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他们年轻时抬着“洋龙”去救火 如今老了仍在社区发挥余热
2016年11月28日 09:41:52 来源: 中国宁波网-现代金报 记者 叶萌茗

队员们在检查“洋龙”

  浙江在线11月28日讯 在北仑,有一支已有56年历史的义务消防队,队里的成员都是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年轻时抬着“洋龙”去救火,如今,成员们都老了,退休了,但大伙仍然发挥着余热,在社区里进行着防火宣传。

  那时候没有电话

  村民都是敲锣提醒我们

  顾悦洪便是这支消防队伍的队长,今年已经75岁。

  老顾告诉记者,大跃进时期人民公社“吃食堂”,1959年上半年,公共食堂停伙,村民们回到了自己家里开伙,所以,发生火灾的情况多了。

  义务消防队成立于1960年,是由当时的新碶公社和大碶派出所共同提议组建。一年后,19岁的顾师傅因为做事积极被任命为这支队伍的队长。

  “刚成立的时候有10名队员,都是年轻人。”顾师傅说,那时候北仑没有正式的消防队,像他们这样的民间消防队都称为“救火会”。那时候,队员们基本上都是未婚,大伙一起住在集体宿舍,晚上新碶范围内哪里发生火灾就一起出动,白天回来还得继续上班做事。

  “那时候没有电话,村民都是敲锣提醒我们,发生火灾了,那时候,我们每次听到这种声音,心都悬起来,那时候真的一点杂念都没有,一听到那种声音就像接到命令一样,如果不去就感觉自己做了亏心事一样。”

  队员视“洋龙”为珍宝

  每到节日都会检查

  救火队员贺信华,今年已62岁了,回忆起那个时候的事情,他说“一切都还清清楚楚”。

  记得最后一次救火是在1989年冬天,当天晚上10点多,备碶村一民房发生火灾,接到任务后,队员们将灭火器械放在推车上,推着就往火灾现场跑,大约忙到深夜才将火势控制住,当时,队员们还救下了一名六旬老太。

  当时担任该消防队副队长的郑忠祥说,当晚就在备碶村火势基本上被控制住时,南边的星阳村也发生了火灾,火光冲天,大家以最快的速度跑到现场,大约花了近20分钟,到场后,好几幢房子都已经被烧毁了,好在当时火灾现场边上有河,火势最终被控住住,村里其余房子没有被殃及。

  贺信华说,数十年来救了多少起火灾已经不记得了,但是火灾多的时候,一年他们参与10多起火灾的救援,火灾少的年份,一年也有三四起火灾有他们参与。

  由于当时北仑区很多地方的路很窄,而且坑坑洼洼的,救火过程中,小伤小痛时有发生,大伙都是自行解决,几十年来,没有拿过公家一分钱。如今,队员年纪都大了,也跑不动了,老人们曾提议,是否可以将古董级救火器“洋龙”捐给北仑消防大队,但是,社区和街道反馈过来的回复是,还是继续让“洋龙”留在社区,由于老城区内背街小巷多,有时候一些小火灾,消防车都进不去,这个家伙留着,指不定必要时还是可以发挥大作用。

  既然如此,那老人们也就同意了,大家视其为“宝贝”,每个节日前都会先去检查检查,机器还好不好?有没有出故障?一旦发现有故障,大伙就请师傅修理一下,费用由社区出。

  自从有了“马达龙”

  “洋龙”就淘汰了

  如今,“洋龙”就暂放在紫荆社区一个小车库里边,老人们用厚厚的塑料膜将其全部遮住,并且还盖上了一块可以防雨的铁块。

  日前,记者有幸见到了这个古董级救火器材,因器材是从国外买过来的,所以叫做“洋龙”,“洋龙”其实就是一个利用柴油发电的抽水泵,外形看就像是一只巨大的圆桶,直径约1米,高约0.8米。

  在现场,记者还看到了一个手推车,现场人员介绍,这个手推车的作用就是用来推这台“洋龙”以及水袋等消防器械,救火的时候,火灾点如果距河边近,就可以直接把将水袋放进河里。如果火灾现场距离河太远的话,管子又不够长,那么,大伙就只能人工把“洋龙”灌满水,再来灭火。可以说,用“洋龙”灭火就像用打气筒给轮胎打气,用气压把水压出,进行灭火。

  记者在现场掂量了几下,别看“洋龙个头不算特别大,但分量可不小,三四个成年男子才能抬着走。

  队员告诉记者,1963年,新碶公社有了一台7匹的“马达龙”,“洋龙”就淘汰了。马达龙又称救火龙,有一个烧汽油的马达,利用马达运转的动力将水抽上灭火。救火有了马达龙,大大提升了效率。1969年,在一次救火中,7匹的马达龙气缸损坏了,就换成了一台10匹的马达龙。10匹的马达龙现在仍旧保存完好,他们每个月会检查一次。如果有需要,随时可以出动。

  队员都已年过六旬

  但仍在社区发挥着余热

  如今,义务消防队的队员们都老了,退休了,但大伙却仍然发挥着余热。老人们说,只要他们还干得动,就会尽自己所能为社区做点事情,比如说,队员们会不定期排查小区安全隐患,给独居老人普及安全知识,督促出租房房主开展自查等等。

  顾悦洪说,北仑区消防大队组建后,义务消防队不用出去灭火了,可是这支队伍仍然为社区服务着。现在义务消防队还有6名队员,队员们都是年过六旬的老人了,仍然为社区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紫荆社区是老社区,独居、高龄、空巢老人多,木结构房较多,还存在一些电线老化等安全问题。义务消防队现在每月都会定期到这些老人家中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和维护,保证老人用电安全。

  家住社区粮油弄的贺阿婆如今已经80多岁,一个人住在家里。以前房屋之间到处都是电线,布线很不规范。前几年,队员在排查时发现了这个问题后,及时对老房子的线路进行了改造。现在老人家中的线路全部被重新布置,电线一根根装进PVC管中,管子被固定到墙上、柱上和梁上,既美观又安全。

  老小区里出租房有私拉电线等不规范现象。义务消防队就开展了出租房屋安全排查工作,分发自查表格、通知各个房主自查、上门宣传安全知识,老人们为居民做着更多的事。


标签: 消防;社区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