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海丝”首批申遗名单公布 宁波四处遗址入选
2016年09月21日 14:05:20 来源: 鄞州新闻网 记者 吴海霞 通讯员 林楠 摄影 史久阳

  浙江在线9月21日讯 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古刹天童寺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昨天,记者从区文广新局获悉,在国家文物局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申遗工作的通知》上,天童寺和保国寺、永丰库遗址、上林湖越窑遗址等一起,作为申报城市之一宁波的遗产点,列入我国2018年申遗推荐项目“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的首批名单。

  “世界文化遗产”,一张极其炫目的文化名片,一顶举世瞩目的桂冠。此次申遗,征途漫漫,泉州、广州、宁波、南京等多个城市的“海丝”史迹联合打包,在经过国家文物局组织相关专业机构,对“海丝”申遗预备名单中各申报点的价值、真实性、完整性和保护管理现状进行现场调查和审慎评估之后,天童寺就这样入选了。

  “海丝”史迹中具独特地位

  为什么入选的是天童寺?因为它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史迹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海上丝绸之路,指的是1840年前中国通向世界其他地区的海上通道,它有两大主干线,一是由中国通往朝鲜半岛及日本列岛的东海航线,二是由中国通往东南亚及印度洋地区的南海航线。

  宁波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港口城市之一,8世纪,从宁波横渡东海到达日本列岛南部的新航线已经出现。唐代的宁波,逐步发展为“东亚贸易圈”的枢纽港之一。

  唐长庆元年(821),明州迁治三江口后,构建州城,兴建港口,置官办船场,修杭甬运河,使明州成为我国造船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跻身四大名港之列。日本遣唐使先后四次在明州登陆入唐。

  区文管办主任金琪军解读:宁波有着多元的文化遗产,在海上丝绸之路宁波史迹中,充分体现了宁波文化的博大精深,展示了宁波海纳百川的广阔胸怀。天童寺始建于西晋永康元年(300),是印度佛教通过海路传至中国后,宁波乃至东南沿海地区较早的佛教建筑。

  国家文物局有关领导在考察天童寺时曾表示,天童寺在宁波的“海丝”史迹中有着非常独特的地位,它的历史价值和文物风貌得天独厚,是申遗中不可缺少的砝码。

  在海上丝绸之路历史上,宁波是日本佛教的“圣地”,而天童寺则是这一“圣地”的象征。据《天童寺志》记载:宋、元、明时期,有33位日僧到天童寺参禅、求法,有11位中国僧人赴日弘法、传教。可以说,天童寺是承载海上丝绸之路历史上宗教文化交往的标志。

  把中国禅宗传入日本并且创立临济宗、曹洞宗的日僧荣西禅师、道元禅师,都是从天童寺归去后开山立派的。荣西得天童寺住持怀敝印可,将临济宗的黄龙派传到了日本。道元则是另一位住持——如净禅师的衣钵传人,使曹洞宗默照禅一系在日本开枝散叶、发扬光大。

  怀敝与荣西,如净与道元,是中国佛教史上空前绝后的传承,其都发生在天童寺,这彰显了天童寺追求世界大祥和的禅文化。

  1980年,日本曹洞宗代表团一行92人访问天童寺,双方共同举行法会,并在这里建立了“日本道元禅师得法灵迹碑”。与天童寺有关的日本僧人中,不得不提的是雪舟,他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1467年,雪舟入天童寺参禅。翌年,受邀为京城礼部院中堂作巨幅壁画,得明宪宗朱见深赏识,命为“天童第一座”。1469年,雪舟归国,创“天开图画楼”,取天地开辟之意。其画得天童太白山水壮丽景色之感染,结构雄伟,笔调奔放。其画爱以“天童第一座”署名,代表作有《四季山水图》《慧可断臂图》《山水长卷》等,被视为日本国宝。

  天童寺本身就是座博物馆

  天童寺进入首批申遗名单,不仅因为其独特的历史地位,还在于作为史迹本体的天童寺,其风貌保护尚好,大量的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信息保存至今,传递着久远年代里,那些与“海丝”有关的传奇故事。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天童寺,其遗产保护成果,是此次进入首批申遗名单的通行证。

  据金琪军介绍,天童寺现存的建筑群,本身就是一座博物馆。

  西晋永康元年,僧人义兴在南山之东谷结茅修持,为天童寺之创始。唐开元二十年(732),僧法璇于此建太白精舍(即今古天童)。至德二年(757)僧宗弼将精舍迁徙太白峰下(今天童寺址),乾元二年(759)赐名天童玲珑寺。唐宋期间几易寺名,明洪武十五年(1382)册定天童寺名。

  1700多年的岁月流转,风雨沧桑,星河浮沉,天童寺屡废屡建。

  金琪军告诉记者,现存建筑为密云圆悟住持所重建,崇祯四年至十三年(1631—1640)奠定今寺之框架。清代重修,1979年,国务院拨款整修。

  天童寺占地面积76400平方米,建筑面积38800平方米。整个建筑坐北朝南,依山而筑,层层递升。现存殿宇建筑30余幢,共计999间,整个建筑布局严谨,造作精良,疏密相间,有藏有露,主从有致。中轴线上,由南而北垂直排列,依次为外万工池、七佛塔、内万工池、照壁、天王殿、佛殿、法堂(藏经楼)、罗汉堂等。

  天童寺的主体殿堂体量宏伟,场面开阔,飞檐翼角,秀丽挺拔;屋面重檐歇山顶,筒瓦骑缝,勾头滴水,饰以鸱尾脊兽,古朴庄重。两翼偏殿,配置对称。东轴线上有新新堂、伽蓝殿、云水堂、自得斋、立雪轩。西轴线上有清规堂、祖师殿、应供堂、静观堂、面壁居等。两翼偏殿与主体建筑相峙,互为衬映。

  在偏殿两掖,按照地形起伏,另建有钟楼、禅堂、戒堂、奎焕楼、库房、大鉴堂、方丈室、东桂堂、西桂堂、延寿堂、长庚楼、古松堂等诸多殿宇寮室。崇楼杰阁,廊房栉比,千楹万础,构成规模宏大、结构精致的佛寺建筑群体。

  在天童寺之西南约3公里处的小白岭墩,有镇蟒塔(俗称小白塔)一座,该塔始建于唐会昌年间,民国十年(1921)重建。八面七层,内设盘旋梯,直上顶层,可凭依眺望山景。寺东沿涧而上,幽幽山径约1.5公里处,留有天童寺义兴祖师开山结茅的古天童遗址。

  此外,天童寺内有宋、元、明、清历代碑碣60余通,石刻楹联26对,匾额34块。玉器、瓷器、铜器、字画等文物95件,有着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其中三级文物20件,一般文物202件。

  浩瀚时间长河,这些文物的保存和珍藏,也凝结着无数僧人的心血。

  石刻碑碣包括北宋甬上第一状元张孝祥书“宋宏智禅师妙光塔铭”、宋天童寺住持应庵昙华书“还乡偈”、宋佛果老僧克勤书“知藏法语碑”、元国清寺住持昙噩书“万佛涂田记”、明天童寺住持圆悟书“天童寺祖堂碑记”等。寺内重要文物还有冶筑于崇祯年间重2000公斤、能容千人食用的“千僧铜锅”,崇祯十四年的铜云版,崇祯八年的青花大炉瓶,清顺治御赐鎏金铜佛,以及重达7500公斤的大铜钟等等。

  申遗将给鄞州带来什么?

  2018年的申遗,留给鄞州相关部门开展各种申遗工作的时间,不算太长。区文广新局局长蔡建泓告诉记者,对此次申遗,从市里到区里,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申遗要做的工作很多,而申遗的过程以及如果申遗成功,无论对于天童还是鄞州,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这对我们的遗产保护和文化形象的展现,都是一个质的提升,也是地域文化内涵挖掘的一个成功典范。海上丝绸之路在历史上影响深远,促进了中国和其他国家商贸、文化、宗教等方面的交流。而通过此次申遗,也将进一步扩大天童寺和鄞州对外的影响力,必将书写中外交流史上一个新的传奇。”蔡建泓说。

  接下来,我区要做的申遗工作包括编制各类文本和相关规划、开展遗产点本体修缮和环境整治工作、加强“海丝”文化学术研究与交流等。

  区委党校李锋博士认为,天童寺“申遗”,从大的方面讲,可以让我们深入地挖掘鄞州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建构起更为强大且深刻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扩充区域的文化软实力,形成区域的文化品牌。“一带一路”的战略,是中国走向世界,与世界建立更为广阔的联系,同时也是中国影响力与中国话语权向世界延伸的载体与媒介。中华文化的走出去,与世界开展深度的对话,这是“一带一路”战略中的组成内容之一。天童寺是“东亚文化之都”的重要名片之一,其知名度伴随着禅宗文化的传播,在东亚地区,乃至欧美等国家与地区扩散。

  李锋表示,“海丝”申遗,还是从文化自信角度重新推动“中国梦、鄞州梦”新发展的一次重要机遇。以宋代为例,从宁波港输出的瓷器、陶器、漆器、丝绸、书籍等商品,其背后是一种极具文化内涵的生活方式的输出。还有,日本曹洞宗的祖庭依照天童寺样式而建,日本东大寺由宁波工匠建设等等,这都是生活方式输出的结果。

  “此次申遗,也勉励我们要充分挖掘与发挥历史上的文化优势,做好今天的文化弘扬与传播工作,推动区域的特色文创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形成新的文化高地。”李锋说。

标签: 宁波;遗址;申遗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6092150880070735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