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台州 正文
台州乡村振兴三十六计 路桥双庙村文明新风落地生根
2019年01月10日 09:46:20 来源: 台州日报 记者 周丽丽

QQ截图20190110094024.jpg

双庙村的文化礼堂成为村民的精神家园。

  台州日报1月10日讯(记者 周丽丽 文/摄)2003年,双庙村积极响应区政府号召,成为路桥历史上第一个村民安置房实施“立改套市场化运作”的试点村。

  矮房变高楼,村庄变小区,农民变市民,双庙村也遭遇了“成长的烦恼”。如何融入城市生活,如何在城市氛围中再造乡风……这些问题摆在徐学初等村干部面前。

  打造文明景观

  使乡风文明落地生根

  螺洋街道的香樟湖畔小区是路桥第一个按市场化模式运作的“立改套”小区。小区由东西两块区域组成,西区里住的全部是双庙村的村民。

  虽然都住进了套房,但是村民们还维持着以往的生活习惯。“比如说村民不爱在垃圾桶里放袋子,倒完垃圾就在景观湖里冲洗。这么一来,漂亮的小区景观湖,渐渐地就变成了垃圾湖。”双庙村村民主任徐学初说,以往东区商品房的住户觉得西区“脏乱差”,从来不往西边走。

  许多村民回忆,十几年前刚住进小区,垃圾随手乱扔现象普遍存在。“那时高空抛物成了小区一景。”行走时,大家总是东张西望,害怕什么时候垃圾突然从天而降。

  如何汇聚乡村正能量,让文明新风在小区落地生根?村里借小区空余的墙壁,张贴孝文化墙画。一个个“德孝”故事,通过细腻传神的画笔、生动的讲述,推动着双庙村乡风持续好转。

  在螺洋街道指导下,双庙村投入巨资,在道路两侧、长廊、凉亭等处,开展家风家训和文明乡风宣传。

  关于文化双庙,有这么一句很溜的口诀,即“一礼堂、二中心、三公园、四长廊”。

  小区道路是村民每天必经之地,村里借用道路两侧灯柱,传播“和文化”。长廊是村民闲暇小憩的地方,村里在所有柱子上都挂了家风家训。为了切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村里还在30多个醒目处张挂文明标语。这些标语不仅成为小区一景,更成为展示乡村文明的新窗口。

  这几年,小区还实行了垃圾分类处理。徐学初说,现在小区越来越整洁,广场上还常常搞活动、演大戏,东边住户来西边也越来越多了。

  设立乡风示范屏

  身边事激励身边人

  因拆迁安置走到一起,原有的老街坊、老邻里之间的“熟人关系”消失,不仅给新建保障房小区的居民带来许多生活上的不便和困惑,也给小区管理、社区管理带来挑战。

  为了激活新的邻里关系,双庙村为搬进新小区的村民构建新型“熟人关系”。

  邻里好,赛金宝。采访中,记者发现,双庙村村民虽然住进了商品房,但是邻里关系却没有变淡。村民程雪君说,为了帮助重构邻里关系,村里尝试了许多办法。比如举办广场舞赛,以舞会友。另外,还定期举办文化娱乐活动,放电影、慰问困难家庭,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通过活动,邻里熟悉了,就有了团结关爱的群众基础。

  另外,双庙村以道德示范点建设,推进“塑造乡风文明”这一灵魂工程,精心开展了“好干部”“好夫妻”“好媳妇”“好妯娌”等评比,并制作乡风示范屏,对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孝老敬亲等好人好事进行展示,向身边的人学身边的事,让群众学有榜样、赶有方向,让道德的力量,带动乡风向好、民风向上。

  乡村示范屏、和文化道旗、古训尚风廊、出记入悟楼、孝文化墙画、知足常乐亭、善曲高奏台……走进双庙村,你会发现这是一个很注重文化培育的村庄。大樟树下,水渠旁、长廊边……村里充分结合双庙的地域、环境、文化特征等,通过统一规划,让老村日渐成为一个宜居宜业的美丽新农村。


标签: 乡村振兴;文化礼堂 责任编辑: 沈正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xw/zjnews/tznews/201901/W02019011054495026111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