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台州 正文
充分发挥新乡贤作用 破解乡村振兴人才瓶颈
——天台县平桥镇下王村蹲点调研报告
2018年07月13日 05:57:23 来源: 浙江在线 熊建平

  浙江在线7月13日讯 实现乡村人才振兴,在发现使用乡村人才上,不能眼睛只盯着外面,还要善于从脚下的土地去发现人才,培养本土能人。把新乡贤优秀人才作为加强农村两委“领头雁”干部配备的重要来源,在农村致富能人、乡贤群体中优先发展年轻党员,为壮大组织力量、提升组织活力开辟新的源头活水。

  按照省委“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要求,6月20日~22日,我到天台县下王村围绕统一战线助力“乡村振兴”的主题,开展三个整天、足不出村、吃住农村的深度蹲点调研。3天调研中,随机访谈了农户、乡贤代表16户,夜访村民5户,重点访谈了县委书记、县农办主任、镇委书记、驻村干部、村两委主要负责人等三级主要干部7名;利用半天时间,列席了下王村两委主持召开的村民主协商议事会,村民议事员围绕本村重点项目进行广泛讨论,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利用半天时间,主持召开下王村、平桥镇乡贤代表等参加的乡村振兴乡贤工作座谈会,围绕发挥乡贤优势助力乡村振兴,充分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建议。通过这次蹲点调研,既在点上深入掌握了一个村的基本情况,又对面上乡村振兴战略有了更深的体会和认识。

  一、基本情况

  下王村地处天台县西部平原中心地带,东距平桥镇镇区约1公里,南邻始丰溪,西邻省级农业园区,北邻62省道,地理位置优越。全村有耕地1970亩,山林2933亩,自然资源丰富。村内共755户,总人口2458人,有村民小组29个,党员68人,村民代表70人,常年外出人口828人,主要从事家具、筛网产销等行业,目前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约80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约2.3万元。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村容村貌发生了明显变化,先后获评省级生态村、省级森林村庄、省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县经济强村竞赛活动先进村以及县、镇两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1.产业基础较好,发展潜力较大。下王村是天台县最早开展土地流转的村庄之一,摸索走出了一条“合作社+农户”的致富路。全村共流转土地1200余亩,占全村土地的70%,流转的土地主要用于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特色农业。目前,已开发梨园500亩、桃园300亩,每年产值超400万元,村集体年收入50余万元。同时,还在62省道旁建了农贸集散中心,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大做“招商引资”文章,每年能为村集体经济创造30余万元收入。目前,该村正在全面加强产业拓展,通过发展水果采摘游、农耕体验游以及农产品深加工等多元化产业,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2.资源较为丰富,特色比较鲜明。下王村自然、人文资源优势明显,乡村气息浓厚。依托始丰溪独特资源,布局规划了省A级景区村创建计划;村内200多年老宗祠基本元素保存完好,尽管原来20多处连片古宅如今只剩3处,仍有一定特色优势;拥有舞狮、武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目前,该村正在按照“农业+旅游”模式,谋划与周边三个特色村形成“产业联盟”,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和乡村旅游,全力打造集产业、观光、旅游、生态于一体的新产业新业态。

  3.整治工作到位,村庄环境优美。下王村围绕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推进“五水共治”“四边三化”以及垃圾分类、庭院美化等工作,这几年村庄环境品质得到全面提升。全村污水基本实现全收集、全处理,污水处理系统基本完成;实行垃圾分类,做到日产日清;近几年拆除违建面积2.4万余平方米,基本实现应拆尽拆;入村大道建成多年,道路设施基本实现硬化,硬化面积达90%以上;公共服务配套建设明显加快,新建了村文化广场、2座长廊、乡贤馆等;推进村庄绿化工程,两条中心路的两侧绿化带大面积种植红叶石楠等植物,并保留了麦李、柳树等乡土树木,入村口面貌大为改观。目前,该村正围绕“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目标,推进总投资2400万元的11个项目建设,以此来撬动改革举措再深入、各项事业再发展。

  二、基本做法

  调研中发现,近年来,下王村无论在发挥基层民主协商的优势,还是发挥村两委干部“领头雁”作用,以及在配强基层“三农”干部力量等方面,都出台了不少举措,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1.创新乡村治理模式。近年来,下王村推行以“协商议事、协商办事、协商评事”为环节,以“民主提案、协商议案、事前协商、事中协商、事后评议”为步骤的重大事项民主协商“三环五步法”,把乡村治理难点变成了亮点。依托这一模式,该村抓住乡贤这一群体,组建以乡贤、各界代表人士为成员的村级“同心议事团”,在调研组列席的村民主议事会上,22名议事员认真评议,提出5大类意见建议,并得到县有关部门的全力支持。这一乡村治理方式彰显了基层协商民主优势,实现了“老百姓的事让老百姓自己说、老百姓的事让老百姓自己做”,有利于村两委工作的落实,推进了乡村治理制度创新。

  2.发挥村干部带头作用。下王村高度重视发挥村两委干部的“领头雁”作用,村两委班子“凝聚力强、战斗力强”在全镇比较有名,下王村党支部书记王绍兴与村委会主任齐紫明,两人1986年开始搭档,共事30多年,对农村情况熟、干劲足,在群众中有很高威信,群众评价也较高,王绍兴还被评为“千名好支书”,为村内各项工作有效开展打下了基础。比如,在拆除违建及危旧房工作前期,村主要干部以身作则,率先拆除自家违法建筑,以身作则赢得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形成了良好的推进氛围。同时,该村还成立了以村两委为主的村志愿消防队、巡逻队,人数有30余人,为保障村民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很好作用。

  3.探索联系督导机制。基层“三农”干部作为基层“服务员”,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为全面加强新农村建设,天台县从2017年开始建立“乡乡有指导组、村村有机关干部”工作机制,并加强对干部的督导考评。全县15个乡镇全部进驻由县领导担任组长的指导组,597个村全部配备由机关干部担任或兼任的村“第一书记”。下王村由县农办主任担任“第一书记”,平桥镇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分别担任联系领导和驻村干部。从走访村民中得知,群众对联系干部比较熟悉,评价良好。从下王村的实践情况来看,“乡乡有指导组、村村有机关干部”这一机制运转良好,较好地实现了人才、资源向农村集聚,这一做法值得全省借鉴。

  三、存在问题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通过调研我深刻感受到,农村人才严重匮乏,什么时候人才集聚了,什么时候农村就真正振兴了。乡村振兴关键是人才,必须把解决好“人”的问题放在首要位置,切实破解农村人才瓶颈,这是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1.农村“止血”的形势依然严峻。长期以来,农村人才大量流失,造成农村严重“失血”。三天调研中,我碰到最多的是留在村里的老人、妇女、儿童。全村外出人员828人,占全村人口的34%,其中25岁到50岁的青壮年约560人,以务工经商为主。在与镇、村部分乡贤座谈中了解到,绝大部分乡贤愿意回乡发展,但是真正回乡创业的并不多见。镇里一名姚姓乡贤谈到,他是回乡投资创业的,也是目前村里唯一的年轻人。这说明,农村的“失血”“贫血”问题十分严重,农村要实现肌体健康,必须要促使人才“止血”回流。因此,当前要着重考虑如何制定一套合理的制度安排,把农村乡贤人才“失血”的趋势止住。

  2.农村“输血”的举措有待全面加强。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队伍。天台县委书记管文新说,“农村振兴目前最大的制约是人才、产业和机制,人才问题最为迫切”。下王村支部书记王绍兴说,“没有规划,做到哪里算哪里是最大心病”。加强乡贤和各类人才回归,是乡村振兴所需大量专业人才的解决之道。近年来,台州市出台了《关于促进乡贤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实施“乡贤统战助力乡村聚才”行动。天台县实施“千名乡贤帮百村”活动,以乡土、乡情、乡愁为纽带,全面吸引和凝聚20万天台在外乡贤力量,引导他们回乡助力消灭薄弱村行动。平桥镇成立乡贤联谊会,聘请128位党政军领导为联谊会资政顾问团,并建立“1+4”工作机制,引导广大乡贤人才回归、资本回归。但调研中发现,人才回归问题还有不少,一些人才政策工作举措不成体系,存在临时性、碎片化现象,制度化、规范化设计还远远不够,各类人才想回回不来、回来留不住、留住留不长。如何加快“借智借力”步伐,促进乡贤人才“上山下乡”,农村“输血”举措有待完善加强。

  3.农村“造血”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实现乡村人才振兴,在发现使用乡村人才上,不能眼睛只盯着外面,还要善于从脚下的土地去发现人才,培养本土能人。但调研发现,农村“造血”之路并不顺畅:一是人才难找,现在农村各类人才紧缺,乡贤大量外流,找不到合适的人才,重新培育更是难上加难。二是素质不高,本地人才“矮子里挑高个”,就算找到素质也难符要求。三是制度有缺陷,调研中有乡贤反映,由于对本土人才和外地引进人才福利政策待遇差别大,本土人才稍一冒尖就容易被别的地方挖走,本土能人很难留住。因此,培育本土乡贤人才,实际上困难重重、任重道远。

  四、启示和建议

  2018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了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指出要培育富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新乡贤文化,积极引导发挥新乡贤在乡村振兴特别是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近年来,各地统战部门抓住乡贤这一群体,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作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乡贤是振兴乡村产业、优化乡村治理、提升基层组织活力的重要人才来源。做好农村乡贤人才工作,也是推动“八八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在农村落地生根的应有之义。

  1.农村新乡贤人才是助力产业振兴的重要力量。乡贤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和经济实力,各地通过乡贤“基地式、基金式、项目式”结对帮扶,可以实现资金、智力、技术、人脉向农村产业集聚,扶持一批农村主导产业、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比如,下王村首届村乡贤大会就募集了100万元资金,用于扶持本村产业和项目。农村新乡贤能量大、分量重,乡贤人才日益成为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力量来源。建议全面加大农村乡贤产业和项目回归力度,优先培育发展乡贤主导产业,从中重点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家,形成有利于乡贤回归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为乡村振兴凝聚最广泛的乡贤力量。

  2.农村新乡贤人才是推进乡村治理的重要队伍。乡贤是乡村社会的精英、发展的能人,社会威信高、影响力大,是推进乡村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的一支重要力量。据统计,天台县2017年以来,先后组织60余名乡贤加入县五大区块征迁项目,参与矛盾纠纷调解42起。一些乡镇还专门组成乡贤巡调组,参与乡村矛盾纠纷调解120多起。下王村通过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乡贤文化宣传熏陶,文化生态、精神面貌、乡风民风普遍积极向上。特别是近年来,台州市依托农村新乡贤力量,成立各级“乡贤联谊会”“民主协商会”,全面推行重大事项民主协商“三环五步法”,有力推动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规范化发展。我参加了下王村民主协商议事会,见证了村级乡贤议事员议政建言全过程,亲身体验了最基层的民主协商形式,我感觉这一乡村治理方式接地气、有效果。建议在推进乡村治理中,要树立好统战思维,运用好“乡贤治理”基层民主的有效形式,借鉴推广“三环五步法”工作机制,鼓励基层协商民主创新,为弘扬乡贤文化、发挥乡贤作用创造有利条件。

  3.新乡贤人才是提升基层组织能力的重要来源。近年来,天台县针对村两委班子建设后备力量不足等问题,通过有志乡贤“村官”回任,补充了新鲜血液,提升了组织活力。调研中了解到,2017年村社换届中,下王村回归乡贤村干部2人,都为年轻乡贤人才;平桥镇回归乡贤村干部192名,其中党员147人,担任村社主职干部119人;天台县回归乡贤村干部1253名,其中党员855人,担任村社主职干部508名。这些“回归乡贤”充分利用自身地缘、人缘、亲缘优势,回乡参与村务管理,实现了人才“借智借力”,构建了现代乡村治理和干部选拔“新模式”。建议省级层面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把新乡贤优秀人才作为加强农村两委“领头雁”干部配备的重要来源,在农村致富能人、乡贤群体中优先发展年轻党员,为壮大组织力量、提升组织活力开辟新的源头活水。

  【作者为浙江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标签: 乡贤;人才;振兴;乡村;乡村治理;干部 责任编辑: 金英磊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8071320054930295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