年级的孩子?
“让孩子们感受到你的关心,对待所有的孩子都要鼓励,不管是技术动作做得好的,还是做得不好的,让他感觉你在关心他,让他动起来。”梁锦宁说,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他去摸他们的小脑袋,别小看这样的小细节,这能让他们知道教练在关心他们。
“到时候看你的光辉形象啦。”当天采访的时候,一个家长带着孩子到了黄龙绿鹰俱乐部,梁锦宁鼓励孩子在下午的训练中好好表现。他告诉钱报记者,到时候观看训练的有建兰中学、学军高中的老师,这是队员展现的一个好机会,也是最近他们俱乐部和相关部门正在努力做的一件事——建立校园足球通道。
“校园足球通道”两个字是采访中梁锦宁说得最多的词,简单地说就是踢球、读书两不误。足球学校模式是极少学生踢上职业足球,其他极大部分踢不上职业足球的孩子学业也耽误了。校园足球,即使孩子没有走职业足球道路,因为没有耽误读书,家长和孩子依然很安心。
2016年梁锦宁被中国足球学校的同事、现在浙大的成守彬教练推荐到杭州黄龙绿鹰足球俱乐部后,被杭州校园足球的思路吸引了。
“北方家长很多这样想:我儿子学习不好,把球踢好也能上大学。而杭州家长不一样,杭州家长认为学习是第一位的,学习不能丢。如果家长看到孩子既能踢球,又不耽误学习,那肯定会有更多家长支持孩子来踢球。”
梁锦宁说,杭州建兰已经有学生踢到了国少、绿城梯队,学军高中也招了不少踢球的苗子,如果这样依托学校建立通道,家长觉得不去俱乐部踢球也可以啊,好的高中、大学也很好啊。这样路就通了。
“比起找到第二个郜林,我更高兴的是这个通道打通了。如果这些环节解决好了,中国足球还有希望。如果这些环节解决不好,家长、孩子付出那么多,走了一半发现没路了,中国足球未来还是没戏。”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