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温州 正文
温州金改五年创下16项“全国率先” 今后还要怎么改
2017年03月28日 08:33:22 来源: 温州日报 记者 尤成勇

  今天,温州金改迎来五周岁生日。五年前万众瞩目的“金改”,这些年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取得了哪些成果?记者昨从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我市已圆满完成国家金融综合改革三年任务,升级推出“新12条”金改举措,取得16项先行先试成果,其中9项在全国或全省复制推广,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自2012年3月28日中央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以来,温州按照国务院确定的12项改革任务,以破解“民间资金多、投资难;中小企业多、融资难”为目标导向,以构建金融组织、产品和服务、资本市场、地方金融监管“四大体系”为基本框架,一边刮骨疗伤,一边培元固本。五年来,全市上下有效应对局部金融风波,坚定不移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金融生态基本修复。通过金改,我市实现存款和贷款“双增”,全省横向晋位升级;风险企业和社会融资成本“双减”,区域金融稳控转型;金融业效益和贡献度“双升”,经济增长有效助推;不良贷款和关注类贷款“双降”,风险实质性回落。

  这五年来,温州实施的“全国率先”改革项目总计达到了16项,为全国金融改革作出大量创新探索。因为先行先试,温州已经有“温州指数”监测网络、金融综合统计、民间借贷“阳光化”、拓宽民间资本投融资渠道、“三位一体”农村互助组织、推动民间融资管理立法、隔断“两链”风险传导、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民营银行设立等九个方面的举措探索成功,在全国或者全省部分地区获得复制推广。

  新闻+:

  16项金改成果“全国率先”

  一是成为全国首批民营银行试点城市;

  二是全国首创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资本管理公司;

  三是首创民间借贷服务中心,搭建民间借贷综合服务平台;

  四是成立全国首个地方金融管理局;

  五是首创开发民间金融组织非现场监管系统;

  六是全国首创民间融资立法,成为全国首个地方金融监管执法类别城市,并开出全国首单民间融资执法行政罚单;

  七是全国首创“温州指数”,引导民间融资利率市场化;

  八是全国首创发行小额贷款公司优先股和定向债;

  九是发行全国首单副省级以下城市保障房私募债;

  十是全国首创“地方发、地方用、地方还”的“幸福股份”和“蓝海股份”模式;

  十一是成立全国首个地级市人民银行征信分中心;

  十二是成为全国首批外商投资企业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试点城市;

  十三是首创“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模式;

  十四是乐清、瑞安成为全国首批农房抵押贷款试点地区;

  十五是成为全国首个设立资产管理公司的地级市。

  十六是金融风险处置率先在全国探索,与之配套的实施企业破产、网上拍卖财产的司法实践。

  9项金改成果“全国或全省复制”

  1“温州指数”形成全国民间融资监测网络。在温州市内及全国46个城市设立600多个监测点并开展监测合作。

  2金融业综合统计受到全国借鉴。温州率先推进的金融统计标准化做法已逐步推广到安徽、江西、湖南等地开展试点。

  3民间借贷服务中心成为民间借贷阳光化的主平台。全国约2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成立200余家负责备案登记的民间借贷服务中心开展试点工作。

  4民间资本管理公司拓宽了民间资本的投融资渠道。目前全国已成立类似机构约800家。

  5首创“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农村资金互助会,浙江省内的部分地市正参照温州模式开展农村资金互助会试点。

  6《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推动民间融资管理立法进程。《条例》实施已三年,规范民间融资行为成效明显。

  7温州民商银行试点为后续民营银行设立提供借鉴。

  8机制创新有效隔断“两链”风险传导。市、县两级政府提供应急转贷资金,成立实体化运作的“处置办”,建立金融监管和金融审判联席会议制度,在全省率先试点“主办行”制度,首推企业授信总额联合管理“358”条款等。这些做法和实践,普遍在浙江省内和江苏、四川、内蒙古、山东等地得到运用。

  9地方金融监管体制为消除监管空白探路。成立全国首家地方金融监管机构。

  五年金改分两阶段

  2012年起实施的12项改革任务,可称为“温州金改1.0版”。到2015年三年期满,具有可操作性的改革措施都已得到实施,全面推动金融组织、产品和服务、资本市场、地方金融监管“四大体系”建设,有效解决地方金融发展与国家在温州金融机构的发展不协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不协调;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比例与金融间接融资的发展不协调;地方金融监管体系有缺陷的“三个不协调一个缺陷”。

  2015年3月24日,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意见,浙江省政府同意实施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意见》出台,即金改“新12条”,可称为“温州金改2.0版”。这个阶段旨在进一步破解“两多两难”,使“金改”从宏观向高水平、新领域、深层次的微观拓展。

  7张图看懂温州金改这五年的变化

  今后,温州金改将怎么改?

  1.必须加强金融保障的支撑作用

  按照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000亿元以上”的目标,我们认为,必须进一步加强金融保障,提高金融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2017年,全市力争新增金融业融资规模1100亿元以上,其中新增贷款750亿元以上(含不良贷款处置还原),新增涉农和小微贷款100亿元以上,新增直接融资200亿元以上,保险资金落地30亿元以上,若上述金融指标能够如期完成,有望支撑经济增长保持8%以上的融资需求。当前,金融保障主要面临结构上的问题,重点是解决银行“不敢贷款”、实体企业“贷不到款”的矛盾。要加快政府增信机制“提质扩面”和政策性担保体系建设。

  2.必须解决企业上市“最后一公里”问题

  目前,企业“上市”与“不上市”不一样的导向氛围尚未形成,要在政策支持、资源倾斜等方面给予上市公司有明显优势。县(市、区)领导对上市工作是否重视,特别是主要领导重视资本市场建设,将直接影响当地的企业上市氛围和工作成果。要加快实施“四个一”工程:一是将上市工作列入县(市、区)党政“一把手工程”;二是在全市营造企业上市的良好氛围,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召开推进会实施再推动;三是出台一个全省领先的扶持政策,确保新政策的支持力度优于省内上市先进地区水平,优先安排财政资金并简化流程,及时兑现各类扶持政策。四是制订一套考核机制,将企业上市工作纳入县(市、区)考绩考核,并加大考绩分值和督办力度。

  3.必须提升温州金融产业成为支柱

  2016年,全市实现金融业增加值266.3亿元,同比增长0.7%,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为9.5%,占GDP的比重为5.3%,远远低于工业(34.9%)、批发和零售业(12.9%)等传统行业,也远远低于杭州(8.93%)。2011年,温州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曾达到历史最高的10.37%,随后逐年回落,2016年首次实现回升。要巩固当前良好的发展态势,尽快制定出台支持金融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以优惠的财税、奖补等政策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突出解决投资环境“不软不硬”和供给需求“两端在外”、资本人才“外流不回”等方方面面的问题。

  4.必须抓紧打造浙南闽北金融财富中心

  温州作为长三角经济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交汇区域,具有独特的经济活力和区位优势。虽然2011年的局部金融风波对温州经济金融造成一定打击。据不完全测算,民间资本损失约1800亿元,银行业损失约1600亿元。但我们仍有雄厚的民间资本,据2015年专项调查,温州辖内有流动性民间资本规模近5700亿元,辖外还有2倍左右的温商资本。温州具有很强的自我修复能力,依然有充满活力的“温州人经济”。因此,打造金融财富中心是有基础和底气的。当前正值“十三五”规划实施的关键时期,杭州在打造钱塘江金融港湾,宁波在打造“一核三带多点”的金融空间产业布局。温州要成为“铁三角”地位,要加快推动滨江商务区金融集聚区建设,在七都岛和三垟湿地规划财富管理功能布局,加快鹿城、瓯海财富小镇以及平阳南麂基金岛建设进度。


标签: 温州;改革;金融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