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这些年,你在培训机构交过多少“智商税”?
2019年03月18日 09:11:16 来源: 中国宁波网 记者 孙佳丽 通讯员 孙幸尔 蒋慧

  鄞州区正在对培训机构进行突击检查。(蒋慧孙佳丽摄)

  “7天记住一学期整册英语单词”“轻松学会无规律记忆方法,《道德经》等古文整本书倒背如流”……这是奉化区某家培训机构打出的广告,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近日,经奉化区市场监管局认定,该机构发布的这些广告,属于引人误解的虚假广告。为此,该区市场监管部门对这家培训机构给予罚款60万元的行政处罚。

  近年来,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实现弯道超车”“多才多艺”,家长为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哪一家培训机构能许诺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家长就对这家培训机构青睐有加,而那些夸大其词的宣传往往更能够吸引家长的注意力。

  然而,在市场监管部门看来,这些夸大其词的宣传事实上就是虚假宣传。

  效果、资质均可夸大家长频繁掉入“陷阱”

  因为两个孩子的成绩不够理想,奉化的周女士一直想找个培训班帮孩子一把。去年8月,周女士偶尔在微信朋友圈了解到本地一家培训机构正在兜售开学大礼包。

  “据销售人员介绍,这家培训机构是全国加盟连锁机构,通过‘全脑平衡学习法’能开发孩子的大脑潜能。当时我就心动了。他们也承诺可以通过图像记忆法让孩子从不愿背课文到缠着背课文,还能在30个小时里记住小学初中的全部单词。”周女士说,为了提高孩子的成绩,她赶紧来到这家公司,听了两节课觉得还不错,脑袋一热,就分期付了两个孩子共9.7万元的培训费。然而孩子进入这家培训机构后,周女士却感到了异样。

  周女士告诉记者,她曾经问孩子,培训班老师是如何授课的。根据孩子的描述,老师只是给了他们三色的卡片,不断翻转之后,可以透过背景看到卡片的实际颜色,据说,这样就可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周女士越听越觉得不靠谱,而且,一段时间后,孩子的成绩并没有提高,背课文的速度也跟以前一样慢。周女士觉得自己受到了欺骗,便要求培训机构退款,遭到对方拒绝,于是她投诉到了奉化区市场监管局。

  据了解,被投诉的这家培训机构主要从事青少年全脑应用开发、训练,课程包括脑屏成像学习法、全脑拓展训练等,费用从一门课3900元到八门课6.8万元不等。

  奉化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调查发现,这家培训机构自行设计宣传广告,并在锦溪小学、岳林小学等学校门口分发给来往家长,宣传内容涉嫌虚假误导,还通过员工在微信朋友圈中发布招生广告。“该机构的广告内容大多对培训效果作了明显的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并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产生实质性影响,且实际情况无法达到其宣传的培训效果,属于发布引人误解的虚假广告的违法行为。”奉化区市场监管局投诉举报中心科长何辉营说。

  低幼教育及艺术教育虚假宣传比较多发

  鄞州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对区内某培训机构进行检查时,发现场所内张贴有多种招生广告,其中“高中部简介”中有“某老师(兼教初中):多年来参与名校各类小升初、高中段招生考试,多次担任主考官,并参与筹划各类试卷”的内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十四条第(二)项的规定,教育、培训广告不得含有“明示或者暗示有相关考试机构或者其工作人员、考试命题人员参与教育、培训”的内容。

  此外,有在职教师从事培训,也是培训机构惯用的包装“伎俩”,如某培训机构在招生广告中宣传“文理各科老师皆为余姚中学、宁波中学等名校现在职或原在职老师!”经查,宣传以上内容是经营者为了提高报名率而杜撰的,其实培训老师都不是在职教师,经营者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规定,属于发布虚假广告的行为,被鄞州区市场监管局予以立案查处。

  为了夸大学校的影响力,提高知名度,某些学校也是无所不用其极。一家艺术培训学校在其微信公众号的功能主页上宣传其是“宁波最大的美术培训机构”。而实际上,这所培训学校的从业人员只有2名,工作时间不固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该经营者的上述行为违反了广告法第九条第(三)项“广告中不得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的规定,鄞州区市场监管局也对其进行了立案查处。

  一些培训机构会利用家长渴望孩子上名校但对教育体制不熟悉的认知盲区,在名校附近租用场地,打着名校涉外项目招生的旗号,引消费者“上钩”;一些教育机构号称名师授课、外教授课,结果所谓的外教只是留学生或者来旅游的背包客;“保过”“包就业”等宣传语也经常在一些培训机构出现,而消费者往往就被这几个字“晃了眼”……

  “培训机构的夸大宣传和虚假宣传主要集中在学校资质、教师资质、培训效果等方面,而幼儿教育、少儿教育以及艺术教育是虚假宣传比较多发的领域。”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街头各种教育培训机构随处可见。(孙佳丽摄)

  让培训机构回归正轨整个社会仍需努力

  “缺少专门做课程研发的人员,是教育培训市场存在的大问题。”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他曾经在培训机构内部待过一段时间,大部分教育培训机构的市场推广部门要比课程研发部门强大得多,甚至有些机构连一个专门做课程研发的人都没有,鲜少有培训机构愿意花费金钱和时间为购买培训服务的人“独家定制”高质量课程。

  教育培训市场的课程质量不高,但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却越来越高。有些家长认为那些“别人家的孩子”都是培训机构批量生产的,为了不让孩子落后,只能求助于培训机构;有些家长“让孩子全面发展”的意识越来越强,但对机构的师资及教育内容的辨识能力却不高,更难以按照孩子的兴趣爱好帮助孩子筛选相关机构和相关课程,容易偏听偏信……培训机构市场推广过程中的夸大宣传,正是迎合了这部分家长的心理。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民进中央提交了《关于加强教育类广告管理的提案》(以下简称《提案》)。

  《提案》指出,各种考试、招生、培训等相关的教育类广告层出不穷、花样繁多,虽然有利于促进教育供给和需求的对接,但在某种程度上却制约着教育的良性发展。当前教育培训市场上,缺乏针对教育类广告的专门的体系化的法律规范,缺乏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对教育类广告活动进行常态化管理,而教育类广告发布前的审查工作落实不到位,“以罚代管”的方式难以从根源上肃清教育类广告无孔不入的乱象。为此,民进中央建议,要建立切实可行的针对教育类广告管理的专门性法律、法规、细则。

  相关人士则建议,我市可以根据广告法、广告管理条例的规定,参考保健食品广告管理办法等,在充分考虑教育特殊性的前提下,制定教育类广告尤其是培训机构广告的具体管理办法,将教育类广告管理规范化、具体化、科学化。

  同时,我市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培训机构广告管理的重要性,加深对培训机构广告特殊性的理解,提高对培训机构广告管理的重视程度。在这方面,我市可以组建专门的培训机构广告管理机构,由熟悉教育的工作人员组成,负责在广告发布前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进行审查,严禁任何形式的虚假宣传,同时通过审查、监督、咨询、指导等途径,积极帮助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广告代言人等强化自律,自纠自查。

  同时,要逐步建立健全传播教育类信息的正规渠道,及时将教育政策变化和各类教育信息通过官方渠道向社会发布,增强各类教育信息的透明度,提高广大学生和家长对不良教育类广告的辨识度和抵制能力。

  新闻1+1

  我省将持续整治校外培训

  1月24日,2019年全省教育系统工作会议在杭召开。会上公布了今年要做的六件关键实事,涉及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全面实施小学放学后托管服务、减轻学校和教师的非教学负担、整治校外培训机构等方面。

  据悉,我省将制订加强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设置和管理办法,健全民办学校与培训机构健康发展的管理体制。积极稳妥推进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落实分类整治、分类规范要求,规范校外教育培训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外学业负担。

  此外,我省还将全面实施小学放学后托管服务。坚持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原则,鼓励和支持教职工在保证按质按量完成正常职责工作任务前提下,参与校内托管服务工作。2019年春季学期开始,全省范围有托管服务刚性需求学生的小学都要开展校内托管服务工作。(孙佳丽整理)

  评说

  理性看待校外培训

  一个剧场里,大家都在看戏,每个人都有座位。忽然,有一个观众站起来看戏,后面的观众劝阻无效,也只好跟着站了起来。最后,全场的观众从坐着看戏变成了站着看戏。如今,愈来愈多的家长将孩子送到培训机构,正是“剧场效应”在教育领域的一种体现。

  作为“未能免俗”的家长,我也曾经将自己的孩子送去一些培训机构,想着为孩子“提分”。初中时,孩子曾经被送到一个在本市知名度颇高的科学老师班上。但据孩子后来描述,这个培训班每次开班都有五六十名学生,小小的教室无比拥挤。因为人多,每次上课都闹哄哄的,坐在后面的他其实没有听进多少“干货”。而他之所以能在那个培训班上坚持两年,“只是为了让你安心。”

  到了高一,根据微信朋友圈里的一则广告,我又给孩子报了一个数学培训班,授课老师是从一所重点高中离职后专门从事课外培训的。但是,这位离开了体制内教育岗位的老师,已经不能自如地驾驭课堂秩序了。换言之,他只管上他的课,至于下面的学生是在玩手机还是在睡觉,这些他都管不了,也不想管。终于,孩子向我提出,他再也不想在这样的培训班上浪费时间了,我也就没再坚持。

  如今,一些教育类广告并非是对产品和服务进行说明和宣传,而是针对家长的“痛点”和焦虑进行营销。对此,家长应该保持应有的理性,为孩子把好第一道关,根据孩子的真实需要,严格筛选相关培训机构和课程。毕竟,孩子们的时间是最宝贵的,与其在那些名不符实的培训机构之间疲于奔命,倒不如好好利用在学校课堂上的那40分钟。(王芳)

  图示

  制图张悦

标签: 培训机构;孩子;教育类;鄞州区;市场监管 责任编辑: 汪江军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