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衢州 正文
第75代嫡长孙揭秘“南孔文化”:孔子是山东人,为何嫡系后裔在浙江衢州?
2017年09月29日 09:43:29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尹平平

  ★ 孔世宗子进行家祭的场所全国仅有两处:北在山东曲阜,南在浙江衢州。不过,孔子不是山东人吗?什么时候在衢州安了家?原来,公元1282年,元世祖召孔子第52世嫡孙孔洙进京,想让他继承“衍圣公”爵位,但他以南宗历代先祖的坟冢都在衢州为由拒绝了。

  ★ 孔子第75代嫡长孙孔祥楷曾热衷宣传毛泽东思想,后被衢州市政府请回阔别30多年的故乡,以市长助理的身份,主抓以复建孔氏南宗家庙为核心的历史文化名城建设。1994年,衢州市获批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 在衢州,没人愿意把“南孔文化”搞得铜臭味十足。衢州很少能见到打着“南孔”招牌做生意的商铺,近些年因“南孔”而新添的显眼建筑,似乎只有去年9月28日开馆的中国儒学馆——免费开放,进门没有台阶,就是想要告诉人们:儒家文化向全民敞开,没有门槛。

  祭孔现场集体诵读。摄影:谢丹

  又到一年的9月28日,孔子诞辰日。又到孔祥楷一年最忙的时候——着手准备祭孔典礼。

  最近一段时间,即使是周末,这位年近80岁的老人也闲不下来。他穿梭于孔氏南宗家庙里大成殿的东西两庑,思鲁阁、五王祠,六代公爵祠等处也总能看到他的身影。

  近十几年来,每年9月28日,海峡两岸3个地方会同时举行盛大的祭孔典礼。众所周知的是山东曲阜孔庙和台北孔庙,而位于浙江衢州的孔氏南宗家庙也渐渐有了名气。

  祭孔典礼的准备漫长又烦琐,小到每位参祭人员胸前佩戴的黄丝带,大到祭祀仪式的彩排、音响和场地布置,孔祥楷都要操心。因为他是孔子的第75代嫡长孙,而祭孔典礼则是整个衢州城最重要的文化活动之一。

  位于衢州的中国儒学馆里的论语墙  摄影:尹平平

  深藏不露的“南宗奉祀官”

  1953年,孔祥楷进入衢州新建中学(现衢州二中)读高中,同学们来自衢州及附近各地,他从没向同学们提起过自己的身份。以至于十几年后,他高中时的好朋友汪祖模回衢州探亲时,才第一次听说孔祥楷是孔子的第75代嫡长孙。

  “曲阜有庙没有人,台北有人没有庙,衢州有庙又有人。”这是不少以孔氏南宗文化为自豪的衢州人,最喜欢向外人津津乐道的事之一。可是,孔子的第75代嫡长孙孔祥楷,却并非从小就有着传承孔氏南宗文化的自觉。

  孔祥楷1938年生于衢州孔氏南宗家庙,并在这里长大。虽然他小小年纪,就继任为“大成至圣先师南宗奉祀官”,但家人仿佛对此不以为意。无论祖辈还是父辈,没有哪个家长,逼着他从小读背《论语》等儒家经典。而他所就读的仲尼小学(现尼山小学),虽然顶着孔子的字号,却与其他官办学校一样,只教国文、数学、美术、音乐……

  那时重视孔祥楷身份的,似乎只有封授他的政府官员。1948年9月末,孔氏南宗家庙举行祭孔典礼,参祭者的主体却并非孔氏南宗后裔,而是当地军政要员,由时任衢州绥靖公署主任的汤恩伯主祭。才满10岁的孔祥楷,对这民国最后一次南孔祭典印象最深的,竟是汤恩伯戴的白手套。因为孔祥楷被要求站在汤恩伯身边,而那双戴着白手套的双手,随着这位主祭人的一举一动,在他眼前上下纷飞。

  孔氏南宗家庙里吴道子绘制的孔子像(复刻版)摄影:尹平平

  同学们因此知道了孔祥楷的身份,但并没有感到他与大家有什么不同。根据孔祥楷在仲尼小学的同班同学程祖德回忆:“小时候的孔祥楷留给我们的印象是乐于和同学相处,没有势利眼。他家境与身份虽然特殊,却从没在我们同学面前摆过少爷架子。”当了“南宗奉祀官”后,孔祥楷上学有人陪同,但他一有机会,照样和小伙伴们一起踏水坑、捉蜜蜂。

  1953年,孔祥楷进入衢州新建中学(现衢州二中)读高中时,新中国早已成立,国民政府的封授成为历史。同学们来自衢州及附近各地,他从没向同学们提起过自己的身份。以至于十几年后,他高中时的好朋友汪祖模回衢州探亲时,才第一次听说孔祥楷是孔子的第75代嫡长孙,暗叹老同学的“深藏不露”。

  上高中时,刘炳枝坐在孔祥楷后面,他对孔祥楷最深的印象来自一次主题班会。那次班会上,同学们纷纷谈理想讲志愿,恨不得人人都想走向远方,而孔祥楷的理想却联系着故乡。“他说:‘我高中毕业后一定要报考建筑工程学院,把故乡建设得更加美好。’”刘炳枝这样回忆道。

  孔祥楷真的如愿考上了西安建筑工程学院(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并从此离开了故乡衢州。

  热衷宣传毛泽东思想的孔子嫡孙

  时任金厂峪金矿团委书记的刘晓勇表示,“文革”期间,孔祥楷给他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教矿工们唱《大路歌》等革命歌曲。

  从二十多岁到五十多岁,人生最黄金的年华,孔祥楷并不是在衢州度过的。他人生最主要的精力,也并没有用于继承祖业,弘扬儒家文化。在特殊的年代,他甚至绝口不提家世。

  孔祥楷在西安上大学时,恰逢反右,班上三个同学被打成右派,而档案里背着地主烙印的孔祥楷,却安然无恙。“我年龄小,又是文体积极分子,大家都把我当小弟弟看,没人针对我。”他这样解释道。

  上世纪60年代初,孔祥楷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河北唐山地区迁西县金厂峪金矿。60年代的金厂峪金矿就是一条山沟,只有几十户村民。放眼望去,一片荒凉。矿山到县城没有公路,并且要横跨两条河。那时也没桥,几乎所有运到矿山的物资,都要上船摆渡过河,再运到矿山。

  就在这么个金厂峪金矿,孔祥楷一猛子扎了26年,从基建科的技术员干起,一直干到矿长,把他最旺盛的精力,都倾泻在这个荒山的矿坑里。上世纪80年代,孔祥楷任矿长时,金厂峪金矿有两千余名职工,很少有人知道他“孔子嫡长孙”的身份。

  衢州实验学校里,由同学们一人手抄一句组成的论语墙。摄影:尹平平

  时任金厂峪金矿革委会办公室秘书的吕文元,记得很清楚:一次市里布置严打,一定要抄一批“地富反坏右”的家,革委会常委连夜开会拟定名单,其中就有孔祥楷。吕文元忍不住脱口而出:“孔祥楷我了解,从来没有不满的言论和行为,不应该抄他的家!”革委会的一位副主任随声附和了一句,这才将孔祥楷的名字删除。

  孔祥楷自己则补充说:“我会拉手风琴、会指挥,是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骨干,他们弄倒我,没人拉手风琴了,毛泽东思想怎么宣传?”

  不光是指望着他拉手风琴,吕文元回忆道:“孔祥楷实际上相当于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导演,他当时所编排的节目很合潮流,除了在矿上演出,还经常到邻近的县城巡演,非常受群众欢迎。”时任金厂峪金矿团委书记的刘晓勇也表示,“文革”期间,孔祥楷给他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教矿工们唱《大路歌》等革命歌曲。

  衢州实验学校里的孔子像。在衢州市,几乎所有学校内,都伫立着一尊孔子像。 摄影:尹平平

  急需孔氏后裔坐镇的衢州

  衢州市里各部门领导多次开会商讨决定:要想做大衢州的名气,举措之一,就是利用孔氏南宗家庙所在地的人文资源,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1989年,孔祥楷刚过天命之年,被调到了沈阳黄金学院(现已并入东北大学)任副院长。他本该在这个位置上干到退休,与家人一起定居沈阳颐养天年。没想到,却被一而再地请回了已阔别30多年的故乡衢州。

  上世纪80年代末,衢州从金华分离出来,升级为省辖地级市。至90年代初,全国改革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大,衢州的经济却仍面临发展问题。按照2016年浙江省11个城市的生产总值来排名,衢州只能排在第9名,比排第10名的舟山只多17亿元,而比排第8名的湖州却少近1000亿元。

  “名气不大”,一度成为困扰衢州发展的因素。衢州一直以来的支柱企业,都是一个名为巨化集团公司的特大型化工企业。它的前身,是衢州化学工业公司。据说,公司之所以在1993年把“衢化”改名为“巨化”,原因之一,就是即使在浙江省内,也有不少人不认识这个“衢”字。

  为落实儒家学说中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衢州市实验学校的校名也每个学期由不同的同学用毛笔书写。 摄影:尹平平

  据媒体报道,时任衢州市委书记兼市长的郭学焕,1992年带队到深圳举办招商会时,宾馆指示牌写着“衡州招商会用餐处”,当地媒体的新闻稿也错写成“浙江省衡州市”。还有人,会把浙江的衢州与江苏的徐州搞混。

  此后,市里各部门领导多次开会商讨决定:要想做大衢州的名气,举措之一,就是利用孔氏南宗家庙所在地的人文资源,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如此,尽快寻访孔氏南宗后裔中的合适人士来管理家庙事务,成为当务之急。已故的时任衢州市委副书记童效武曾撰写回忆文章记录到:他们“几经打听,发现曾在民国期间继承孔氏‘南宗奉祀官’的孔子第75代嫡长孙孔祥楷,不仅健在,还好端端地活跃在我国的冶金行业。”市委领导一致决定,要赶紧想办法把他请回来。

  随后,衢州市政府于是联合中国孔学基金会、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等机构,在衢州召开了“儒学及浙江文化研讨会”,特邀时任沈阳黄金学院副院长的孔祥楷参加。会议期间,郭学焕等市委领导单独宴请孔祥楷。席间,郭学焕对孔祥楷说:“衢州欢迎你回老家来工作!你是孔子第75代嫡长孙,在衢州,你能起到任何人都起不到的作用。”

  1993年仲春,经过衢州市委与原冶金工业部等单位多次协商,55岁的孔祥楷终于调回家乡衢州。市委明确了孔祥楷的分工:暂以市长助理的身份,主抓以复建孔氏南宗家庙为核心的历史文化名城建设。1994年,衢州市获批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郭学焕等不少市委领导们都认为:申报过程中,孔氏南宗家庙是最重要的内容。

  位于衢州的中国儒学馆内,为了便于青少年接触了解儒家文化,设置的儒家文化知识互动答题角。 摄影:尹平平

  平民化的南宗祭孔

  “我回到衢州老家,不管担任什么职务,有一点是绝不会改变的,那就是弘扬儒家文化,传播孔子思想”

  孔祥楷刚回衢州时,正值衢州在深圳开展一年一度的招商活动。市里安排孔祥楷也随团参加招商,同时宣传孔氏南宗文化。在深圳招商会上,郭学焕隆重地向与会媒体介绍孔祥楷,说他是孔子第75代嫡长孙。没想到,会后竟有一个记者悄悄问郭:“是真的吗?他会不会是假冒的呀?”

  郭学焕这才意识到,不光衢州的知名度不高,孔氏南宗家庙更“鲜为人知”。回到衢州,他立刻组织市里档案局、文化局、报社、高校等机构的相关人员,搜集资料搞研究,出版记载孔氏南宗家庙历史的书,成立孔子学说研究会等研究机构,作为理论依据。

  孔祥楷对于先祖思想的研究,也是从这时才开始。抓了二三十年的生产和选矿,到五十多岁又开始重读圣贤书,孔祥楷一点都不发怵。他对记者说:“我管过大企业,两千多人的金矿;管过大学,有上千万经费可以使。回到衢州,管个孔庙,算什么?”

  衢州市水亭门历史文化街上的卡通孔子形象。摄影:尹平平

  回衢州之后,他先后当过市长助理、市委统战部长和市政协副主席等职务,工作内容不少,核心始终围绕文化建设。孔祥楷和同僚们说过:“我回到衢州老家,不管担任什么职务,有一点是绝不会改变的,那就是弘扬儒家文化,传播孔子思想。我肯定要效法我的列祖列宗,研究孔子思想,宣传孔子思想,为创建历史文化名城做贡献。”

  孔祥楷先是主持孔氏南宗家庙的复建和保护工程,凭少时的回忆和有限的考古发掘,一步一步地把孔氏南宗家庙的建筑和园林,复建得精致又考究。基本完成硬件建设后,他又倾力抓软件:借助社会力量,成立孔府文学社、孔府书画社、孔府印社、孔府诗社、孔府摄影社、孔府艺术团等文艺机构,在孔庙里开展各类文艺活动,使这里不仅成为衢州的文化名片,还成为一个文化交流平台。

  1999年,已过耳顺之年的孔祥楷,全身心投入到孔氏南宗家庙管理委员会的工作中来。应衢州各界要求,他开始筹划新中国成立后孔氏南宗家庙最盛大的活动——祭孔。各界商议决定,在2004年,也就是孔子诞辰2555周年时,恢复衢州的南宗祭孔典礼。

  山东曲阜的祭孔典礼,自1984年恢复以来,典礼的主要程序、重要礼制、祭品祭器、乐舞祝文等,都参照宋、明等历代祭孔的古法来设计。台北祭孔典礼,则依“三献古礼”,包括启扉、瘗毛血、迎神、进馔、上香等37道仪式程序,并在现场演奏传自宋朝的《大成乐章》。演出明朝李之藻的《頖宫礼乐疏》佾舞。并不是为了刻意与这两地的祭孔有所区别,但孔祥楷并没有将之作为参考。

  中国儒学馆免费开放,馆内面向青少年的围棋以及其他传统文化相关课程也全都免费开放。摄影:尹平平

  在商讨如何筹办南宗祭孔典礼时,孔祥楷反复强调一个问题:“谁来祭孔?我们!我们是谁?当代人!清朝人肯定不会用明朝人的方式祭孔。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祭祀的方式。”

  在孔祥楷的主持下,几经筹划,2004年9月28日重启的南宗祭孔典礼,将祭祀仪式中的歌舞演出部分剥离,独立为祭孔典礼前一天的纪念晚会。其余部分则简化为“礼启、祭礼、颂礼、礼成”四个篇章,整个礼程不到40分钟。参与南宗祭典的人员,一律穿现代人的服装,行现代人的礼仪。

  形式看似简练,细节却处处精心。比如,他们将献牛、羊、猪“三牲”太牢礼,改为献粟、豆、麻、麦、稻等“五谷”和文房四宝;用在家庙里采摘的古银杏叶和古柏树叶系以黄丝带,取代贵宾胸签上的鲜花;以钢琴伴奏《大同颂》,而不是吹奏古乐旧器;将传统祭孔要进行华丽盛大的佾舞,改为各界代表朗诵《论语》章句,其中甚至不乏外国学人。

  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州立大学孔子学院院长安娜费伊拉姆达纳韦诵读《论语》章句  摄影:谢丹

  自此,每年的9月28日,孔氏南宗家庙都会举办这种独具特色的祭孔典礼,并致力于平民化祭孔,参祭的主体,不只是公务员,而是根据每年的主题,面向各个不同群体:乡村教师、白衣天使、残障学生、环卫工人……今年参祭的主要群体,则是衢州市评选出的最美家庭。

  如履薄冰的“老爷子”

  “我现在不归谁管,也没人对我有任何要求,但是我不敢出错,一点错也不敢出”。

  经过中央电视台的几次直播,衢州的南宗祭孔,有了一定的知名度。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每年孔子诞辰日的南宗祭孔典礼,更成了衢州的一张闪亮名片。

  孔祥楷的回归,对衢州来说,确实“起到了任何人都起不到的作用”。虽然现在已没有官职,但“老爷子”对衢州各界都相当有影响力,管他叫什么的都有:孔部长、孔主席、孔老爷子、孔爷……其中叫得最响的,就是“老爷子”。

  任谁在“老爷子”面前都不敢造次,他为人处世也有自己的一套规矩。最为知名的,是他孔府里的酒桌文化。无论来者何人,第一瓶酒过后,再喝多少,都要自己掏钱买,没带钱的则需打欠条。彼此敬酒时,要喊“某大人请!”或“谢某大人!”而凳子移动、筷子没放齐、跷二郎腿、打嗝、伸兰花指等,都要罚酒。

  即将年满80岁的“老爷子”显得随心所欲,但却从来不逾矩。他告诉记者,不仅是祭孔典礼的大小事宜,平常政府各部门安排他出席的各种活动以及宣传任务,他虽然仿佛处之泰然,但却始终如履薄冰。“我现在不归谁管,也没人对我有任何要求,但是我不敢出错,一点错也不敢出。”

  衢州二中学生宿舍楼前面的论语墙。摄影:尹平平

  《衢州时报》原副总编辑庄江月记得,老孔曾推心置腹地同他讲过一句话:“共产党出钱让我光宗耀祖,我若不好好干,就对不起列祖列宗,就对不起共产党。”

  孔祥楷是以孔子第75代嫡孙的身份,被请回衢州的,但他从来没把孔氏南宗家庙的事,当成自己的“家事”办。“孔夫子不是我个人的,也不是衢州的,他是社会的、人民的。”

  因此,“老爷子”认为,弘扬儒家文化不能只停留在把家庙修得漂漂亮亮,或者把祭孔典礼办得轰轰烈烈。他希望孔子思想所代表的传统文化,能浸润到这个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校园当中。他去各个学校办讲座,当顾问,牵头组织小学生讲《论语》故事,中学生搞《论语》辩论赛,大学生开设《儒家人生哲学与南孔文化》课程,排练“大宗南渡”“孔洙让爵”等舞台剧。

  衢州二中师生  颂《伟大的孔夫子》 摄影:谢丹

  何谓孔子思想的生命力

  “孔子思想的生命力体现在哪儿?我觉得很简单,就是告诉你,该怎么做人”。

  现在的衢州城内,无论小学、中学还是大学,几乎所有学校,都有孔子像。在衢州市实验学校,有同学们一人一句,用毛笔誊写的《论语》墙;全校同学都会唱的歌,除了国歌、校歌,就是孔祥楷作曲的《大同颂》。

  在孔祥楷的母校衢州二中,教学楼的楼名“博文、笃志、思齐”,都出自《论语》。每逢重要考试前,总有同学会在孔子像前摆上牛奶、苹果等零食等作为献礼,为自己祈福。

  无论是孔祥楷还是当地官员,都不否认,对外宣传南孔文化的主要目的,就是凸显衢州的历史文化品位,提高衢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推动衢州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没人愿意把它搞得铜臭味十足。

  走在衢州街上,很少能见到打着“南孔”招牌做生意的商铺。近些年因“南孔”而新添的显眼建筑,似乎只有去年9月28日开馆的中国儒学馆。中国儒学馆馆长助理胡建峰介绍说,儒学馆免费开放,馆内进门没有台阶,就是想要告诉人们:儒家文化向全民敞开,没有门槛。

  中国儒学馆内的孔子像。摄影:尹平平

  在各种场合,孔祥楷都强调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在当代的现实意义。“孔子思想的生命力体现在哪儿?我觉得很简单,就是告诉你,该怎么做人。”所以,他力主把孔氏南宗家庙中,孔子牌位上写的“大成至圣先师之神位”的“神”字删掉,改成了“大成至圣先师之位”。“因为孔子他是人,不是神。”孔祥楷反复对记者说。

  孔氏南宗家庙中的孔子像。孔祥楷力主,将原来牌位上的“大成至圣先师之神位”的“神位”去掉,以强调出孔子是人不是神。摄影:尹平平

  暮年回到家乡所做的这20多年努力,对衢州人的精神风貌,到底有什么具体的改变,孔祥楷说他也看不出来。“我们坚持做这件事,经济的变化很显著,但意识形态的变化,是潜移默化的,谁说得清楚?这又不能靠大数据!”

  却总有蛛丝马迹,能透露出这座城市里人们的变化。比如,当时在衢州二中读高三的女生姚靖雯,在听了学校历史老师作的一场名为《走下神坛的孔子》的讲座之后,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73年的生命,对于孔子来说,是坎坷,是挑战,是一次次苦难后的重生。今天,当我们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以‘人’的眼光去审视另一个普通生命的时候,发现孔子真的是一个‘人’,与我们一样有着自己的责任,经历着自己的苦难。那时的人不知道,这样的一个普通人,会跨越千年。而我们知道,那些挣扎是一种思想的萌动。不是孔子一个人成就了儒学,而是一个时代,一种时间和空间的延续,让儒学辉煌千年。”

  敬献花篮 摄影:谢丹

  解码“孔氏南宗”

  根据中国孔庙保护协会理事张晓旭在《中国孔庙研究专辑》中的统计,目前我国现存保护完好,或有遗址、遗迹可寻的孔庙,有近200处。不仅数量众多,名称也不尽相同,有的叫文庙,有的叫夫子庙,还有的叫至圣庙、文宣王庙等。不过根据性质大体可以分为三种:国庙、学庙和家庙。

  国庙,顾名思义,是帝王将相祭祀孔子的场所;学庙,则主要是各地学人祭祀孔子和其他儒家代表人物的场所;而家庙,则被一些学者认为,从严格意义上说,应该是孔世宗子进行家祭的场所,所以,全国仅有两处:北在山东曲阜,南在浙江衢州。

  浙江衢州的南孔祭典,尽管从2004年起就已恢复,并早在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时至今日,仍有不少人在第一次听说时提出同样的问题:孔子不是山东人吗?什么时候在衢州安了家?

  其实,在衢州安家的,并非孔子,而是他的后人。

  南宋淳照二年(1175年),当时著名的理学大师朱熹和吕祖贤举行了三次盛会,进行了三次辩论,主要讨论对四书五经的认识,这三次盛会奠定了理学的理论基础,在南宋理学的发展史上,乃至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据《朱熹年谱长编》记载,其中第三次盛会,是在今衢州市开化县北,汪观国、汪杞兄弟的听雨轩内。 摄影:尹平平

  汉高祖时,孔子第8代孙孔腾,被封为“奉祀君”,孔子嫡系长孙从此便有了世袭爵位。此后,封号屡经变化,到了宋至和二年(1055年),改封为“衍圣公”。“奉祀君”和“衍圣公”们世代居住在曲阜,直到两宋之交。

  建炎二年(1128年),金兵大举南下,宋高宗赵构南逃,孔子第48代嫡孙孔端友应诏,背负着孔子弟子子贡雕刻的“孔子及亓官夫人楷木像”等传家珍宝,率领部分近支族人随驾南渡。次年,宋高宗因孔端友等人扈跸有功,赐家衢州。从此,孔氏宗子就在衢州安家落户。孔端友成为孔氏南宗始祖。算上孔端友,南宋朝廷共先后封了5位南宗“衍圣公”。

  与此同时,金政权为统一思想,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册封孔端友同父异母的弟弟孔端操,袭封“衍圣公”,以主持曲阜孔庙祭祀。而后,蒙古军占领曲阜,又立孔之全为“衍圣公”。蒙古、金、南宋三个政权并立之时,一度出现同时有3个“衍圣公”的局面。

  灭南宋后,元世祖忽必烈想要结束这种混乱,查问到底应由谁来袭封圣爵,有人推荐了南宗“衍圣公”孔洙。至元十九年(1282年),元世祖“召洙至,欲令袭爵”。不曾想,孔洙虽奉诏上京,却拒绝了爵位。据《明武宗实录》记载,孔洙以南宗历代先祖的坟冢都在衢州,难以离弃,“况曲阜子孙守护先茔,有功于祖”,表示自己愿意让出“衍圣公”爵位。

  这就是造成孔氏南宗重大转折的“孔洙让爵”。尽管,孔洙因此获得元世祖“宁违荣而不违亲,真圣人后”的盛赞,但从此以后,“曲阜之后世袭为公,而嫡派之在衢州者遂无禄”,孔氏南宗走向衰落,平凡度日两百余年,“子孙益多,庙乏主祀,衣冠祭仪,混同流俗”。

  直到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由于衢州知府沈杰的奏请,南宗复爵。明正德元年(1506年),明武宗封孔氏南宗孔彦绳为“翰林院五经博士”,子孙世袭,但爵位低于“衍圣公”,秩正八品,相当于“衍圣公”次子。自此,孔氏南宗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至民国时期的孔庆仪,共计15世。此后,改称“孔氏南宗奉祀官”。

  到民国年间,已没有“王”,又何来“公”?于是,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将孔子第77代嫡孙、“衍圣公”孔德成改封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同时,把“孔氏南宗奉祀官”改封为“大成至圣先师南宗奉祀官”。

  1949年春,孔德成被国民党政府跟故宫国宝一起,带往台湾。在那里,他最主要的精力,是以学者的身份在台湾大学的中文系和人类学系授课,直至2008年逝世。

  而在1947年,自己还不到10岁时,就继任“大成至圣先师南宗奉祀官”的孔子第75代嫡孙孔祥楷,至今仍生活在浙江衢州,主持南孔祭典,弘扬儒家文化。

标签: 摄影;祭孔;孔祥楷;孔子;南宗;论语;奉祀;祭孔典礼 责任编辑: 金林杰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