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嘉兴 正文
建设街道创新机制巧治“城市病”
2017年09月07日 09:51:00 来源: 嘉报集团

  “水泄不通”是每年各学校开学日的一大“盛况”,在市区一些中小学校门口,送孩子上学的家长常常把这里堵得严严实实。但是刚刚过去的开学季首天,在位于建设街道的辅成小学、第一幼儿园和商业幼儿园,这样的景象却没有出现。

  “自从有了‘一小时停车证’,我接孩子方便了许多。”上周五下午,临近放学的辅成小学校门口,家长们井然有序地在一旁等候。市民刘女士表示,自己在周边停车场拥有免费一小时的停车“待遇”,现在接孩子上下学,她会将车先停到停车场,再走到校门口,这样既安全又便利。

  据建设街道综合执法中队中队长方强介绍,辅成小学紧邻月河景区、荷花堤农贸市场,以前,接送学生车辆随意在校门口路段停放,不但造成周边交通拥堵,也增加了学生的交通安全隐患,堵得最严重时经过少年北路“走路要比开车快”。如今,少年路停车场和建设停车场已打通,可容纳400多辆机动车临时停放,特别是停车场免费对家长开放后,跟附近平家弄、少年路形成了一个交通微循环,对附近车流量较大的勤俭路、禾兴路也起到了分流作用。

  建设街道地处中心城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展示嘉兴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治理“城市病”,理应走在前面。“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辖区内也出现了如市民停车不便、商户占道经营、摊贩商户无照经营等‘细节难题’,因此,必须大力推进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在建设街道党工委书记俞海福看来,将城市管理与执法有机结合,构建管理、执法、服务等“多位一体”的管理格局,十分有必要。

  那么,如何有效根治这些顽固的“城市病”呢?建设街道以制度创新,对错综复杂的城市管理“死结”“快刀斩乱麻”。

  由于流动性大、无时间规律,流动摊贩是城市管理中“最难治”的问题之一。为彻底解决这一难题,全市首支24小时综合行政执法中队在建设街道诞生了。

  建设街道综合执法中队打破了原有的早晚班工作制度,进一步延长工作时间,以一周7天为周期,每天固定由1名中层干部或骨干队员带班,2至3名队员和8至9名协管员协同参与24小时巡查,大大加强了夜间、周末和法定节假日执法力量,全面提高执法的覆盖范围和强度。

  通过这项制度的实施,建设街道的街容市貌得到了明显改善,“一环”以内夜间无证设摊行为已全面取缔,中心城区夜间市容“顽疾”被有效根治。“以前,我们这里的一条路上聚集了各种流动摊贩,产生了大量的噪声,严重影响休息。”家住少年路附近的徐燕表示,现在好了,综合执法部门全面提高了执法力量的覆盖范围和执法强度,周边环境变得更“清爽”了。

  说起建设街道,除了繁华热闹的商贸中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外,辖区内的老社区也是一大特色。为了做好背街小巷的城市管理工作,建设街道发动各行各业热爱志愿服务的居民,“化身”为一个个“综合执法队员”。

  “这里不可以私自设摊的!”近日,居民姚家荣和往常一样在自己负责的区域巡逻,他通过“说理讲法”的方式,成功将一名流动摊贩劝离,并要求其在离开时将地面清扫干净。“这些巡逻队员对所居住的周边环境非常熟悉,一些我们看不到、摸不着的问题,他们都能及时解决。”建设街道综合执法中队队员唐利清说,而且巡逻队员身份都是志愿者,比执法队员更有亲和力。

  遍布小街小巷的“草根”管理服务队,得到了居民的“点赞”。“家门口的这条路本来就窄,以前有些违停车辆堵在门口,早上开电动车送孩子上学都出不去,那真叫一个急。”家住府忠埭附近的居民冯师傅表示,如今志愿者会提醒车主有序停放,乱停车的现象慢慢减少了。

标签: 开学;交通 责任编辑: 吴盈秋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