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快乐六一 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2018年06月01日 08:51:38 来源: 宁波日报 记者 张昊

  5月30日,北仑区青墩社区举行“星星点灯”关爱城市留守儿童公益活动,为留守儿童带去社会的温暖。

  (张昊 朱玲仪 摄)

  今天是第69个“六一”国际儿童节。在儿童节到来之际,我市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让全市少年儿童度过一个幸福快乐而有意义的节日。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系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全域化推进文明校园创建,品牌化推进未成年人心理宣教,科学化建设课外阵地,给少年儿童搭建起了寓教于乐、学技学艺、立德树人的平台,为未成年人快乐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百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宣讲启动

  首次上“荧屏”让更多孩子和家长受益

  昨日上午,镇海应行久外语实验学校的孩子们收到了一份特别的六一节礼物,2018“阳光心灵、快乐成长”宁波市未成年人百场心理健康宣讲活动在该校正式启动。

  活动中,孩子们不仅收到了书籍、光盘等礼物,还聆听了特别的一堂课——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理科副主任胡健波与宁波市康宁医院院长胡珍玉共同带来的访谈互动课程《一起认识我们的“心”朋友》,孩子们就自己生活、学习中存在的困惑和不解与专家们热烈互动。

  这样的心理健康宣讲活动随后将进基层、上荧屏、进网络,实现线上、线下全覆盖推进。线下在原有走进学校、家长学校的基础上,将第一次走进全市87所乡村学校、少年宫。线上在原有网络平台基础上,首次以电视访谈的形式,组织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讲座,普及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知识,通过荧屏让更多的未成年人及家长受益。

  为了更好地发挥专家作用,带动更多的专业人员和志愿者投入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中来。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昨天还聘请了15位专家老师成为宁波市首批“青亲帮”青少年心理辅导专家导师,壮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师资队伍,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据悉,我市自2016年启动“阳光心灵、快乐成长”百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宣讲活动以来,依托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围绕未成年人学习成长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宣讲活动,涉及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未成年人挫折教育、和谐亲子关系建立与维护、中小学生入学适应辅导、学生学习内在动力激发引导、网络环境下健康生活指导、未成年人自我意识与人际沟通、青春期性教育、未成年人生命教育等各方面内容。全市共成立了12支志愿服务团队,总人数300多人,在全市范围内举办了400多场宣讲活动,直接受益人群25000余人。

  针对当前未成年人心理障碍问题发病率高、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资源不足等问题,市文明办、市未保办还将重点关注未成年人以及未成年人家长这两个重点群体,加强资源整合和心理健康专家导师队伍建设,把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宣教阵地拓宽到“流动青少年宫”“家长学校”“假日学校”,建立课程导师和平台渠道的标准化、常态化长效机制。

  “让爱发声”雨中汇聚爱心

  共同关爱听力障碍儿童

  近日,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团市委、市慈善总会等多家单位共同主办的“让爱发声”——“请让我来帮助你”六一公益活动在和丰创意广场举行。这是我市六一儿童节期间的重点活动之一,由全市各中小学积极参与,旨在从小培养少年儿童的爱心意识,着力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

  今年活动主题为“让爱发声”,用少年儿童力所能及的方式,汇聚每一分爱心力量,关注和帮助宁波市内的听障儿童群体,特别是学龄前听障儿童。

  据悉,部分听障儿童家庭同时也是家境贫困的外地来宁波务工人员家庭,常常因为无力承担治疗康复费用而耽误了最佳时机。所有公益收入将作为专项善款,帮助那些亟须帮助的学龄前听障儿童解决部分康复费用,让他们能和健康的少年儿童一起聆听这个世界的美妙声音。

  活动当天虽然下着大雨,但是大家热情不减。来自全市40多所中小学的师生举行了一场爱心义卖。各个学校的摊位上,摆满了学生们自发募集的学习用品、手工艺品,市民纷纷慷慨解囊,呈献爱心。拍品环节,宁波特教中心的《装饰漆画》、宁波集士港中心小学的《小鸟橡皮章画》以及信谊小学学生张齐的书法长卷,都被爱心市民拍走。

  活动募集善款近8.7万元。善款将在宁波市慈善总会开设专门账户,一对一精准帮扶所需救助人群,让那些需要关爱的孩子得到真正的帮助。

  据悉,“请让我来帮助你”六一公益活动已经举办近二十年,每次活动现场都会吸引上万人次的少年儿童与家长参与,活动至今已募集善款超过100万元、参与人次超过100万,曾获评“宁波市十大公益品牌活动”。

  “爱心联盟”牵手13家单位

  助力特殊儿童融入社会

  电影《海洋天堂》讲述了李连杰饰演的绝症父亲,为了让患有孤独症的儿子大福能够生活自理,为他制定了最“不可能完成的计划”,让大福最终有了独立生活能力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像大福一样的“特殊儿童”,在独立生存时需要更多社会帮助。

  “今天老师教你们乘坐公交车,大家拿好手里的卡,跟紧老师过来排队。”近日,一辆公交车缓缓开进鄞州区特殊教育中心。排队、刷卡、上车……特教老师陈珊珊手把手为特殊儿童演示着每一个步骤。“正常孩子看一遍就会的生活技能,他们学上五六遍还不一定能掌握。”陈珊珊说。

  这辆车是宁波东方巴士公交公司送来的教具,用来教孩子怎么乘坐公交车。上周,鄞州区特殊教育中心牵手13家企事业单位成立“爱心联盟”,设立18个实践融合项目。未来,这些企业将为鄞州区特殊儿童提供志愿服务平台,助力特殊儿童成长和融入社会,预计每年受益600人次。

  鄞州区特殊教育中心主任陈远洋说:“特殊儿童要走入社会,最重要的就是学会生活技能,学会自立。比如会乘车、会看病、有需求和问题会和人主动沟通等。因此我们通过探索融合教育,成立爱心联盟,为特殊儿童提供明确的实践或实习岗位,安排志愿者对特殊儿童给予培训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实践技能。”

  首批爱心联盟单位包括鄞州第三医院、宁波银行姜山支行、三江超市姜山店等13家单位,涵盖了高校、银行、医院、商店、电影院、社会公益机构等各个类别,将成为鄞州特教中心的孩子们走出校园,体验社会生活、习得社会技能、实现融入社会的“实践基地”。

标签: 活动;特殊儿童;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心理;留守儿童 责任编辑: 金晨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