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杭州提交2018“美好教育”漂亮答卷
2018年12月24日 08:22:39 来源: 杭州日报 通讯员 杭教 记者 张向瑜

  丰富多彩的青少年演出活动

  中职“杭派教法”课堂文化节

  采荷二小学后托管开设红苹果队和蓝苹果队

  浙江省、印第安纳州在拱墅区成立STEM教学研究中心

  杭州市”名师工作室“建设推进会在桐庐举行

  下城区骨干教师赴贵州黔东南自治州黎平县送教

  “最多跑一次”改革中拱墅区教育局负责人在一线值班

  西湖大学成立

  杭州主城区与大江东城乡结对三周年颁奖仪式

  江干区东城实验学校东盛新校区

  西湖区中小学生艺术节

  浙江省临安中学教育集团成立

  新家住进去了,孩子即将面临上学。他一直在关心:家门口会有哪些学校?消息确定了,配套学校是名校集团来办学,全家人的幸福指数一下子升高了许多;

  早上,她会烧好营养可口的早餐,孩子安心吃好去上学,时间绰绰有余;孩子放学了,她和丈夫还在上班,没法及时去接,孩子就晚托在学校参加喜欢的社团活动;

  孩子要上小学了,前两年有朋友提醒他,需要好几份资料,要充分做好跑腿排队的准备。可今年,报名都在网上,他轻轻松松地在电脑前就完成了整个过程;

  他们几位多年扎根在乡村学校,他们爱这些纯朴的学生,但唯一的遗憾是自己再学习再提升的机会少,而现在名师收他们为徒,一趟趟从城市里跑下来,对他们进行各类指导,他们教学生的劲头更足了……

  什么是“美好教育”?以上种种,都是。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基础教育更是涉及千家万户。应该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更高要求?如何发展更优质的教育?

  杭州有自己的答案:让学生健康成长,让教师职业幸福,让人民满意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杭州定下具体目标:到2022年,学有优教取得重大进展,教育重要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全面构建资源充裕、公平开放、选择多元、质量一流,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现代基础教育体系。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美好教育”,人民群众在期盼,杭州一直在行动。在即将过去的2018年,杭州正通过以下行动扎实实践着“美好教育”。

  推迟上学+学后托管 教育“双晚”惠及万户

  下午3点半,放学时间到。求知小学求知校区的校园一下子沸腾起来。放学回家的孩子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出校园,余下参与学后托管的学生整理好书包,熟门熟路地来到二楼教学楼最西面的教室。这是求知小学进行学后托管后发生的变化。

  早上上学早,学生睡不醒,家长赶时间;下午放学早,家长在上班,孩子无人接、无人管,这是很多城市家庭面临的困难。如何回应这些问题,利用现有资源予以妥善解决,是各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面临的新课题。

  杭州以开放校园的大教育理念来破题。小学生放学后托管服务工作纳入杭州市2018年度民生实事项目。据统计,2018年秋季学期,杭州主城区有218所小学(校区)开展,四区三县(市)有143所学校开展。同时,针对低年级孩子无书面作业、自我学习能力弱、自我管理水平低的情况,学校引入社会资源,设置丰富多样的活动,提升托管服务质量。

  小学生要保证10小时睡眠时间,这是生长发育规律,也是教育管理的明确要求。但受离校远近、课时安排等影响,往往未能保证。为了保障学生睡眠时间,杭州市2017年下半年在拱墅区率先试点小学早上推迟上学举措,效果良好。2018年春季学期开始,各区、县(市)均在区域内部分小学或整体实施推迟上学改革,各地因地、因校、因时安排上课时间,不搞“一刀切”。

  “推迟上学和学后托管新政,既减轻了家庭压力、降低了社会运行成本,又保障了学生安全和身心健康,实现了家庭、学校、政府三方多赢。”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名师乡村工作室 乡村学校“校校有名师”

  在富阳大源镇中心小学,天长小学校长楼朝辉和当地老师促膝长谈;在建德培智学校,湖墅学校校长郤玲亚和老师们探讨特殊儿童的教育;数学名师田佩章带着淳安梓潼镇中心小学的学员来到他所在的文新小学,开展关于课程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培训……

  一年来,由特级教师、高校专家教授等名师作为导师的119个名师乡村工作室,稳稳扎根在杭州各县(市)乡村学校,招收乡村教师学员1525名,从幼儿园教师到大学教授,几乎每月都在开展带教活动,惠及万余名学员老师、十万余名学生。

  近年来,杭州积极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度重视乡村教育发展。杭州市教育局人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原计划用三年时间建100个名师乡村工作室,事实上,名师们积极性很高,从2017年6月杭州市首批名师乡村工作室启动,到当年底已经设立了117个名师工作室,大大超出预期。

  杭州市教育局不仅积极支持名师乡村工作室开展活动,还多批次组织学员前往高校学习进修,为乡村教师打造成长平台。同时逐步推进教师评价体系,让乡村教师成长为名师后也能安心留在乡村教书育人。

  一年多来,通过名师乡村工作室的培养,工作室学员迅速成长,7人次获国家成果奖,23人次获省级荣誉,165人次获市级荣誉,533人次获县级荣誉;40人次获省级科研成果,186人次获市级科研成果,692人次获县级科研成果。在今年最新评出的特级教师里,就有几位多年扎根乡村教育的教师。

  校外培训专项治理 公布“黑白名单”整治“动真格”

  从今年7月开始,杭州各区、县(市)“白名单”出炉,紧接着陆续公布首批“黑名单”;面向公众选聘市民监督员;对已完成整治的,通过回访、暗访等进行再一次排查……在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上,杭州“动真格”,家长们直言“安心了不少”。

  自2017年底起,杭州市在全省率先启动,从治理校外培训机构行业乱象、消除校外培训机构安全隐患、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三方面全面部署专项整治。

  这场攻坚战一打响,杭州就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成立了以市教育局牵头,公安(消防)、市场监管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全市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联合工作组”,联合开展治理。

  今年以来,各区、县(市)以街道(乡镇)为单位,出动检查上万人次,针对辖区内培训机构安全、资质、类别等方面开展多轮“拉网式”排查摸底,基本摸清校外培训机构底数。针对排查中发现的问题,各区、县(市)按照分类分批、堵疏结合原则,因地制宜开展整治。

  除了公示黑、白名单,还积极搭建“杭州市校外培训机构信息服务平台”,对培训机构课程、师资、年检情况等信息统一归集、动态更新,便于市民查询与监督。

  杭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11月底,全市共排查出开展中小学文化课程培训“无证无照”机构308家、“无证有照”机构1635家,发出整改通知书1884份,797家培训机构被关停,332家培训机构已领证和正在办证,845家培训机构不再举办文化课程培训,提前完成教育部整改任务。

  “最多跑一次”改革 入学报名实现“一证办”

  与往年报名季人满为患不同,今年杭州市区小学和幼儿园报名现场有点“冷清”,大多数家长选择在网上完成报名登记工作。2018年是杭州市“幼儿园、小学招生无纸化报名管理系统”启用的第一年,共有8万名适龄儿童的家长在线完成了入学报名和材料审核工作。至此,杭州市区基础教育招生、报名实现了网上办理“全覆盖”。

  在2017年全面推进教育系统“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基础上,杭州教育持续发力,依托“互联网+政府服务”推动“跑改”工作落实落细。截至今年8月,全市教育系统共有“最多跑一次”办事事项326项,均已开通网上办理并正确设置了星级服务标识。

  在杭州市教育局局长沈建平看来,杭州市数据资源局的成立使得部门间数据共享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截至今年7月底,我局已经先后完成学籍信息、教师信息、学校信息等约190万条数据的归集,包括教师资格证信息、各类民办学校、高中毕业证书、学籍信息、学校信息、教师信息、教育资助信息,能够基本满足全市各行业系统‘最多跑一次’改革对教育数据的需求。”

  除了不折不扣做好教育民生服务,杭州市教育局还努力想在老百姓的前面,探索主动服务。市教育考试院利用互联网科技手段,编制网上收缴费用程序,根据不同考试项目确定不同的缴费流程,使中考、普通高考、成人高考、研究生考试、自学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和PETS考试等都实现了报名确认“零跑趟”。这一举措也在全省成为样板。

  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建设 好学校成为各区“标配”

  这学期,杭城不少新学校启用。如上城的胜利小学新城校区、拱墅的杭十四中附属学校、江干的采荷第三小学教育集团笕正小学、西湖的求是教育集团之江第二小学、滨江的浙大教育学院附属学校……精美的新校园成了杭城一道道靓丽的风景。

  这是杭州加大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建设力度的一个缩影。随着城市版图不断扩大,老百姓对新学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今年6月,杭州市教育局制定下发《关于落实“美好教育”教育规划和学校建设工作任务的通知》,要求各区、县(市)教育局(社发局)积极会同当地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修改完善本区域《学前教育布局(布点)专项规划》,重新编制《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布局(布点)专项规划》。

  随后,市教育局首次组织开展了包括萧山、余杭、临安、富阳在内的《十城区高中教育布局(布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基础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今年以来,各区、县(市)积极行动,制定了《中小学(幼儿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中小学(幼儿园)改扩建项目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创建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全市新建成中小学、幼儿园75所以上,切实保障了基础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

  为补上优质普通高中不足的短板,杭州市教育局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加快推进杭二中萧山分校等7个建设项目。同时,各地加快对现有学校改造提升工作,全市完成了12所中小学(幼儿园)改扩建项目,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创建率达95%,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提升。

  “美好成长”计划 成就更多孩子的全面发展

  一套8册的德育地方教材《最忆杭州》,让学生们重新认识了生活着的这座城市;每天大课间时,可以开展精彩纷呈的阳光体育活动;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走进校园……

  从课程到活动,从文化到管理,杭州教育正在全方位释放美的信号,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更好地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杭州市教育局出台了《杭州市中小学“美好成长”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致力于以“寻根之旅”夯实家国情怀,以“铸魂之旅”涵养健全人格,以“扬帆之旅”奠基健康之本,以“追梦之旅”实践知行合一,以“燃灯之旅”彰显美好师魂,进而帮助每一个孩子开启人生之旅,成就美好成长。

  同时,不断赋予“美好成长”计划以更丰富的内涵,除了以课程为抓手推进德智体美劳教育外,杭州还创设了多个文化育人品牌。如今,已经确定首批49所“美丽学校”、97个“美丽学校”重点项目和148所杭州市文明校园。在教育部公布的2018年全国400个中小学德育工作经典经验中,杭州市有5个经典经验上榜。

  美好征程才刚刚起步。未来,杭州将继续实施中小学“美好成长”行动计划,力争三年内培育形成10个区域德育名片,20个市级优秀德育品牌项目;建立200个班主任工作室,培养1000名骨干班主任;建设市级文明校园300所以上,市级美丽学校200所以上;培育市级体育、艺术特色品牌学校各100所,最终实现“人人有两项运动专长、一门艺术特长,学生体质与艺术素养保持省内领先水平”的美好愿景。

  “杭派教法”展现内涵 中职教育越来越“吃香”

  10月16日,“杭派教法”课堂文化节在临平职高举行。13个专业、13节精品课、33节展示课……观摩活动中,听课教师最大的感触是: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这正是杭派教法的核心理念:重体验、强自主、去功利、慢节奏。

  中职杭派教法要面向未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而教,而深层的意义就在于学与教方式的变革。一批中职杭派教法的形成,与近年来杭州积极实施中职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密不可分。

  中职教育质量提升离不开中职教师和教育教学团队的引领。市教育局注重中职名校长、名师培养和名教育教学团队建设,已评定市名教育教学团队20个,确定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各40人,中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快速提升。

  加强品牌专业建设,走内涵发展之路,是杭州中职质量提升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全市各类中职学校共开设69个专业,几乎覆盖全市所有行业,与市主体产业结构基本吻合。同时,杭州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迄今全市教育部门办中职学校全部参与试点工作,试点专业数36个,占全市专业总数的51.37%。已创建省级试点单位6个和评定市级试点项目20个,建成8个列入教育部试点的专业标准,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杭州样式”初步形成。

  通过深入实施中职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杭州中职教育内涵建设得到加强,办学水平不断提升,为杭州经济发展提供更多优质技能人才资源支撑。全市中职学校应届毕业生当年一次性就业率99.08%,通过多种渠道继续升学14060人,占毕业生总数的66.80%,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教育国际化 实现数量与品质“齐飞”

  2月份,浙江杭州钱江贝赛思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浙江杭州惠灵顿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获批办学许可;11月份,浙江杭州肯思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获批办学许可……

  城市国际化发展步伐的加快和越来越多国际人才的涌入,呼唤杭州提升教育国际化的品质和进程。2018年,杭州市新引进举办3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使得杭州市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数量增至8所,共吸纳了来自49个国家和地区的1351名学生在校学习。

  与一所所现代化学校同步建立起来的,还有对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日常管理和行业自律机制。今年6月,杭州市教育局联合杭州师范大学城市国际化研究院,编制了《杭州市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蓝皮书》,以全面展示在杭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情况;9月,由杭州国际学校牵头成立的杭州市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联盟召开第一次校长会议,并就“互相协商、互通信息,维护杭州涉外教育服务良好局面,促进杭州市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健康有序发展”达成共识。

  打造高品质的教育服务体系,离不开本土教育的全面对外开放。同时,加强教育国际交流合作也极大地促进了杭州本土教育改革与中小学办学品质提升。这一点从“千校结好”“百校结对”行动中就可窥豹一斑。

  在上个月公布的浙江省第三批“千校结好”特色学校名单中,包括杭七中、杭九中、建兰中学等在内的20所杭州中小学校榜上有名。至此,杭州市共有53所中小学入选浙江省“千校结好”特色学校,全市中小学与国(境)外学校结对总数超过1000对。

  结对帮扶 对口支援 “杭州班”在西部遍地开花

  近年来,“杭州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贵州黔东南、台江,湖北恩施,青海德令哈等教育对口帮扶地区。

  班上,不仅有支教教师、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还有政府政策的支持和经费配套,甚至还有企业力量参与其中,这是杭州实施的“政府+企业+学校”组团式教育精准帮扶,开创了杭州“组团式”教育帮扶的新路径。

  2017年至2018年上半年,杭州市教育局7位委局领导分头前往对口支援地开展调研考察,因地制宜地商议具体帮扶工作,力求精准帮扶。两年来,在杭举办了18期专题培训班,惠及援建地教师1079人次;来杭挂职锻炼的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共6批次109人;先后组织36批106位名师赴援建地区开展讲座、培训,覆盖1000余名当地校长、教师和教研员;先后招收774位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家庭子女来杭就读中职学校……

  对于更多无法亲临培训现场的援建地区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来说,教育资源远程共享平台建设无疑是最大利好。截至目前,杭州已出资在新疆阿克苏高级中学、黔东南州振华中学、湖北恩施三中等学校建设微格教室,送去杭州的优质网络教育资源。

  送先进教学理念、派优秀骨干教师、办私人定制培训,杭州市教育局的精准帮扶远不止于此,还通过加大师生互派力度、打造信息化平台,使对口帮扶两地的教育交流往来愈加频繁、便捷。为达成这些目标,仅2018年市教育局安排的对口支援地区教育项目资金就达到了9020万元。

  “三名工程”建设 家门口有更多顶尖大学

  10月20日,西湖大学在杭州成立。作为一所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高校, 西湖大学按照“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的办学定位,以博士研究生培育为起点,致力于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培养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

  西湖大学的“落地”,标志着杭州“名校名院名所”建设工程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2017年5月,杭州启动“名校名院名所”建设工程,旨在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等教育强省战略和人才强省的工作导向,全面提升杭州市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

  “三名工程”的蓝图是宏伟的:今后10年,杭州将引进建设一批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引进5所以上国内一流大学来杭建设分校、校区或研究生院;引进建设20个高等教育层次的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引进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和科研资源或世界500强企业建设30个高水平科研院所。重点引进国家“双一流”建设大学、全球排名前100位的世界一流大学,以及全国学科评估前5位或全球排名前20位的学科。

  目前,除西湖大学,浙大城市学院怀卡托大学联合学院正式挂牌成立并完成了两届招生,北大信息技术研究院已签约落户萧山区;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已签约落户滨江区;奥克兰大学中国创新研究院已签约落户经开区,均已正式设立运营;今年4月,杭州还与中国科学院大学签约共建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

  此外,杭州还启动了与多所国内外一流大学来杭合作办学的洽谈工作,家门口的国际名校、双一流大学正在成为一道新的风景线。

  新名校集团化办学 名校“出市入县” 教育“落差”归零

  2004年,杭州市首创“名校集团化”,为全省乃至全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成功案例。

  随着名校集团化办学战略不断推进,一大批新校、民校和弱校加速成长,优质教育覆盖率大大提高,老百姓对教育的获得感显著提升。但随着新老城区融合以及下辖县市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杭州新老城区学校之间,城区与桐庐、建德、淳安之间,在教育质量、优质教育资源上的“落差”日益显著。

  怎么办?从优质资源供给侧改革入手,杭州市开启新一轮名校集团化改革:深化实施以“跨域突破、县域盘活、师资融通、技术带动、治理跟进”为主要特征的名校集团化战略3.0版,实现基础教育从县域优质均衡走向市域优质均衡。

  为盘活县域教育资源,在杭州市教育局支持下,市属高中名校“出市入县”,在建德、桐庐、淳安等3个县(市)高中重组建立紧密型教育集团。目前,杭州市跨区域跨层级市域普通中小学名校集团已有22个。

  为了让更多教师跨城乡流动起来,市教育局、市编委办、市财政局牵头协调桐庐、建德、淳安三地政府部门,从三县(市)跨层级划转部分事业编制到杭二中等5所市直属名校集团,专项用于名校集团间的师资互派、合作办学,为跨层级名校集团可持续发展奠定了人事政策基础。

  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实现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精准化、差异化、个性化,市教育局支持名校集团核心学校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建设以共享优质师资和课程资源为主要内容的网上学校,构建集团成员网络学习共同体。

标签: 教育 责任编辑: 周舸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