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丽水 正文
松阳:国际视野里的乡村文化供给侧改革
2018年01月18日 09:24:33 来源: 丽水网-丽水日报 记者 叶浩博 孙丽雅

  中央党校文史部教授徐平在松阳乡村调研时说,“看到昔日的辉煌与没落,也看到乡村的复兴和希望。”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国家住建部传统村落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罗德胤曾在《瞭望》周刊上发表文章,将松阳列为“古典中国”的“一号种子选手”。

  那么,松阳该如何完成新时代的乡村振兴?

  《光明日报》于2017年8月18日刊发的评论员文章《乡村需要重塑自我》中提及“从一、二、三产业交融的大农业,到依照文化肌理进行的建筑规划,从对田园生态的保护与开发到对精英群体的虹吸效应,松阳成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终依托自然禀赋和特色资源,不断改善乡村的经济和社会结构,最终完成自己的精神建构,形成自己的主体意识。”

  这个“乡村振兴精神建构”的全新课题摆在了松阳面前:让每一个人,包括中国人、外国人,城市人、乡村人,网络达人、艺术大家,都能在松阳体验到乡愁文化,恪守生态文明,寻觅中国文化之根。这将是新时代乡村文化供给侧改革的题中之义。

  中国人的开放,外国人的探秘,城市人的寻根,乡村人的恪守,网络达人的说走就走,艺术大家的且吟且行,都在具有1800年建县史的松阳找到了心灵家园。

  根植于松阳的“大地艺术”

  2017年10月17日,日本“大地艺术之父”——北川富朗受邀来松阳。两天的考察交流日程,排得满满当当。

  作为国际策展人,北川富朗是日本大地艺术祭和濑户内海艺术祭的发起者。近年来,北川富朗致力于通过艺术探讨乡村振兴、社区建设等课题。他策展的“大地艺术祭”用“现代艺术”撬起了乡村发展的活力,吸引更多城市人走进乡村,品味生活。

  这与松阳县“文化引领乡村复兴”的发展思路异曲同工。

  天空下着雨,远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踩着布满青苔的石阶步行,北川富朗先后走进了大木山骑行茶园、兴村红糖工坊、松阳老街非遗馆、石仓契约博物馆,考察了小茶姑娘、云上平田、云端觅境、过云山居、茑舍等多家文化民宿,对松阳乡村艺术大加赞赏:“我觉得松阳自然景观非常优美,而且还保留了很多传统文化的地方,当地人对文化传统非常重视,这点值得我们去学习。松阳不仅保留了传统文化,而且非常好地保护了自然景观,不愧是一个示范地区。”

  甚至于离开松阳后,他仍在世界各地的交流平台和自媒体上宣传松阳:“在人口稀疏的古老村落,已经形成了许多地方特色浓郁且设计新颖的民宿设施。到访的人们可从高处一览秀丽风光,这个构思和成果令我十分吃惊。走进竹林里,还有上演传统戏剧的优质舞台;以传统地方特产红糖为主题的纪念馆里,也会上演最高品质的人偶戏和民乐演奏,对此我深受感动。”

  诚如所言,国家4A级景区大木山茶园的竹亭和茶室,登上美国《福布斯》杂志;过云山居、云上平田、柿子红了等民宿,成为国内民宿案例的典范;平田村、沿坑岭头村、西坑村等传统古村落,打造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宿村”“画家村”“艺术村”……近年来,松阳县探索“文化引领的乡村复兴之路”,坚持“活态保护,有机发展”原则,对村落进行串点连线的保护利用,实在是一种基于建筑美、人文美之上的“大地艺术”。

  除了设计松阳四都乡平田村的山家清供餐厅,香港大学建筑系主任王维仁还被赤寿乡界首村聘为该村第十一届建设顾问。

  他坚持“古村落保护需回归历史文化传承和人与自然关系修复”的理念,将界首村老街上破败的会堂进行设计改造,连通松阴溪和老街,用作村民的结婚大礼堂、游客休息点、农产品交易城,让居住在村里的人们可以延续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如今,王维仁又投身赤寿茶叶实训基地、茶文化展厅和茶艺室的“大地艺术”设计中,并乐此不疲。

  松阳的“大地艺术”用心、用情、用智、用力。

  如今,松阳全县共有国家级传统村落71个,数量位居华东地区首位,获批中央财政支持保护资金2亿多元。松阳还被国家住建部列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示范县,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全国唯一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试验区,被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列为“拯救老屋行动”整县推进试点县。

  隐匿于乡村的“竹林剧场”

  哈佛大学建筑系毕业的“省千专家”徐甜甜,不但为田园松阳改建了农耕馆、竹亭、茶室、契约博物馆,还在松阴溪畔设计了独山驿站、水文化公园等系列作品,并在叶村乡横坑村修建了一座贴近自然、人文荟萃的竹林剧场。

  用青竹围搭成一个鸟笼形状,一座美丽的乡村剧场呼之欲出,像极了明代画家仇英的《独乐园图》:以天然的竹子围护舞台空间。剧场周围,老竹子慢慢死去,新竹子不断长出,每年不断更替围护,用新生竹子编织出的新剧场,成为了一座会新陈代谢、自然呼吸的乡村舞台。

  竹林剧场上演哪些好戏?德国Aedes建筑论坛的专家学者来了,剧场上演浙江省“戏曲界的活化石”——松阳高腔《三状元》;国际交流大学生来了,竹林演绎松阳民俗文化秀;国内外游客来了,舞台蜕变为百姓剧场,成为室外露天的农村文化礼堂,唱支山歌赢喝彩。

  叶村乡横坑村党支部书记徐叶谊认为,乡村建个剧场,只占地方,没效益。如今,他说,竹林剧场建起来,横坑悄然发生改变。前来摄影写生游玩的游客多了,一改往日的冷清;引进工商资本易了,苏州投资商将荒废多年的黄泥房改成民宿;原本偏远的横坑村火了,隔三岔五就有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来欣赏戏剧和民俗。

  “真是没想到,原本以为派不上用场的竹林剧场还自带农旅融合产业链功能!”徐叶谊说,2016年,“阿郎自然农耕”种植示范园项目定点横坑,120多亩荒田得以流转,签订合同的70多户村民,每亩每年可以从示范园得到300元收入,第二个十年流转费递增20%。

  一座竹林剧场,有了“招财进宝”的功效。村民奔走相告,回村开民宿、办农家乐、开茶馆,可持续发展着文化引领的乡村复兴。

  2017年,松阳新增农家乐民宿109家、床位数1035张,全县累计发展农家乐民宿经营户426家、床位3905张。全年共接待游客205.1万人次,实现营业经营总收入12759.2万元,分别同比增长32.6%和40.31%,新打造出云端觅境、卓庐若家等5家高端精品民宿。其中,八成以上的民宿是被摄影文化、民宿文化、绘画艺术等文化元素带动创收致富。

  走向世界的“印象松阳”

  没有改革,开放是无源之水;没有开放,改革行之不远。对于身处乡村文化供给侧改革中的松阳,尤为如此。

  开放,迎来了外国艺术家。

  2017年9月12日,来自36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位艺术家齐聚松阳明清老街,现场创作百米长卷,开启松阳当代国际艺术展的序幕。

  在松阳石仓六村古民居,契约博物馆依山而建,与山融为一体。房屋墙体全部采用当地石材砌筑,墙体就像是契约精神一样,坚实厚重地根植于松古大地。

  50余位艺术家来到这座新建的契约博物馆,被这座“石头城堡”深深吸引,竟然跳起了亚非欧各民族的舞蹈。“他们绝大多数都是世界各地的当代艺术家,来松阳,遇见‘城堡’,留下画作,被遍地的中国乡村文化气息感染,他们就是艺术的老顽童。”全程陪同翻译的文化志愿者陈菁菁,这样解释着外国艺术家在契约博物馆前载歌载舞的行为艺术。

  改革,带来了蓬勃动力。

  松阳启动了全县域乡村博物馆建设,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充分利用古民居、祠堂、文化礼堂等文化建筑,建设具有展陈体验功能的博物馆,达到展示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技艺的目的。

  目前,松阳的红糖、烟叶(桑蚕)、松香博物馆等一批文旅融合项目和契约博物馆一样,正在有力推进中。

  与此同时,“红糖工坊+民宿”“契约博物馆+民宿”“木偶剧团+民宿”“茶叶作坊+民宿”“竹林剧场+民宿”,是眼下松阳需要开创探索的民宿创富新模式。生态农业、传统手工业、休闲旅游完美融合,让民宿成为当地生活、文化的窗口和实体。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2017年10月4日,全国政协副主席马飚在松阳调研古村落时强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处理好保护、发展以及富民的关系;深化传统村落的文化、历史、建筑学等方面的研究,加强政府指导、资金支持和各相关部门的统筹协调,促进松阳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结缘松阳,那是一场永远不会落幕的发现之旅。因参加“笔尖下的松阳”采风创作活动,而结缘松阳的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张抗抗,在《人民日报海外版》留下这样的声音:“松阳今生的繁盛和魅力,密钥在于‘修复’。修复古村落,修复文化,修复人心,在修补中‘寻找与替换’。”

  “重塑自我之后的松阳,书写了大城市之外的发展叙事,建立了一种乡村美学,反向提供了文化对照的视角,输出了自己的乡村文化资源,有与都市平行世界里不同的另一方天地。”《光明日报》如此评论松阳的乡村文化。

标签: 松阳;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8011837579640938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