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绍兴 正文
美丽交通走廊——环浙骑行之柯桥篇
美丽的风景在“路”上
便民惠民打造“两圈一环”
2016年12月05日 04:37:09 来源: 浙江在线

7.png

  丽交通走廊·环浙骑行(柯桥站) 高洁 摄

  一路风景,一路民生,一路文化。近日,2016美丽交通走廊——环浙骑行(柯桥站)盛大举行。水、路、桥相映,人、车、景生辉——柯夏线、钱茅线、柯岩大道等一条条别具风格的骑行路线上,骑手们或穿梭,或起伏,或盘旋。旅游景区、经济产业园、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等各类资源,被一条条美丽交通走廊穿点成线,如同脉动的血管,带动新的供给,生动实践着“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百姓”的“柯桥样本”。

  修一条乡道

  便民惠民打造“两圈一环”

  交通是浙江省“十三五”发展的重中之重,“万亿综合交通工程”“四大交通走廊”“全省1小时交通圈”,内畅外联的高水平交通运输基础是我省实现全面小康的支撑和先行保障。

  作为在全省率先启动县乡公路升级改造工程的绍兴市柯桥区,早在2004年全区就率先实现了乡村康庄工程“等级公路通村率100%、通村公路硬化率100%”的“双百”目标。“我们要修的是一条能获得口碑的路。”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却早已成为柯桥公路部门中广为“流传”的铁律。自2009年起,柯桥区连续8年将农村公路改造和公交提升发展列入政府民生的实事工程之中。“村村通”“路路好”的农村道路建设,在这里不再只是一纸规划。

  近年来,柯桥更是举全区之力,以农村公路提升改造为突破口,先后启动了第一轮(2012~2014)、第二轮(2015~2017年)县乡公路升级改造计划及“两圈一环”(“南部山区圈”和“西部片区圈”及“一环”)美丽乡村公路建设计划,并在全区27条主要道路沿线开展“拆违章、种树木、改立面、装路灯、砌围墙、做小品、治污水、理管线、保整洁”等“九大专项行动”,形成了以路域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的“柯桥经验”。修路在这里,绝不仅仅是字面上定义的那么简单,既有传统道路维修必不可少的内容,又有路面拼宽、路网完善、设施配套、景观提升等内涵。

  “因地制宜、崇尚自然、显山露水,融景入路,体现自然风貌、地域特色”。不同于简单的道路修葺工程,“经济实用、绿色环保、安全耐久”是柯桥公路人坚定的工作原则。为了提升道路的通行能力,尽最大可能增加路基宽度和有效路面,全区路面全部采用沥青浇筑进行改造。充分利用现状道路资源,采取土路肩硬化、增设错车道及排水沟、局部山体截弯取直等措施进行农村公路改造,有效避免大拆大建、破坏生态环境。积极推广废旧路面材料、轮胎等废物循环利用技术。据统计,目前柯桥全区道路优良率已大幅提高至75%,比2011年提高了近29.8个百分点。

  “三分建、七分管。”“修路不易,养路更难。”随着公路建设的大步推进,道路养护的管理压力也在快速上升。新的挑战迫切需要新的机制。“夯实公路养护确保行车平安”是柯桥公路人记在心里的话。清理边沟、路肩,修补坑洞,板块灌缝,每一件看似不起眼的日常小修、小养的工作,却都与行车安全息息相关。

  为此,柯桥区制定了“牵头领导+部门平台+沿线镇街”三位一体的美丽乡村公路建设工作机制和“政府主导、部门指导、镇街负责、村居配合”的农村公路“共管共养”机制,切实做好“有路必养、管必到位”。

  串一带风景

  交通发展驱动绿色生态

  如果你问我“公路如何才算美如画?”那我说,你不妨来柯桥区绍大线走走、看看。沿着柯桥段从五洋桥到兰亭景区,沿途茂林修竹、江水清澈,但若是仅仅如此,你大概也不会觉得这里独特。这一条被称为“书法景观大道”的公路,总是爱给远道而来的游人制造惊喜:代表王羲之父子的“二王石”静静地矗立着;象征着兰亭书法的路边小品和雕塑;用20种书法字体写的“之”字……扑面而来的浓郁书法世家之风无一不在告诉游客——这便是书圣故里的风采。

  据史料记载,兰亭仙暇山下自明朝以来就设有花市,每逢花集,街道两侧满是花草,“花街”地名由此沿革而来。为重现“花街”景致,在花街段墙面上,兰亭镇用心地布置了立体花坛,垂直种植上了兰花等花草,与墙面的绘印相呼应,使书法景观大道更显生机。

  绍大线柯桥段是游客们进入兰亭风景区的交通要道,也是“浙江十大最美绿化国省道”之一。“打造一条乡村旅游高速走廊,建设一条乡村旅游慢行通道”——作为兰亭镇的一扇窗,“书法景观大道”的改造是将兰亭区域文化融入到环境整治的一项重要工程,也是兰亭打造书法朝圣、汉字修学的创意小镇和养生养心、休闲度假的旅游胜地的重要一步。随着兰亭湖四季鲜果园、兰花科技园、木栅香榧、大庆竹笋、兰亭水蜜桃等一批现代农业园区的建成,“书法小镇”的一二三产交相辉映的前景正越来越明朗。

  “漓渚满目绿无涯,棠棣无处不逢花”,作为本次骑行的打卡点之一——“绍兴花木第一村”棠棣村绝非徒有虚名。骑行在景美“乡间小道”——双棠公路(兰泽路)上,如同驰骋于绿道间,翩然于花海中。在棠棣村,村民世世代代养兰、种兰、卖兰、爱兰。把“美丽资源”视为“美丽姿本”,把“美丽姿本”转化为“美丽产业”,把偏僻的山坳雕琢成精致的“盆景”。过去,绍兴人过年爱在家里摆几盆兰花,棠棣村的花农,挑着兰花到城里去卖。如今,“花满棠棣”的名气越来越响,反倒是城里人扎堆往村里跑,看风景、闻花香、购兰花。

  “城里游客络绎不绝,外地游客也特别多,湖南的、山东的……三天两头都有客人来,今年基本没断过。”棠棣村村委会主任刘建明对我们说道。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棠棣村的美让许多游客流连忘返。“住这里和城市一样好。”“连一个公共厕所都很漂亮。”村民对我们自豪地说道。

  2.91平方公里,496户人家,1514人口,农民人均年收入超过5万元,是绍兴藏富于民的典型。全村95%以上的土地用来种植花卉苗木,95%以上的村民从事花卉苗木经营,95%以上的村民收入来自花卉苗木产业,“百户种植、千亩基地、万里销售”,一条生态美、产业美、人居美的绿色经济发展之路正在被这里走出,一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奋斗史就在这里被实践。

  然而让人难以想象的是,就在2010年以前,棠棣村还是一个“脏乱差”的小山村:花卉棚乱搭乱建、柴草棚随意堆放、露天粪坑几乎每家一个……

  得益于“富裕乡村、宜居乡村、洁净乡村、文明乡村”等四大行动计划,也得益于“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两路两侧”等环境整治工作,像棠棣村这样华丽转身的村子并不是少数。柯桥全区不仅把所有环境脏乱差的垃圾村改造成了村容整洁的宜居村,区内还涌现出了一批绿色农业与美丽村庄融为一体的示范村。为此,柯桥区被评为2015年度全省“两路两侧”“四边三化”专项整治工作优秀县(市、区)。

  “绿色生态”与“绿色家园”、“物质富裕”与“精神富有”、“美丽风景”与“美丽风尚”相得益彰,“四好农村路”的建设不仅有效改善了柯桥区农村群众的交通出行条件,也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一片“美丽公路”驱动“生态经济”的良好局面。

  富一地百姓

  美丽公路孕育美丽经济

  “金桂银桂万千桂,天香地香山水香”。这里便是此次骑行的终点也是起点——柯桥区湖塘街香林村。家家户户、屋前屋后都种有桂花。骑行路上,一阵阵浅浅的幽香铺满路,一股股淡淡的清风吹得人舒爽。香林村是远近闻名的千年古桂林,种有桂树14000余棵,成片面积400余亩,每到丹桂飘香的时节,游客纷纷慕“香”而来。

  白墙黑瓦、木窗栏杆和青山绿水相互辉映,整个村庄在传统的古建筑风格和地方特色的融合下呈现出一股浓重的古韵色彩。通过规划引导、项目驱动、产业带动,香林村早已经从当年那个默默无闻的小山村华丽转身为如今这个人气鼎沸的旅游村。

  依靠着大香林景区资源优势,乡村休闲经济在这里发展得红红火火。31家“妇字号”农家乐,得天独厚的大香林、龙华寺、兜率天等旅游资源优势。短短几年,“富桂香林”的名号已成为柯桥美丽乡村建设的特色样本。

  “以前道路不方便,游客进不来,现在路路通畅,我们的口袋也就鼓起来了。”当地“农家乐”经营者和我们说道。村口的路变美了,村内的公路也变成了柏油路。明清的建筑、百年的香樟、清澈蜿蜒的“鲍家溪”、金氏四家头老台门“仁德堂”、公社大食堂,以及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龙尾井”……看似不那么抢眼的公路,却把这些散落的村落文化一个个都串连起来,让村民们多了份关于家乡的自豪感。而随着香林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完成,也让村里不少村民萌生了开民宿的念头,对当地旅游的发展也更加有信心了。

  在这一条条香林村百姓的“致富路”上,主干道两侧从原先随处可见的农居,变成了“老友记”咖啡馆、古玩铺、茶楼等新兴业态。道路两旁的各色农庄、民宿日趋增多。村口传统纺织园区,也逐步转型为集休闲文化创意、旅游产品创意、特色民宿点多位一体的综合性创意园。这个被“最美公路”串起来的小乡村,正期待着再一次蝶变。

  而香林村附近的一条老路——钱茅线,经过修缮之后,蜕变成为一条浙江省首批省级精品示范路,也成为了当地名副其实的“最美公路”。钱茅线夏泽村的村民们借着“美丽公路”的“羽翼”将“毛笋经济”搞得风生水起,铜井村沿路的物业、用房价格也水涨船高,翻了不止3倍……而钱茅线漓渚、夏履段的改造工程的展开,有力助推了漓渚镇苗木产业和夏履镇生态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去年漓渚镇全年销售花木收入高达10.6亿元,同比增长7.8%;近3年来,夏履镇“越王峥生态旅游区”游客接待人数年均增长20%之多。

  在柯桥区,“一路富裕一方百姓”的事例可谓比比皆是,以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以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两路两侧”“四边三化”正在柯桥公路人的精心栽培下,结出“美丽乡村”的累累硕果。

  正一方风尚

  精神富有的和谐家园

  白墙飞檐黛瓦,小桥流水人家。这便是有着省级文明村、省级绿化示范村之称的柯岩街道新未庄。

  新未庄坐落于柯桥区柯岩街道,与柯岩风景区为一路相隔。由柯桥区投资2亿元建成,总面积为464亩,由471幢建筑总面积达21万平方米的民居楼和社区设施组成,重现了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描述的“未庄”风情,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民居特色。

  早在2000年新未庄建设时,即以“集居住、观光为一体”的景中村标准进行设计。小区白墙黑瓦、水榭亭台、古色古香,光是石桥就有18座,社区绿化率为50%,成功创建成为省级森林村庄。10多年来,社区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先后实施了生活污水纳管、天然气管道安装、屋前屋后路面改造、农贸市场改造、文化礼堂建设等工程。

  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新未庄日益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新落成的文化礼堂中,精心设计了一个展示馆,来展示当地的传统文化和民宿风情。此外,文化长廊、文体活动室、道德讲堂、春泥计划活动室、农家书屋等场地的建设配置,为当地精神文明建设开辟了一个个新的阵地。

  “和谐家园”,培育美丽新风尚。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社区涌现出了一群以老党员戴传锦、理发师周长富等为代表的民间慈善家。85岁的戴传锦老人,自己生活非常节俭,但村里要修桥铺路,左邻右舍有困难,却常常拿出钱去帮助,四川两次地震他捐款2万元,现在还与两个贫困孩子结对。

  “不仅村里变美了,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幸福了。”新未庄村民何文娟的家离新落成的文化礼堂“一步之遥”,说起村里这几年的发展,她高兴得合不拢嘴。何文娟说,自从有了文化礼堂,她一有空就去那里看戏、听绍兴莲花落,业余文化生活很丰富。虽然她早已在柯桥买了房子,但现在越来越舍不得离开新未庄了。

  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新未庄居民真正感觉生活在了一个美好的“和谐家园”里。“干部带头开展环境整治,老百姓看见地上有垃圾自觉扫干净,邻里有事情,大家一起帮……”今年59岁的理发师周长富笑着说,新未庄越来越美丽了,他开在小区内的店铺生意也一天比一天好。

  美丽乡村建设,既美在村容风景,更美在日益提升的村民素质和乡风民风。像新未庄这样的乡村,在柯桥还有不少,以梅花文化为主题进行建设的王坛镇东村,以竹文化为内涵的平水镇同康村等。在打造美丽乡村的过程中,柯桥区始终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统筹美丽乡村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同步推进,把精神文明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心骨,培育新型农民,注重以文化人,人文环境从“宜活”向“乐活”提升。把“农民”变成“市民”,把“庙堂”变成“礼堂”,把“盆景”变成“风景”。

  从以“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百姓”为理念,实现养护与资源综合利用“双赢”的美丽乡村公路,到自然风景、科创产业、生态富民和历史人文四大主题线路相辅相成、互为驱动,一个个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将村与村串联,将城与村交融。水墨的卷轴,诗歌的韵脚,温暖的记忆,“印象柯桥”美若梦境……

标签: 交通走廊;乡村;棠棣;公路;风景 责任编辑: 周舸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