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百事益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为税务人员讲解电脑主板生产经营情况。(董娜 方诗桐 摄)
望通锁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向税务人员展示最新研发的智能锁。(董娜 方诗桐 摄)
制图徐胜男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转型升级的“主战场”。当前,宁波制造业发展正在从“追求高速度”转向“追求高质量”,产业结构正在从“中低端为主”向“中高端为主”提升,奋力走出一条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示范引领之路。
这条转型升级之路走得如何?近日,市税务局大企业服务和管理部门从税收角度对“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宁波制造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相关研究。从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全面衡量宁波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程度、速度以及所处的阶段,揭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为进一步促进宁波制造业发展由大变强提出对策和建议。
结构持续优化五大新兴领域势头正劲
当前,宁波制造业税收规模逐年扩大、优势产业突出,但税收增速趋于下降,特别在内资企业所得税方面增速大大放缓。从制造业的具体细分行业来看,宁波2017年税收收入贡献最大的十大行业中,前三大行业依然是石油加工、汽车制造和烟草制造,其税收贡献为制造业税收总额的近44%。除了汽车制造业外,其余的高科技企业税收贡献相对较低,且近几年提升不够显著。
近三年中,汽车制造业税收收入占比持续上升,并且在2017年跃居制造业第二,仅次于石油加工业,说明我市的汽车产业竞争优势明显。电器机械器材制造和通用设备制造业的税收收入贡献也在稳步上升。而前三大产业税收收入合计占制造业的比重持续下降,表明制造业内部结构正在持续优化。但数据也显示,由于历来的经济和发展基础,石化等行业基数较大,制造业内部结构优化的速度较慢,新兴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税收贡献占比提升速度较慢,整体比重不高,尚未形成明显的趋势。
可喜的是,我市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营收占比增速显著。记者对比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传统优势产业、新兴产业五大制造业领域的60家代表性企业的数据后发现,近三年有高新技术产品或服务的制造企业数量持续上升,2017年接近72%。其次,代表性企业营业收入总额较大,2017年达到了平均27亿元的规模,增速也逐年上升,体现了宁波制造业五大新兴领域良好的发展势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增幅更大,高于营业收入增速,2017年,超过一半的收入来自高新技术产品或服务的收入。“这些企业高新技术产品或者服务的贡献具有较大的潜力,未来有望成为企业营业收入的主体贡献来源和支柱。”市税务部门相关负责人分析。
与此同时,制造业五大领域的代表企业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改造和更新。2017年,企业新增固定资产合计数达到2015年合计数的近218倍,进项税额合计也达到了3亿元,这从侧面印证了部分企业为智能化改造投入了大量资金。总体来说,这些制造业代表企业的固定资产更新速度较快,特别是进入2017年后有了较大飞跃。
此外,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速也是衡量工业发展质量效益的一个重要指标。从制造业五大领域的60家企业数据来看,科技人员的数量在2017年增幅较大,占比达到28.7%,结构优化明显。但企业间不太平衡,部分企业存在科技人员较少、占比较低的情况。
智能化程度偏低创新融合发展力有待提升
面对宏观环境复杂、产业竞争加剧、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挑战,宁波制造业的创新发展能力、融合发展能力、绿色发展能力亟待提升。
近年来,我市加速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全社会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等8大创新指标“三年倍增”为目标,部署实施了一系列科技争投行动。数据显示,2010年到2017年,宁波市R&D(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占GDP的比重由1.6%上升到2.46%,在全国大中型城市中位居前列,但对比一线城市依然有不小的差距。据了解,北京、深圳的R&D投入占GDP的比重均在4%以上,武汉、南京、杭州、天津等城市均保持在3%以上。
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企业发展步入“快车道”,但总体规模不大,在工业经济中的支柱地位不够
突出。去年,一项针对全市205家重点企业的调查显示,纳税千万元以上的企业有65家,占比38%;纳税亿元以上的企业7家,占比4.2%;42%的企业实现产值和利润双增长。这些重点企业发展势头良好,一方面得益于企业在各自领域内的创新投入和智能升级,另一方面也表明,政府扶持产业发展的一系列财税、人才、投融资政策发挥了作用。
“十二五”期间,我市工业技改投资年均增长19%,但2016年,工业技改投资额同比下降了11.7%,2017年继续下降了13.1%。经历了前期的快速增长,我市工业技改投资额进入下降通道,这对下一阶段工业的智能化转型和升级存在不利影响。从产业能级看,制造业大多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产业链不长、智能化程度偏低。产业发展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资源利用效率较低格局还未改变,全市各类开发区单位面积投资强度为226万元/亩,比浙江省平均水平低8.9%,比上海低22.1%。
在产业内部协调融合发展方面,宁波目前高端制造业贡献的税收收入占比不高,还是以传统的石化加工、烟草制品等为主。服务业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企业贡献税收较少,说明目前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配套服务业发展程度较低,但比例在逐年改善。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工业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备受关注。宁波由于历来的经济基础,石油加工业产值最大,也是宁波的利税大户,不过近三年该行业税收总额逐年减少。同时,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税收增幅明显,2017年同比增速达到23.8%,体现出该行业蓬勃的发展趋势。在一系列政策和技术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废弃资源得到综合回收利用,大大提升了我市经济的绿色发展水平。从税收优惠的角度来看,支持节能环保的额度占总体税收优惠的比例不高,其中主要为支持环境保护方面的支出占66%,资源综合利用支出占比为33.8%。这说明在国家政策对于环境保护的严格要求下,很多企业进行了环保设施的投入。但环保投入属于消耗性投入,宁波企业目前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投入还较为有限,绿色税收占比较低,整体规模还有待提升。
产业变革来临新型制造业体系加速形成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交汇之际,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正在加速融合,新的生产方式、创新形式、商业模式和产业形态不断涌现。从制造大市到制造强市的转变过程中,制造业的核心技术与自主创新能力尤为重要。对于企业来说,未来竞争的关键是“智造”能力,唯有不断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实现价值链的高端攀升,获得持久的增长动力。
今年以来,我市再次吹响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冲锋号”。上半年我市新推1865家企业实施技改项目,同比增长52%;智能化诊断方面,全市完成658家企业的诊断,超过年度目标任务的66%。同时,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联动推进“互联网+”“机器人+”“大数据+”“标准化+”“人工智能+”。上半年,我市9大重点传统制造业改造效益明显,其中,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同比增长12.6%,食品制造业同比增长12.8%。
“宁波制造业目前还处于资源推动型快速发展阶段,内部的结构优化和核心能力提升还急需加快推进。制造业核心能力的构建,除了顺应工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外,更应具备所在地独特能力所决定的异质性。”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院长孟祥霞认为,宁波应着力于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制度环境建设,突出创新驱动,贯彻好有利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税收政策,依靠重点领域制造业的价值链攀升和创新发展,持续提升制造业的经济效益水平,推动制造业的智能、效率、绿色、服务发展方向,建设充满创新活力和绿色效益的新型制造业体系。
近年来,我市以“3511”产业及八大细分行业为主体,着力培育形成了一批新的千亿级细分行业和产业集群。今年起,我市新兴产业逐步接棒,加速挑起宁波产业大梁。上半年我市重点发展的“3511”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4.2%,八大细分行业中的稀土磁性材料、高端金属、光学电子、集成电路、关键基础件分别增长27.7%、20.0%、14.8%、14.4%和12.5%。
在宁波市外贸会计学会理事袁葵芳看来,当前宁波生产性服务业虽然取得了一定发展,但总体发展速度与水平相对落后。在完善外部环境和制度建设方面,应通过政策引导、平台搭建等多种方式,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研发设计、现代金融、云计算大数据和信息服务业等产业,为我市生产性服务业构建扎实的产业框架基础。“要引导传统制造业企业优化业务流程,推进非核心业务的服务外包,着力培育一批物流、金融、信息、人才等服务的优质专业服务机构,打造高价值服务品牌,同步搭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交流合作平台;同时着力培育和引进专业人才,加快实施人才计划,高度重视技能型人才培养。”袁葵芳说。
针对绿色发展程度较低的问题,浙江万里学院副教授高巧依建议,要加快传统制造业的绿色低碳化改造,通过财政扶持和税收优惠促进企业对能源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同时应着力推广绿色工艺、研发绿色产品等。此外还应继续完善新能源等产业扶持政策,为新能源企业发展建设提供资金。
国际先进制造创新发展论坛在京举办
专家学者热议做大做强制造业
近日,2018国际先进制造创新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国际先进制造创新发展与中国选择”“先进制造行业与技术发展”和“先进制造背景下的产学研合作”等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随着新一轮全球经济变革拉开序幕,产业转型与升级已经成为各国努力的目标。德国提出“工业4.0”国家战略,以巩固其制造业在全球的领先地位;美国提出“再工业化”,以“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计划有序推进;日本、韩国等国家也相继出台智能制造振兴计划和创新战略,积极抢占新的战略制高点。
“世界各国通过经济危机,一致公认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因为制造业对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安康至关重要。”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柳百成指出,《中国制造2025》是建设制造强国的纲领性文件,发展制造业,中国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
和《中国制造2025》一样,“德国工业4.0”也成为此次论坛的高频词。“‘德国工业4.0’是德国联邦政府的高科技战略,为大力推进核心技术的开发而提出。”德国弗劳恩霍夫公司研究部门主管Walter Ganz在演讲中表示,这项战略的提出是希望所有的企业和领先的研究机构,能够实现进一步的创新。
在迎来新的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制造业作为国家经济、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石,其模式、业态和手段必须进行重大的变革,各个国家纷纷提出战略性的对策。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认为,虽然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制造业规划,但核心内容都是积极发展智能制造的技术产业和应用。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