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活动。
动静结合,包容多元
当下,一座有影响力的书院,书的概念已经不限于阅读,而是能让文化爱好者们在这个空间内,广泛而深入地参与各种活动。
玉环文玲书院相较于其他县(市、区)的和合书院,年龄偏大,但近些年来,其容颜越发青春。
文玲书院以楚门籍中国当代女作家叶文玲的名字命名,2012年11月6日开馆,坐落于楚门镇环保路中段,占地15亩,建筑面积3200多平方米,总投资1800万元。集生态景观和人文相结合的园林式建筑,是文玲书院别具一格的外观。
图书馆是书院的基础功能区域,位于二楼,分为图书借阅区、24小时图书自助借还区、数字云阅读体验区三个部分,总面积约300平方米。
在图书馆之外,书院内入驻的诸多机构,带来了持续而高质量的活力。
叶文玲文学多媒体展览馆、石榴印社、曲桥文学社、楚洲书画苑、楚门篆刻学校……不同的机构,承载着楚门当地丰富、悠久的文化传统。
多媒体展览馆,收藏、展示了叶文玲50年来投身文学创作的人生历程和主要成就,借助多媒体技术,重构楚门小镇的古朴风情和人文传承。
如果说叶文玲是楚门文学的代表,那么曲桥文学社主办的《曲桥》杂志,可谓是楚门文学的摇篮。从1984年的油印版,到1995年复刊,“食楚门烟火,创自身特色”的宗旨,让杂志成为业余文学爱好者的一块创作园地。
长久的耕耘,现在已结出最新的果实。
2017年11月14日下午,首届文玲书院“新叶文学奖”颁奖仪式在书院举行,著名作家叶文玲为获奖者林琦颁发奖杯。林琦是玉环中学的高三学生,他对文学的热爱,在故乡得到了文坛前辈的肯定。这个仪式,不仅是他人生的重要时刻,更是对广大玉环文学新人的鼓励。
“‘新叶文学奖’是叶文玲于1999年在浙江大学设立的,是国内唯一一个在大学校园内设立的文学奖项。往年奖项只颁发给浙大学子,今年首次被带回玉环,对玉环文坛的影响力是深远的。”
叶文玲文学多媒体展馆。
文化生活,寓教于乐
楚门镇宣传办办公室主任林彬彬介绍,文玲书院突出“静”,与之互动的楚洲文化城立足于“动”,两者集于一体,才是和合书院的真正本色。
楚洲文化城始建于1995年,占地面积10亩,于2013年进行改造提升,工程总投资950余万元,功能布局由单一的一座780㎡的综合楼,扩建为两幢文化活动中心、休闲文化广场以及绿化景观。
改造提升后的楚洲文化城定位为曲艺交流基地、文艺演出广场、文化休闲中心。除了现有的十余支团队开展形式多样、独具韵味的文体活动外,楚门镇创新管理思维,实施公共文化服务社会购买计划,引进天宜社会工作服务社为市民提供免费的文化服务,并在文化艺术中心免费开展各类艺术培训,全面提升其文化主阵地的辐射带动功能,打造“文化盛宴,全民共享”文化嘉年华。
楚洲文化城和文玲书院不分彼此,书画展览、兴趣培训、社团训练等活动,均可串连举行。该文化城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弦乐团——楚门天宜管弦乐团,近日就将排练地点转移到文玲书院。
弦乐团是文化站平台上众多社会团体中的一个,目前成员40多人,绝大多数为楚门籍。音乐老师,企业老板、公务员……各行各业人士因为喜爱演奏,走到一起。
两年来,这支草根乐团迅速成长,从演奏民歌到世界名曲,再到为家乡谱曲,歌颂家乡美,他们既圆了一群草根音乐爱好者的“乐团梦”,又让高雅音乐走进了百姓生活。凭借对音乐的挚爱,他们将乐团打造得更加专业,已经数次外出表演,今年还在椒江举办了音乐演出专场。
当地群众在欣赏“楚门入画”摄影作品。
从成立到现在
2012年11月5日,在文玲书院的开馆典礼上,原省政协主席刘枫作为叶文玲的老朋友,现场提笔,欣然写下“盛世兴文”。这四个字,也是文玲书院多年来不变的担当和责任。
作为玉环市的文化地标,文玲书院已然成为当地群众最熟悉的文化生活平台,本土文化人、艺术家们不断在此开拓艺术空间,同时,书院也吸引着全国慕名而来的艺术家前来参观采风。
楚门篆刻学校、石榴印社,是书院除文学、音乐之外的另一大艺术殿堂。
台州是浙江的篆刻强市,尤其是玉环,不仅篆刻爱好者众多,而且涌现了一批以郑频、张华飚等为首的篆刻家,在全国各大赛展中摘金夺银。郑频还被百年名社——西泠印社吸收为社员,成为我市惟一的西泠印社社员。
石榴印社由谢保平、张麟生、林阳春、林显东等人筹划创办,1987年2月在楚门西青山居士林召开成立典礼。会上,首推谢保平任社长,并特聘著名篆刻家、书法家毕民望担任名誉社长,卢乐群任顾问,戴汉节、张鸿玉为艺术指导。
石榴印社以研习金石篆刻兼及书法绘画为宗旨,多年来为玉环的文化事业做出了许多贡献,也在全省乃至全国形成了一定影响。无数外地作者纷纷要求加入,因此,石榴印社的社员不限于玉环一地,有志于学习金石书画的艺术爱好者,有一定创作能力的作者都可以申请参加。
经济曾经是楚门腾飞的名片,但现在如果去楚门的目的是寻访玉环风格、楚洲文化,当地人会欣然带你前往文玲书院、楚洲文化城。
(配图由楚门镇文化站提供)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