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7月2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王萍 实习记者 潘美伊)“这么热的天,我们的命是空调给的!”7月24日上午,和记者一起出发前往殡仪馆解剖室的路上,温岭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室的法医林龙开玩笑地说。
就在前一天,7月23日,林龙和几名同事在临时解剖室里“蒸桑拿”,因为没有空调降温,一场近5个小时的疑似命案尸体解剖之后,手套和雨靴里倒出的几百毫升的汗水,让他们立刻红遍了温岭人的朋友圈。
手套和雨靴里能倒出几百毫升的汗水。
5个小时的解剖,他踩在自己的汗水里
“这么热的天,急需补水。”7月23日中午12时许,刑事科学技术室的副主任林云祥在朋友圈发了一组照片。照片里,一名法医手上戴着的一次性手套里,流满了汗水,解剖服的裤腿里,也兜着一圈汗水。被这些照片震撼,林云祥的微信朋友圈里不少朋友开始转发,向熬着酷暑仍坚守岗位的法医致敬。
“我们一共有3名法医和2名技术员在现场的,只不过我最爱出汗。”照片里的主人公是刑事科学技术室主任瞿志军。得知自己成了“网红”,他有点不好意思。
瞿志军说,当天的解剖,是为了更快地找出死者的死因,为案件的侦破指明方向,即使是周末,也叫了同事们来加班。上午9时,大家到达解剖室,换上了解剖服。因为要防水,解剖服都是不透气的,袖口和裤腿处还有松紧带。解剖服一穿上,能透气的,就只有领口了。上午九十点,室外温度已经达到三十六七摄氏度,室内温度虽然低一些,但穿着解剖服,体感温度就会快速上升。
密不透风的解剖服。
解剖时需要一直站着,低头弯腰,天气又这么热,瞿志军很快就浑身湿透了,汗顺着皮肤慢慢流下来,积到了裤筒和手套里。整场解剖一直持续到下午2时,瞿志军喝了足足4瓶矿泉水,“汗水其实不止这么多,期间喝水、拿东西时,都有换手套。”瞿志军说,走路时,他就发现雨靴里也全是汗水,每踩一步,都像踏进小水坑。
流了一地的汗水。
走出解剖室,同事们特地给瞿志军拍了照片。林云祥估计了一下,这些汗水加起来,有两三百毫升。
高温下出现场已成习惯
其他同事虽然没有瞿志军流的汗多,但也被汗水泡得够呛。“手上的皮肤都被泡皱了。”法医丁超峰说,7月22日那天是他值班,当晚9时许,他接到任务,到一起疑似命案的现场勘查。一直到第二天凌晨4时许,他和同事才回到办公室。因为上午9时就要开始解剖,丁超峰没有回家,直接躺在会议室的沙发上休息了。
一晚上没睡,到中午12时左右,丁超峰就有点体力不支了。“他脸色红得有些黑紫,已经有点中暑迹象。”林龙说,被包在密封性极好的解剖服里,而且要一直站着,对体力是个很大的考验。 其他同事也没好到哪儿去,都像喝了酒一样,脸色发红。林龙自己则有些站不住了,“到后半程,我坐着休息了好几次,每次坐下,解剖服里闷着的热气就会从领口处冲出来。”
等到解剖结束,大家脱了解剖服,衣服全都能拧出水来。下午2时许,大家回到温岭,才吃了午饭。丁超峰则累得连饭都吃不下,回到家倒头就睡了。
丁超峰说,其实不只是在解剖室,在现场勘查时,也是在高温下进行的。7月22日中午,丁超峰就出了一个现场,从上午9时30分一直到12时许,他和技术员一直在路边蹲了3个多小时。中午时分,地面温度近50℃,3个小时蹲下来,人也累得够呛。但为了案件,丁超峰说,同事们其实都已经习惯了,“平时这样的工作环境还是比较多的。”
只要空调调配好,新的解剖室就能立即启用
照片在朋友圈发出后,有市民质疑:解剖室的条件怎么会这么差?瞿志军很不好意思地解释:是他工作没做到位,让兄弟们受苦了。原来的解剖室从今年3月份开始改造,于是一些案件遗体的解剖,就挪到了隔壁的临时解剖室。临时解剖室较为简陋,只有一层,烈日一晒,房间里就开始升温。到了下午,太阳西晒,临时解剖室内的温度会更高。
新的解剖室其实已经装修完工,就差空调的调试了。但是天气太热,调试工人太忙,本来已经答应上周就能来调试,但时间还是一推再推。
“估计这是最后一次在临时解剖室内‘蒸桑拿’了。”瞿志军说,新的解剖室安装了新风系统,解剖台的上方,安装了一个进风系统,解剖台的下方,设置了吸风口,可以把有害气体,如腐败气体等,经过活性炭等层层过滤送出去,这样解剖室内的空气就会新鲜很多,大家的工作环境,也能改善不少。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