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嘉兴 正文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的嘉兴实践 实体经济回暖
2017年07月05日 10:51:42 来源: 嘉兴在线

  6月28日,第十一届上海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洽谈会暨论坛(以下简称“金洽会”)盛大开幕,吸引了180多家各类金融机构报名参展。嘉兴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也带队参与了此次金融盛会。

  据了解,上海“金洽会”创办十多年来,始终秉承为参展金融机构和广大中小微企业服务的宗旨,致力于搭建金融界密切联系中小微企业的重要桥梁,打造中小微企业与金融行业的对接融资平台,为推进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经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一个知名品牌展会。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浙江率先遭遇经济转型的阵痛。在此背景下,浙江金融系统深入开展金融改革创新,强化金融保障,初步形成了金融与实体经济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发展态势。嘉兴民营经济发达,市场化程度高,作为浙江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我市今年初以来紧紧把握接轨上海、科技创新、制造业提质等重大机遇,大力引导全市金融机构回归本源、专注主业,创新推进各项金融服务,着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与水平,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

  “从目前来看,随着各项工作的推进,我市实体经济回暖进程进一步加速。金融为我市经济社会健康平稳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嘉兴银监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制造业金融为主战场

  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

  随着我市《关于金融助力制造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措施的深入实施,工业经济释放出强烈的复苏信号。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末,嘉兴银行业制造业贷款余额1920.09亿元,比年初增加67.82亿元,增长3.66%,高于制造业贷款全省平均增速3.81个百分点,扭转了下滑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我市一季度末高技术制造业企业贷款余额113.3亿元,比年初增长12.51%,分别高于去年同期、制造业平均、各项贷款平均9.15、8.9和8.03个百分点。“这组数据一方面说明我市制造业贷款的内部结构呈加速向好态势,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市科技金融的蓬勃发展。”上述负责人解读认为。

  科技金融历来是我市金融业积极创新探索的一块“蓝海”。经过近三年的沉淀和积累,现已发展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科技金融发展高地。目前,我市已成立科技专营机构14家,基本实现县域全覆盖。其中,农业银行嘉兴科技支行和嘉兴银行科技支行成为浙江银监局批准设立的全省首批“持牌经营”专营支行,邮储银行科技城支行也由总行特批为专营机构。

  不仅如此,我市今年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还创新推出“CCEI”评估体系,初步建起一套定量指标体系。“这个评估体系能比较客观、综合评价银行机构对科技金融的付出与贡献,为下一步政府实施差异化风险补偿打下基础,最大程度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撬动效能,并引导银行做大做专做强科技金融。”该负责人告诉记者。

  为解决商业可持续问题,我市金融机构还纷纷创新金融服务模式,进一步完善科技金融产品“工具箱”,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投贷联动服务模式,此外,还有契合不同成长周期科技型企业的特色信贷产品,如信用贷、订单贷、贸易贷、知识产权贷等,较大程度上破解了科创企业的增信难题。

  截至今年5月末,纳入风险补偿体系的10家专营机构对科技型企业贷款689笔,余额13.18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8.31%和7.5%,增速高于制造业贷款4.65和3.84个百分点。

  普惠金融为主路径

  小微和三农成“宠儿”

  嘉兴是民营经济大市,小微企业以“小而美”的姿态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大作用。然而“融资难、融资贵”是众多小微企业发展路上绕不过的坎。

  为了切实降低小微企业资金周转成本,我市于2012年推出“无还本续贷”。截至今年3月底,嘉兴辖内已经有38家银行推出了该项业务,累计转贷资金达813亿元,受益企业14000多户,按每次周转成本千分之1.5保守估计,累计为企业节约1.22亿元。

  无还本续贷只是我市支持小微经济的一个缩影。嘉兴各金融机构根据自身特点,不断创新担保方式和还款方式,有效助推小微企业实现从“低小散”向“小而美”的“华丽转身”。截至5月末,我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2353.93亿元,比年初增加46.89亿元,增幅2.03%;小微企业贷款户数106418户,比去年同期新增12293户;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95.17%,比去年同期上升0.63个百分点。

  在金融服务最大的短板“三农”金融服务方面,嘉兴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

  对农民来说,手中的土地和住房由于受诸多因素制约,无法拿来用作贷款的抵押物。我市作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国家级试点,“海盐模式”成为全省样本。截至2017年3月末,全市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余额已达2.58亿元,同比增长55.3%。我市还率先成立3000万元风险补偿基金,并将“建立市级农村两权风险补偿基金”作为嘉兴市农村改革三年攻坚行动计划的重大改革内容列入其中。

  在各方的积极作为下,我市农村金融环境进一步优化。截至2017年3月末,累计征集中小企业信用档案4.8万户,累计获得银行信贷支持10580家;嘉兴辖内91.53%的农户已建立信用档案,累计发放贷款680.60亿元。建立了801个银行卡助农服务点,覆盖了全市所有行政村。

  供给侧改革为主方向

  金融活水滋养地方经济

  不少地区的银行往往面临提升资产质量和支持实体经济两难选择。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小企业逃废债频发、风险较高,科创、绿色企业又存在着高风险和债务融资低收益的不对称局面,贷款投放对资产质量控制形成极大压力。

  然而,我市金融生态在各方的努力下得到持续优化,银行资产质量已连续三年居全省最优。截至2017年3月末,全市不良贷款余额47.80亿元;不良贷款率0.85%,比年初下降0.05个百分点;5月末,全市人民币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5.58%,低于全省平均0.22个百分点。

  资金如水,实体经济如田地,做金融即如做大大小小的金融水利工程,要能恰到好处地引导资金之水灌溉实体经济之田地。除了上文提到的各个方面,我市还在发展绿色金融、支持企业并购重组、扶持企业登陆资本市场等方面频频发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为嘉兴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增添新动能。

标签: 金融 责任编辑: 吴盈秋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