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丽水 正文
把活树变活钱 丽水叶樟富不再守着金山过穷日子
2018年10月09日 10:29:09 来源: 丽水网-丽水日报

  对林权改革,叶樟富充满感激。他说,就是靠它,自己告别了守着金山过穷日子的历史。

  就在2007年,这位遂昌县三仁畲族乡小忠村村民通过林权抵押贷款进行笋竹两用林培育。如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他,每年光是笋竹收入就有10多万元。

  住上三层楼的小洋房,家里的20多亩地每年都有近十万元的收益,孩子们都已成家立业……别看叶樟富现在的日子过得幸福美满。放在十多年前,这是他想都不敢想的。

  上世纪80年代,叶樟富分到15亩的竹林地,随着竹林地不断扩大,现拥有竹林地20亩。毛竹产业收益是叶樟富一家主要的经济来源。为了增加竹林地的收益,叶樟富曾经尝试过新的种植和施肥方式。

  “就拿施肥来说,起初采用平衡施肥,每间隔两米挖一条横沟施肥,但是这种方法很费工,后来采用挖坑施肥,在毛竹根30厘米以外的地方挖坑施肥,虽然省力但是随着毛竹效益的下降,最终选择了放弃。”叶樟富说,在这种来回“折腾”中,他耗干了本就不厚的家底。没有新的资金投入,增收的实验进行不下去,叶樟富只能空守着20亩的竹林地靠天吃饭。但是,毛竹有生长期,大年时收益多,小年则收益少。

  山林资源是丽水最大资源,林地面积占浙江省的1/4,林农人均山林面积近10亩。长久以来,广大丽水林农不是没有利用手中山林进行创业的想法和项目,但因缺乏资金支持,只能像叶樟富一样“守着金饭碗讨饭”。

  2006年,我市开始进行农村金融改革工作,当年颁布的《丽水市林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规定,“实现森林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林地、林权可以依法有序进入市场,可以交易、流转,其市场价值才能得以体现,资源才能变成资本”。

  2007年,这股改革的春风吹向了叶樟富。当年,叶樟富的儿子考上了大学,需要大笔资金来供儿子读书。正当他苦恼不知该如何才好之时,时任村委会主任尹永余给他打来了电话,说林权证可以贷款了,问他要不要贷,叶樟富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当时村里进行林权改革试点工作,需要几位村民率先尝试,叶樟富是村里毛竹产业的带头人,我第一个就想到了他。”尹永余说。

  第二天,遂昌县里派人来山上评估后,他便拿着林权证到三仁畲族乡农村信用社贷出了第一笔款。拿着5万元的贷款,叶樟富开心极了,他用这笔钱不仅交了儿子的学费,还购买了肥料、付了人工费等,“以往像我们农民贷款比较难,现在用林权证就可以贷款,不仅是在最需要时候送来,还给我利息最低,就如同雪中送炭一般。”回忆起当年的场景,叶樟富说道。

  有了资金的投入,叶樟富的“实验”进展得很顺利,次年毛竹山实现增收,他也还清了这笔抵押“林权”得到的银行贷款。

  “这些年,这张‘林权IC卡’就是我家最大的宝贝!”叶樟富说,林权抵押贷款让他尝到了甜头,贷款的规模也从5万元增加到了10万元,盘活的资金多了,他的日子也越过越好了。

  在叶樟富的带动下,小忠村毛竹产业的规模越做越大,效益也越来越好。随着收入的年年增加,叶樟富将家里搁置几年未装修的房子给装修起来,大大改善了生活条件。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尝到了甜头,村里村民们也纷纷拿出林权证进行抵押贷款。村民手中的林权证变成一张张“绿色信用卡”,活树变成了活钱。活钱多了,村民们在发展毛竹产业的同时,有些还纷纷转型,做小生意的,办农家乐的,种经济林的,做生态蔬菜专业户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标签: 绿色 责任编辑: 丁慧刚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