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投资纠纷频发 法律环境面临风险
最近,国内企业境外投资有些不太平。
6月12日,《纽约时报》刊文《中国工厂遇到了美国工会》,报道了国内最大的汽车玻璃供应商福耀集团创始人曹德旺在美国建厂时遇到的困境———车间里的文化冲突。由于双方在文化、制度以及发展模式上的差异,在国内企业看起来很正常的一些做法,在当地很可能被认为是难以接受的,甚至还为此怼上了美国工会。
6月22日万达集团多只债券突然急剧下挫,旗下万达电影股价一度逼近跌停。一时间,各种相关传言甚嚣尘上。随后,有媒体报道称,监管部门要求各家银行排查有关企业授信和债务融资风险,直指海外投资迅猛、银行敞口较大的大型民营企业。
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国内企业大大加快了对境外的投资布局,增加境外资产配置。2016年金华市新增境外企业和机构42家,境外直接投资8.33亿美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238%。数据显示,到今年3月底全市经审批核准或备案的境外企业和机构共计450家,累计对外直接投资额39.7亿美元,覆盖69个国家和地区。
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在企业对境外投资高歌猛进的同时,境外投资面临的法律风险也接踵而来。针对近期境外投资的风险热点,为帮助企业更好地“走出去”,中国贸促会、金华市贸促会从今天起,组织专家陆续在金华、兰溪、永康、武义等地,开展境外贸易投资法律风险防范讲座,以及商事法律咨询服务。
“从我们摸底来看,企业在遇到境外投资法律风险和贸易摩擦时,往往一头雾水,茫然无措。”市商务局、市贸促会有关负责人表示,“走出去”的企业,应掌握和熟悉境外贸易投资法律和知识产权有关规则,充分运用国际通用的敦促履约和经贸纠纷解决机制,提高自身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管理的能力,有效应对在境外的各类风险和困难,力争赢得市场主动权。
资本出海,步伐越来越快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定不移地将扩大出口和投资作为一项长期战略来抓,保持定力,精准发力,对外经贸连年保持快速增长。到去年底,我市经济外向度已超过了80%,在广阔的境外市场上撑起了金华的一片天。
市商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1—2016年我市出口年均增幅达25.7%。今年1—5月,我市实现货物贸易出口总额1321亿元(含一达通),同比增长11.9%,出口总量保持全省第二位。从企业类型看,民营企业仍是我市外贸出口的支撑力量。从出口商品看,轻工产品较快增长。
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市出台扶持和激励政策,大力推动企业参与国际产业合作。截至2016年底,我市累计在“一带一路”沿线30多个国家设立134家企业(机构),投资金额10.82亿美元。红狮集团、众泰汽车、今飞集团等在印尼、老挝、印度等国家投资兴建生产基地;金轮机电在沿线18个国家年业务额达2000万美元;中天、广厦、歌山等建筑企业已经在泰国、阿联酋、斯里兰卡等沿线国家布点。
据金华海关统计,今年1—5月我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总额达592.9亿元,同比增长10%。印度、伊朗、伊拉克成“一带一路”前三大出口国,1—5月我市分别对其出口64.4亿元、54.1亿元和49.8亿元,同比增长12.2%、45.9%和28.9%。
我市制造业对外投资同样抢眼。去年我市制造业对外投资中方投资额6.29亿美元,占到了全市对外投资中方投资总额的75.51%。值得一提的是,去年红狮控股投资3亿美元在老挝设立了万象红狮萨迪他水泥生产线项目,而和谐芯光(义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出资2.47亿美元并购美国美新有限公司。这两个2亿美元以上大项目的设立,是我市扩大对外投资,加快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标志。
进入2017年,跨国并购成为我市企业对外投资的一大亮点。和谐芯(义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今年初投资5.7亿美元向德国欧司朗公司收购LEDVANCE公司全部股权,进行灯具、照明设备和光学产品的开发设计和销售。欧司朗公司是全球第二大的照明产品及方案提供商,LEDVANCE是欧司朗旗下从事普通照明业务的公司,其销售网络遍布100多个国家,在全球绝大多数市场排名均在前三。此次收购将有助于明芯光电打造成全球前三的中国照明集团。
防范风险,挑战越来越多
据市贸促会介绍,国外“两反一保”(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屡见不鲜,加上境外需求放缓,国外进口商拖欠、拒付货款等现象屡有发生,金华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遇到的贸易摩擦和纠纷也日益增多。尤其是跨境电商的兴起,使境外贸易投资法律案件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
2016年我省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占全国9.1%,但与海外市场发生贸易摩擦与纠纷的金额,却占到了全国总数的20%以上,而且案件频发,平均每两个工作日遭遇1起案件。2016全年共遭遇来自印度、美国、阿根廷等23个国家和地区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案件110起,涉案金额17.8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4.74%和53.67%。
中国贸促会通过公关游说、行业磋商等国际通行规则,帮助企业全力应对全球经贸摩擦。今年1—6月,中国贸促会直接参与的WTO贸易政策审议的有日本、墨西哥、尼日利亚、欧盟、巴西、柬埔寨等6个重点国家和地区。其中,我市涉及企业有500余家,通过市贸促会反馈意见的企业达50家以上。
当前,“一带一路”是企业“走出去”的热门目的地。但也应看到,“一带一路”所跨越的不同国家和地区,法律体系和社会背景千差万别,有的国内外矛盾升级,冲突不断,给国内企业贸易投资项目带来了未知性和不确定性。
中国贸促会专家指出,企业面临的境外投资法律风险,主要原因是不了解东道国的投资法律环境,缺少对项目的深度调查,没有仔细设计投资结构,逃避国内主管部门的审批,未重视谈判签约,轻视项目流程管理、法律文件管理混乱等引起的。很多时候,企业境外投资常常被东道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低廉的劳动成本吸引,对该国关于外商投资法律及政策没有进行深入实地调查,轻率作出投资决定。
因此,在对境外投资之前,需要对东道国法律规定的资本准入制度、投资促进政策、本土化政策、企业形式、产业开发政策、劳动法律制度、环保以及外汇管理制度等进行全方位的细致考察和了解。法律环境是投资环境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投资环境的好坏,甚至比项目的好坏更为重要。投资东道国的种种法律规定,决定了我市企业该如何投资,甚至是否投资。
化解纠纷,路子越来越宽
由我市申报的浙江金华电动工具以及平衡车两大行业经贸摩擦预警点,定于今天由中国贸促会正式授牌。这是我市首次获批设立国家级经贸摩擦预警点,也是我市主动应对经贸摩擦,护航外贸企业“走出去”的重要举措。
两大预警点的设立,进一步充实了我市境外贸易投资商事法律服务内容。授牌设点后,将以预警信息收集、分析和发布机制为依托,发挥贸促系统资源优势和服务优势,开展国际贸易壁垒、涉外法律纠纷解决、贸易摩擦应对等法律服务互动交流,致力于实现预警信息全面共享、外贸风险提前防范、贸易摩擦抱团应对。
从市贸促会近两年开展的走访企业和问卷调查情况来看,我市大多数企业缺乏对涉外法律知识应有的了解,一旦发生境外贸易投资纠纷,往往不知如何着手处理解决,有的选择隐忍,或吃哑巴亏,自认倒霉。这些因素既制约了企业“走出去”,又束缚了企业做大做强。
中国贸促会专家提醒说,当前国际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跨境电商等跨国经营活动持续升温,境外办厂、并购,境外上市等投资行为日益频繁,“走出去”不能光靠勇气和经济实力,还要有国际企业管理的智商和国际法律运用的智慧。避免对境外法律环境“水土不服”,是“走出去”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千万不能用中国法律知识理解外国法律内容,用中国管理心态预测国外法律风险,用中国思维模式应对涉外法律纠纷。
市贸促会有关负责人介绍,针对我市的重点行业和敏感产品,目前正在扎实开展调解、仲裁、知识产权、敦促履约等商事法律服务,发挥行业集体智慧和力量,全力打造“有纠纷找贸促”的服务品牌。尤其要利用好中国国际贸易仲裁委员会浙江省分会这一平台,引导企业勇于应诉抗辩,维护合法权益,力争境外贸易纠纷不出省。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