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温州 正文
早年温州药市名头响 两大商帮竞逐大同巷
2018年01月09日 09:36:39 来源: 温州都市报

  1966年的老香山堂正在拆除招牌选自《鹿城老街坊》一书

  温州网讯 温州电力先驱李湄川究竟有没有于民国初年在市区大同巷开过药房?近日,曾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在温州当过药行学徒的谢品伟老先生来到本报。他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1956年登记在册的温州旧城区中药店近150家,其中并无李湄川经营的“同丰参号”和“中和参号”两家药房。

  现年86岁的谢品伟,是浙江宁波人,1946年来到温州震丰参药号(旧址位于现在的市区公安路18号)当学徒。据他回忆,当时仅开在大同巷的药店就有20来家。而大同巷的药市是各类地道药材的集散市场,辐射浙南闽东北,甚至全国各地的药商都来此采购。

  根据本报读者郑源澄回忆,其外公李湄川曾在大同巷北口开设药房“同丰参号”,而后又在大同巷南口开设“中和参号”。不过,谢品伟并没有在史料中找到这两家药号的名字。但他认为,不排除李湄川后来将店铺盘给他人之后,店名变动的可能性。

  谢品伟说,在五马街、大同巷一带,不仅药店数量多,名声响当当的老字号还不止一家。在1956年登记在册的旧城区中药店近150家中,其中开业于辛亥革命前的老中药店共有16家:最老牌的要数成立于康熙年间的“同仁”;如今温州市民耳熟能详的老香山则成立于同治年间,在当时只能名列第六,排在四大名药店(三宝、同仁、大生、乾宁)和“汤天一”之后。

  温州市药品检验所原副所长杨力人说,大同巷药市在抗战爆发前后达到鼎盛。当时,温州药商的生意除了浙南闽东北,还做到上海、天津等地,一时间温州成为了全国药材的主要集散地之一。

  根据谢品伟的回忆,当时在温州经营药行的,“宁波帮”名气很大。比如上面提到的“四大名店”就全是宁波人开的;而说到温州本地人的药行,以平阳人经营为主,如回生堂,还有创办于光绪年间、旧址位于五马街56号的“三馀药号”,其第二任经理彭陆皆即是平阳人。

  两大商帮竞逐大同巷一带,当时好多老字号都能拿出自己的招牌产品,比如老香山的白枇杷花露与八仙糕。据谢品伟记载的资料,这白枇杷花露采自宁海香山的白色枇杷树的鲜花蒸馏而成,味甘性平,治疗伤风感冒,咳嗽痰血,肺热和久咳不愈等病症;十几种药材制成的八仙糕,寓药于食,需要糕点师傅参与制作,其补虚健脾,补充气血。由于药材的关系,八仙糕已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消失。

  还有如三馀药号独创的三馀神曲,由数十味中药组成,专治感冒寒热,食伤腹痛等症;曾开在五马街曹仙巷的集丰药栈所制的“集丰粥”,对补充体力很有帮助。谢品伟说,他至今记得旧时温州中药业中曾流传着一首药谚:“同仁胶,三宝钟;三馀曲,集丰粥。”

 

标签: 香山;鹿城老街坊;温州;中药店;药房 责任编辑: 汪江军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