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摘要
全面推行城乡垃圾分类制度,做好扩面深化提升的文章,加快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基层行动
“因为‘蓝’和‘烂’音相近,于是我就想了个土办法,把分装‘可腐烂垃圾’的垃圾桶定制为蓝色,分装不可烂的垃圾则是用黄色垃圾桶。你别小看这个办法,不仅让农户记住了,而且在我们村的垃圾分类上也帮了大忙。”4月11日,记者跟随衢江区大洲镇坑头畈村村委会主任王丽萍的脚步,感受垃圾分类给村庄环境带来的变化。
记者沿着村道信步游走在村庄中,村道上干净整洁,烟头、塑料袋等这些容易被随手丢弃的垃圾几乎寻不到踪迹。“现在走在村里,和两三年前比起来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王丽萍边走边向记者介绍,坑头畈村原本是衢江区一个不起眼的村,村里总共不到500户,1100多人口。2015年,衢江区开展百万妇女学贺田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当时担任村妇女主任的王丽萍抓住机遇,积极争取成为垃圾分类试点村。
四月正值樱花季,村里几株新种的樱花开了,立在田边路旁煞是好看。樱花树下,就是坑头畈村的垃圾分类投放点。每一个垃圾投放点都有编号,坑头畈村中心村共有12个垃圾投放点。除了投放点有编号外,每个农户家中分到的垃圾桶也有编号。例如1(5),1表示投放至1号投放点,5代表户主。农户按可堆肥(可腐烂)与不可堆肥(不可腐烂)进行分类后,在早上8点30分前将2只垃圾桶放置投放点。9点左右,清运人员会统一对垃圾分类进行收集。“会烂的垃圾倒在太阳能沤肥房里发酵,不会烂的垃圾则统一由清运公司拉走处理。”王丽萍相告。
“丽萍管理蛮严格的。”在坑头畈村住了近50年的张耀香相告,“一开始不习惯,心想怎么会有这么麻烦的事情。”在王丽萍组织了一次又一次垃圾分类培训后,垃圾分类渐渐成为了每位村民的习惯。特别是在村里的垃圾兑换超市开张以后,垃圾分类程度更是得到了大大提升。
如今,坑头畈村的垃圾分类已经总结出了“垃圾分类集、定时定点收、两道关卡查、一月一评优”20字的“坑头畈模式”。2016年5月,一位客商看中了坑头畈干净整洁的村庄环境,流转了100多亩土地发展花卉苗木种植基地。
把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干好了,王丽萍也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支持。今年,她高票当选为新一届的村委会主任。
权威解读
市妇联主席魏晓莲:群众是垃圾分类的主体,妇女是主力军。2015年以来,市妇联全市域发动农村妇女,带动家庭成员开展垃圾源头分类减量,通过挂图作战、全面动员、全员培训,仅2016年全市共开展垃圾分类培训3568次、49万人次,掀起了一场“百万妇女垃圾革命”。下一步,将通过组建千人宣讲团,落实网格宣讲责任,实现网格化管理;通过基层妇联组织改革,壮大组织队伍;创设“互联网+”的模式,带动全民参与,实现年底100%的家庭主妇至少受训一次,100%的行政村开展垃圾分类,100%的行政村运行网格化管理“三百”目标,奏响垃圾分类、治水剿劣大合唱。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