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台州 正文
一篇报道聚焦时代课题、解答非公党建之问,22年后三代新闻人再访台州
“党代表”永远是年轻
2019年05月10日 06:10:40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裘一佼 施力维 徐子渊 许峰 浙江大学学生 秦钰阳



  ①吉利公司党委组织“攻坚破难当先锋”活动。图为吉利汽车临海公司焊装厂机舱地板经营体班组荣获流动红旗。

  ②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推行“三味七式”党建工作法,积极开展创意党组织生活。图为公司党委开展开放式党课,听一江山岛战役亲历者、93岁高龄的公司老书记陈龙岗讲战斗故事。

  ③浙江水晶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总支开展“党员帮帮团”活动,落实党员联系职工制度。图为党员职工结对大会前,党员们相互别上党员袖章。

  ④浙江司太立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开展“工人先锋号”“争当生产标兵”等活动。图为党支部组织党员成立课题小组开展技术攻关。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由台州市委组织部提供)

  浙江在线5月1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裘一佼 施力维 徐子渊 许峰 浙江大学学生 秦钰阳)“哦!我们的‘党代表’!”

  时隔22年,我们再次来到台州,走入一家家非公有制企业,每每提及1997年12月30日发表于《浙江日报》的消息《台州三千“党代表”活跃在股份制企业》,当地人就会自豪地说起“全国学台州”的往事。

  当年,面对“非公企业要不要党建、如何开展党建”之问,浙江日报记者陆熙、沈建波用不到千字的报道作了生动解答。时至今日,不少中小民营企业已成长为大型企业乃至上市公司,企业的管理方式也更加系统科学。不过,在非公企业中建立党组织、派驻“党代表”的优良传统没有变。

  “党代表”工作如何与时俱进?在非公企业党建中,是不是有更多像“党代表”般的制度创新?带着这些疑问,在浙江日报记者沈建波的带领下,我们的重访依然从“党代表”的故事开始。

  在玉环隆中机械有限公司,83岁的“党代表”黄开发(右)向记者展示1997年《浙江日报》“党代表”报道的剪报。记者 于诗奇 王夷 摄

  “党代表”解答时代课题

  走进玉环隆中机械有限公司,在宽敞明亮的党员活动室里,我们见到了83岁的黄开发。

  他精神矍铄,笑着跟我们打招呼,这般情景似乎“穿越”回20多年前的那个下午,他用洪亮的声音,欢迎前辈们的到来。

  “当年的报道我一直保留着。”黄开发小心翼翼地拿出已经泛黄的《浙江日报》剪报。它最早记录下黄开发等一批“党代表”的名字,为时代留下印记。

  重读报道,往事浮现在眼前——1997年9月18日党的十五大闭幕,会议肯定了股份合作制经济是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这意味着各种新经济组织即将迎来大发展。

  这些企业有党组织吗?它们是如何开展工作的?当时,股份制企业是党的基层工作的“空白点”,成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共性问题。“黄开发们”的出现,让前辈们无比兴奋。1997年12月26日,他们从杭州直奔台州,又从椒江来到海岛玉环。

  在一场座谈会上,黄开发侃侃而谈。作为台州市3000余名党的工作员代表,他在隆中机械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帮助企业生产经营,这一天,又恰遇由他介绍的公司副总经理被批准入党。“党的工作员受到企业经营者的欢迎、受到职工的拥护。”这句朴素的总结,让前辈们惊喜不已。

  “党代表”这个亲切又形象的称谓,就这样“撞”入了脑海。在我党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的红军党代表,如今在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的诞生地台州有了新内涵。沈建波仍然记得座谈会结束后,在稿纸上写下这三个字时的激越心情。

  黄开发热情地向我们介绍公司目前的支部书记林兰,她正是当年自己介绍入党的青年业务骨干。林兰告诉我们,支部27名党员中既有年轻的一线工人,也有高层管理人员,他们带头奋斗在工作岗位,在生产经营中提出意见,帮助解决员工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在大家的团结合作下,隆中机械也从一家小作坊成长为拥有390多

  名工人的规上企业。

  同行的台州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党代表”当年通过新闻报道迅速“走红”全国,它作为台州非公企业党建的一项制度,在不断完善中坚持了下来。

  上世纪90年代的台州,“党代表”在非公企业中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帮助企业生产经营(资料照片)。

  台州富岭塑胶有限公司党总支开设“车间学堂”,图为公司党员技术骨干陈仁国(中)指导青年技术人员维修模具。

  在玉环坎门街道,“党代表”骆石棉虽然已经退休,但依然活跃在当地的公益组织中。 记者 于诗奇 王夷 摄

  “红色力量”创新不停

  4月8日晚,玉环坎门街道天龙党总支党员活动室里,我们见到了老朋友骆石棉,他和其他来自13家企业的45名党员,正在开展每月的学习教育活动。这一传统42年没有间断,让这些企业自然又紧密地“串联”在一起。

  骆石棉和前辈们记起了一个细节——1997年,“党代表”骆石棉穿针引线帮支部内一家企业筹措了40万元资金,解了燃眉之急。“‘红色力量’相当管用,不少小企业主感受到了党组织强有力的统筹能力。” 骆石棉说。

  多年来,“党代表”这一制度创新,激发着当地不断创新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方法、机制,让“红色力量”广泛活跃在非公企业中。

  在玉环,我们听到了一个新名词——“活力编组”。年轻的“党代表”王海军说,当地汽摩配产业发达,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仅坎门街道就有相关中小企业2000多家,全部派驻“党代表”或建立党组织并不现实。

  王海军就肩负着通过党建让原本分散的企业握指成拳、互通有无的任务,他同时也是坎门街道组织办副主任。他们按照产业链的上下游分工,将邻近企业编成一个组,小企业党员加入大企业的党组织,共同参与党建工作,形成集群;企业还能及时了解到政策信息,在编组内对接订单,更有利于生产经营。

  在黄岩,我们了解到非公党建的新做法——“抱团”。“党代表”鲍若阳说,当地中小型模具企业众多,他们在小微工业园创造性地设起园区党支部,在资源共享上做文章。比如,黄岩模具设计小企业抱团出海,参与全球评比竞争,作品获得了世界工业设计大会“TIA设计服务平台奖”。

  年轻“党代表”的创意层出不穷。台州市委组织部的一名干部说,针对大企业和上市公司党组织参与重大事项决策话语权不强的现象,当地首创了“党建入章”的方式。

  据了解,台州目前已有50余家上市公司把党建工作写入公司章程,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有的专门在章程中明确“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党组织对拟任人选进行考察”等制度。

  在深交所上市的双环传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我们,公司党建正在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到参与而不干预、配合而不迁就、引导而不强制。“就像两个唇齿相依的‘同心齿轮’,党建这个内轮强了,企业发展这个外轮才能运转得更好。”

  在玉环隆中机械有限公司,老“党代表”黄开发(右四)和年轻一代“党代表”林兰(左四)与“同走新闻路”采访小组合影。 记者 于诗奇 王夷 摄

  公元集团党委建立“党绩+业绩”考核管理机制,通过开展课题培训、技能比武等,推动党员职工立足岗位当先锋。图为管道生产线上的党员职工在进行产品质量自检。

  浙江双环传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党委深入实施“党员人才工程”,图为党员张琦博士带领技术骨干进行实验数据记录和分析。

  “红领英才”活跃一线

  回访中,我们有一个明显的感受:党组织在企业中的“存在感”越来越强。

  新时代的“党代表”还有更多更丰富的形式,比如“红领英才”,指的是“政治强、党务精、懂经营、会管理”的党组织书记领军人物。

  在老“党代表”的一致推荐下,我们见到了其中的一位“红领英才”——浙江雷安电气有限公司党支部副书记包金方。别看他是个高高大大的80后,心思却很细,探索了“党员家访日”活动,在当地小有名气。

  “紧密联系群众是党的传统,也是老一辈‘党代表’的教诲。”包金方说,党支部成员会牵头与部门负责人一起,对公司员工进行“家访”,看看有什么需要帮忙。有一次他们帮一位员工修了电脑,没想到这件小事在公司传开了,得到职工们一致点赞。

  后来,“家访”成了固定活动,员工对党组织的好感度和亲近度与日俱增。他们随后又举办党支部开放日,发起“对党支部满意度”的员工调查;得知员工写入党申请书、写思想汇报有困难,他们办起临时培训班,现在每年都能收到四五份入党申请书。

  今年,在玉环组织部门的支持下,包金方还成立了“金方工作室”,汇集了一批“红领英才”,他们中有律师、公司高管、基层员工,就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中的问题,通过网络直播,提供来自一线的解答,成了当地的“网红主播”。

  不仅有专业人士,一些企业核心管理层中也有“红领英才”。玉环盛大汽摩配件公司的支部书记郭明晔就将一线业务骨干发展成党员,甚至提拔到管理层,“党员带头引领示范参与工作,这对企业留住员工、留住人才起到了积极作用。”郭明晔说。

  离开台州时,细雨绵绵。22年前,三千“党代表”活跃在股份制企业中,如同细雨滋润着一大批中小企业的成长。如今,“党代表”这个印刻在时代中的名字,在民营企业新一轮发展的春天里,愈发拥有生命的张力。

  铸造非公企业“红色引擎”

  徐彬

  加强非公企业党的建设工作,是巩固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的现实需要,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重要环节,也是推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的内源动力。

  在上世纪90年代,台州用选派“党代表”的做法,在股份制企业中进行党建工作,实属首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也不能离开党的领导。消息《台州三千“党代表”活跃在股份制企业》,其强烈的现实针对性与具有普遍意义的指导性是显而易见的。

  习近平指出,“非公有制企业的数量和作用决定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在整个党建工作中越来越重要,必须以更大的工作力度扎扎实实抓好”。时至今日,非公企业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动向,主要是多元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产业结构升级不断加快,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加速融合,产业梯次转移快速推进,现代企业制度正在建立。这就决定了加强这一领域党建工作,事关非公企业自身健康发展。

  值得欣喜的是,作为我国民营经济重要发源地,台州走出了一条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的新路子,不断创新非公企业党建。比如大力推动上市公司党建,特别是积极引导民营上市公司把党建工作要求写进章程;还有就是培养造就一批“政治强、党务精、懂经营、会管理”的“红领英才”。

  通过这些举措,企业党组织能真正成为企业职工的主心骨,在企业职工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就像22年前新闻报道中的“党代表”一样,他们在思想道德、工作能力等各方面能够真正起带头作用;能够在处理各种现实问题中坚持原则、公道正派,成为大家信得过的人;善于解决职工的各种困难,为职工着想,为职工服务。

  实践也证明,党建是促进企业发展的“红色引擎”。今后的非公企业党建探索,要重在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制度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优势,实现“党建出生产力”。

  (作者系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教授)

  新闻魅力
  历久弥新

  秦钰阳

  1997年,我刚出生,《台州三千“党代表”活跃在股份制企业》也在《浙江日报》新鲜“出炉”。对于我来说,它很神奇,这篇不足千字的报道,捧回了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最初翻出这篇报道时,我对这个话题是全然陌生的,但细读几遍后,简洁的叙事、生动的细节和精确的数据让我越来越走近那个时代,知道“党代表”在发挥什么作用。

  今年4月,我有幸跟随浙江日报当年采写这篇新闻报道的前辈和记者们重走新闻路。我想知道,这篇稿件到底有什么特殊的魅力能让评委们如此青睐。

  在台州,我们走进一家家非公企业,探访一位位当年的“党代表”,我逐渐了解到,这篇报道的最大魅力来源于它的内容,也就是党建工作本身。在采访中,八十多岁的黄开发老人有两句话令我非常感动,一句是“作为党员,组织交给的工作任务我一定要完成”,一句是“我以前真的不知道党支部能起到这么大的作用”。这是当时历史背景下的真实写照,说明非公企业中党建工作发挥的巨大作用,也体现着党在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奋斗拼搏中的强大力量。

  随着时代的发展,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也在不断变化、适应、创新。给规上企业政策引导、给上市公司安全感、给企业员工幸福感……我们在走访过程中发现了许多党建工作的新形式和新效果,感受着时代的鲜活气息。

  回过头再读这篇报道,二十多年前写下的文字仍不过时。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党建工作都在非公企业中起着“凝心聚力”的重要作用,也让这一报道维持着历久弥新的魅力。我深深震撼于党建的力量,也期待着我们能为其增添新的活力和动力。

  在新的时空坐标下重新触摸当年的脉络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带我同行的记者们都非常注重故事还原和真实性考察,作为一名新闻系的学生,这让我对怎样写好新闻报道有了更具象化的、更深刻的理解,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就体现在这样的细节中。同走新闻路,是向名篇致敬,亦是对我们年轻一代新闻人的鞭策与激励。

  致敬改革岁月

  陆熙 沈建波

  1997年12月30日,《浙江日报》刊登了我们采写的《台州三千“党代表”活跃在股份制企业》,在获得当年度浙江省好新闻一等奖后,又在第八届中国新闻奖评比中获得一等奖。

  更令我们欣喜的是,这篇报道在省内外引起了巨大反响。省委组织部决定,在全省还未建立党组织的股份制企业选派党的工作员。河北、四川等许多省市组织部门派人到台州考察取经。一则新闻报道,能引导很多地方在非公企业中开展和加强党建工作,引发“全国学台州”现象,实在是比获奖更让我们感到欣慰。

  事后回想,这篇报道能引起人们关注,主要是由于我们把握准了一个重大主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迅速发展的股份制企业,如何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我们关注股份制企业,是因为其深刻的社会背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就诞生在台州,到1997年,全市已出现股份合作制企业2500余家,经济总量占全市的75%以上,但人们始终对其褒贬不一。这一年9月18日闭幕的党的十五大,充分肯定股份合作制经济是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

  我们从调查研究入手,了解中央和省委的相关精神,研究台州股份合作制经济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了解到台州对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股份制企业选派党的工作员,对加强新经济组织党建、引导企业健康发展产生了明显作用。

  党的工作员!这一称呼和做法让我们极为振奋。1997年12月26日,我们从杭州出发赶赴台州椒江区,在组织部详细了解情况。我们深知浮在机关不可能出精品,当天下午就赶往最早选派工作员的玉环,实地察看工作员的工作、听取他们的体会,并倾听企业负责人和员工的真实评价和想法。当晚,我们邀请6家企业的工作员座谈,第二天上午又召开企业家座谈会,收集到大量具体生动的素材。

  玉环之行,我们的采访本上留下了数十页记录。顾不上连续奔波的疲惫,28日下午,我们赶回椒江,闭门整理素材、构思行文。最终,我们选择从一个小角度反映大主题——台州三千“党代表”活跃在股份制企业,经两次修改后,30日在《浙江日报》刊出。两天后,即新年第二天,《人民日报》就全文转载了这条消息。

  在一个伟大的时代见证发生其间的深刻变化,并记录下一些令人难忘的影像,这是新闻工作者的职责和荣幸,我们也不例外——这,正是我们今天忆及往事时还在内心深处的声音。



  在我党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的红军党代表,如今在台州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市委向暂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股份合作制企业,选派的3000多名党的工作员,因其出色的工作被企业经营者和职工亲切地称为‘我们的党代表’。

  ——原文摘选


标签: 党代表;台州;党建工作;党建 责任编辑: 汪江军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