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嘉兴 正文
大爱!这个双目残疾的嘉兴人25年资助40多个孩子
2017年12月15日 11:11:24 来源: 南湖晚报 张倩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他,双目残疾,视力只有0.04,哪怕相距一米也看不清对方的脸。他,25年来,用自己微薄的收入,累计捐款超过20万元,帮助省内40多名贫困学生重新走进学堂。嘉兴市南湖区普通居民朱水源原本是属于需要社会帮助的弱势群体,但他却克服了种种困难,不计回报地捐资助学,并把奉献视为毕生追求的事业。今年11月,朱水源先后入选第六届嘉兴市道德模范和第五届浙江省道德模范。

  帮助那些上不起学的孩子

  “朱伯伯,告诉您一个好消息,我考上大学了,感谢这6年来您对我无私的帮助和关怀。”“朱伯伯,在您的鼓励下,我这学期的学习成绩提高了!附上我的成绩单。”每年升学季或者期末考试后,朱水源都能接到许多类似的电话或信件。

  今年67岁的朱水源与老伴住在嘉兴市区斜西街原嘉兴三建宿舍里,住宅面积仅51平方米。记者在他家看到,家里的墙壁已经泛黄,屋里除了他儿子结婚时购置的冰箱和空调外,根本没有像样的家具和家电,不过桌上则摆满了孩子们的来信,以及朱水源写给他们的信件的底稿,每一封信朱水源都像宝贝一样收藏着。

  朱水源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从小喜欢读书,梦想长大后能成为一个文学家。但现实的窘境迫使他辍学走上打工之路,先后在蚕种厂采过桑,砖瓦厂拉过车,煤饼厂送过煤,环卫处刷过马桶,直到1968年才在市第三建筑公司当了一名工人。这样一位普通居民,为何会走上捐资助学之路呢?

  “因为自己小时候没有机会上学,所以特别怕看到别的孩子也受失学之苦。”朱水源说,1992年8月的一个晚上,他在电视上看到一则关于“贫困地区的孩子没法上学”的报道,深深被触动,也让他想起了自己艰辛的童年,“从那一天起,我就在想,哪怕自己再穷,也要出一份力,去帮助那些上不起学的孩子。”

  于是,1992年,在浙江省“希望工程”办公室的牵线搭桥下,朱水源成为浙江省第一批“希望工程”参与者,与温州市泰顺县南院乡岩坪村小学二年级的小陈同学结对,开始了资助贫困学生上学的“助学之旅”。之后,朱水源不断结对助学,25年来,已先后结对帮助了40多名贫困学生。

  金华磐安的文文、绍兴诸暨的梦佳、丽水景宁的小吴、嘉兴的小洑……这些孩子有些是通过“希望工程”牵线搭桥与朱水源结对的,有些是朱水源自己走访、联系学校结对的。除了给孩子们经济上的帮助,朱水源还经常去学校看望孩子们,询问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给孩子们精神上的鼓励。

  命途多舛但助学梦想不变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这条助学路,朱水源走得很艰难。2002年,单位因经营不善破产,被迫下岗的朱水源变得很迷惘:没有工作意味着没有收入来源,是不是还要继续帮助那些结对的孩子呢?朱水源再三思考后,决定“咬着牙也要帮助那些孩子”。后来,朱水源终于找到了一份做销售的工作,继续用微薄的收入资助贫困学子。

  就在这时,他的眼疾越来越严重。朱水源的右眼曾受过伤,视力不到0.1,左眼被查出问题,现在双眼几乎看不清东西,四级视力残疾。但是朱水源没有想过放弃,趁着还没有全盲,他经常赶到各所山区学校,看望自己资助的学生。

  “这些贫困学生来自不同地区,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一个辛酸的故事。”朱水源说,“我对孩子们在经济上的帮助不多,主要是精神上的关爱,教他们如何做人。是他们的纯真和好学感动鼓励了我,让我坚持走助学之路。”当施同学因为没考上高中而情绪低落时,朱水源写信鼓励她“成才之路千万条,学业只不过是其中一条”;吴同学因家境贫困而自卑,把收到的捐款花在打扮上,结果因为在学业上受到挫折而患上忧郁症,朱水源又想方设法为她治病,并鼓励她面对现实,重新站起来……

  对这些被资助的孩子来说,朱水源就像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指路明灯”。“朱伯伯就像是我的朋友,我愿意把自己的事情跟他讲,听他为我分析,能认识朱伯伯我很开心。”嘉兴高照实验学校的余美是朱水源去年结对的孩子,余美觉得朱伯伯就像自己的“忘年交”,每当学习遇到困难时她就会想起朱伯伯的鼓励。

  朱水源的事迹和精神不仅鼓励着被资助的孩子们,也深深影响着周围的人。朱水源的工资不高,平时的积蓄几乎都捐给了孩子们,所以他对自己十分苛刻,十几年也舍不得添件新衣服,有时买双袜子都要考虑很久。朱水源的儿子小朱从小就没有穿过像样的衣服,穿的都是亲戚家给的旧衣服,但是小朱特别懂事,学习十分努力,考上了博士研究生,在朱水源的言传身教下,每逢春节,他都要走上街头,深入农村,为市民写春联。

  “朱先生的精神感染了我们学校的学生和老师,他25年来坚持捐资助学,这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高照实验学校副校长杨建军这样说。“老朱的行为也深深感动了我们,只要我们有能力,也会像他一样去帮助那些困难群体。”南杨社区党委书记陆荣法这样说。

  如今,朱水源虽然已经年过六旬,仍在努力做销售工作,无私资助孩子。他说:“只要我还走得动,能挣到钱,就要继续资助孩子上学。”

标签: 孩子;水源;伯伯;帮助;助学;资助;受访者 责任编辑: 金林杰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7121549588076952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